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假想敵,這個假想敵有可能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同桌,而我一直以來羞于啟齒的假想敵卻是我的好朋友Y同學。
我跟Y同學從小就熟識,不知不覺中我們在眾人眼中可謂形影不離,一路邁向了同一所初中。Y同學的成績很好,我的成績卻始終不好不壞。媽媽每次都恨鐵不成鋼地說:“看人家Y同學,學習成績那么好,又懂事,你再看看你,成績不行,還不幫我做事。”
估計到現(xiàn)在,我們都還痛恨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當初我可討厭Y同學了,每次媽媽都會拿我跟她比較,我都被貶得一無是處。
原本一般的成績就又下滑了,她的成績一如既往的好。媽媽叫她給我補習功課,她爽快地答應了,我卻很反感。
為了不被媽媽念叨,每個周末我都會到Y(jié)同學的家里讓她給我補習,她教得很仔細,我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當時我的心里感激肯定是有的,然而夾雜的厭惡始終沒有消融。當然,她不知道我的厭惡,我們還成為了讓人羨慕的好朋友。
有一次,我們的班主任(也就是語文老師)說要在班里舉辦一次朗誦比賽,讓我們積極參加。我頓時就來了興趣,拉著Y同學就去報名了。我已經(jīng)記不起我當時選了什么詩歌,不過后來,我沒有上臺的機會。比賽的前幾天,我扁桃體發(fā)炎了,打了幾天的吊針,卻依然不見好。Y同學就獨自上臺去朗誦了,那天她朗誦得很好,我在座位上拼命地鼓掌??墒?,在為她喝彩的同時,內(nèi)心依然有幾分不舒服,我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她不給我表現(xiàn)的機會?,F(xiàn)在想起來,是我自己太狹隘了。
兩個人的相處也有發(fā)生矛盾的時候,不過,她的性格好,每次都會首先低頭來向我認錯,我也就習慣了她的好脾氣。那個時候的我不懂得這是她的忍讓,只是一味地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終于,有一天我們因為一件事發(fā)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我們都不愿低下頭認錯。接下來的好幾天,我們之間的氣壓都很低,后來我繃不住,先向她認錯了,她也原諒我了,我們又和好如初。我卻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首先說“對不起”的人就輸了,這是我當時的偏見。
后來的時光里,我們之間又發(fā)生了許多許多的事情,關于青春期里假想敵的事情,我一直沒有告訴她。現(xiàn)在,我們各奔東西之后,我真心想對她說一聲對不起,對那些零零碎碎的時光說一聲抱歉。
(摘自“簡書”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