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xué)四年級時,一個晚上,我正坐在沙發(fā)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忽然聽見房間傳來一聲清脆的聲音,像是什么東西打碎了。我立即跑到房間,看見表弟正在地上撿我的水杯碎片。
這下我明白了:表弟打碎了我最喜歡的水杯!我問:“你怎么搞的???打碎了我拿什么喝水啊?”表弟慌忙道歉說:“我在做作業(yè),一不小心,就打……”沒等他說完,我就吼道:“那你就不能小心點啊,你眼睛長哪去了?”
就這樣,我倆吵了起來。這時,媽媽進來了,問:“你們吵什么?是不是哥哥又欺負(fù)弟弟了?”我氣鼓鼓地說:“誰欺負(fù)他了!是他把我的水杯打碎了,你應(yīng)該罵他才對!”
媽媽說:“就算你是對的,也不應(yīng)該沖弟弟大吼啊。這樣,即使你是有理的,也會變得無理。水杯打碎了再買一個就是,因為這點小事和弟弟傷了感情,你覺得值得嗎?”
媽媽的質(zhì)問讓我一下子覺得有些慚愧,是啊,就因為一個杯子和一向感情很好的表弟產(chǎn)生矛盾,的確是得不償失,幸好媽媽提醒我不能夠得理不饒人。事后,我跟表弟道了歉,倆人的感情也因此比以前更親密了。
經(jīng)歷過這件事,后來不論是和表弟,還是和周圍的人產(chǎn)生了矛盾,我都會盡量心平氣和地去溝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時候這樣做,反倒比理直氣壯地和別人爭吵更容易解決問題。
因此在很多時候,即使理直,也不必氣壯,也許理直氣和更好。
(摘自《管好自己就能飛》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