孟嘗君回到齊國,當(dāng)初企圖以謀反的罪名置他于死地的政敵們和那些墻倒眾人推的士大夫們開始緊張了。本來一開始打算消滅孟嘗君的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他們向齊湣王打小報告,說孟嘗君企圖謀反??擅蠂L君沒有謀反,田甲造反了,齊湣王對號入座,非要把孟嘗君也拉下水。有些人看出了苗頭,開始推波助瀾,更多的人選擇了明哲保身??墒钦l也沒想到孟嘗君絕處逢生,又活了過來。
孟嘗君的有仇必報與慷慨大方一樣有名。擺在孟嘗君的政敵和幫兇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徹底消滅孟嘗君,二是想辦法和孟嘗君和解。
此時齊湣王已經(jīng)給孟嘗君恢復(fù)了名譽,以孟嘗君如今的地位,他的勝算肯定更大。大多數(shù)得罪了孟嘗君的士大夫和孟嘗君之間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他們當(dāng)初的明哲保身不過是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無奈選擇?,F(xiàn)在,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和解,問題是孟嘗君已經(jīng)和自己形同水火,要和解必須通過一個兩邊都給面子的中間人——他們想到了譚拾子。
譚拾子見到孟嘗君的時候,分明感覺到了孟嘗君眼里的怨恨和殺氣。他問孟嘗君:“您有沒有怨恨?”
“有。”孟嘗君毫無避諱,痛快地承認了。
譚拾子又問:“您是不是要把那些您怨恨的士大夫都趕盡殺絕?”
孟嘗君說:“是?!?/p>
譚拾子只好跟孟嘗君講道理:“有的事情是必然發(fā)生的,有的道理是永遠成立的,您知道嗎?”
孟嘗君說:“我不知道。”
譚拾子開始跟孟嘗君探討哲學(xué)問題:“必然發(fā)生的事情是死亡;永遠成立的道理是人們看到富貴就會趨炎附勢,看到貧賤就會唯恐避之不及。比如早上的市場擠滿了人,到了晚上就空無一人,這并不是因為人們早上喜歡市場,到了晚上就討厭市場,而是因為早上的市場上有人們想要的東西,所以人們都趕到了那里,而晚上的市場上沒有人們想要的東西,所以人們就離開了。因此,請您不要再怨恨了?!?/p>
孟嘗君沉默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中國專制時代的普遍規(guī)律,怨不得別人。即使進了士大夫的隊伍,大多數(shù)人也不過是為了混一碗飯吃,誰也不能要求他們?yōu)榱俗约旱墓鵂奚麄兊那巴竞蜕駝t豈不是人人都可以當(dāng)圣賢?
孟嘗君下令銷毀了原來計劃報復(fù)的仇人名單。那些人的名字寫滿了整整五百張竹簡,可以想象,這個復(fù)仇計劃如果付諸行動會導(dǎo)致怎樣一場災(zāi)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