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國內聲樂教育界,集歌唱家、聲樂教授、碩士生導師、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聲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音樂教育委員會會員和廣東中國民族歌劇協(xié)會副會長等諸多光環(huán)于一身的皮曉彩女士,可謂是聲名遠播、桃李錦繡。尤為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2014年國家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優(yōu)秀教師”評選中,皮曉彩以從教30年的豐碩成果,一舉登上了全國教育界人人仰慕的最高榮譽殿堂。
[關鍵詞]
皮曉彩;全國優(yōu)秀教師;女高音歌唱家;德藝雙馨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9-0008-02
小荷才露尖尖角立志育人做園丁
皮曉彩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從小喜歡唱歌,熱愛音樂。天資聰穎的皮曉彩在恩師林勤衡精心培育下,聲樂技巧突飛猛進。1980年,年僅17歲的皮曉彩就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江西師范大學(當時的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在大學深造期間,皮曉彩在同學們眼中是一位最勤奮進取的美麗姑娘。常言說,功夫不負有心人。1982年,共青團中央舉辦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八十年代新一輩》歌曲征集活動,皮曉彩和另一個同學精心合作演唱的歌曲《閃光的團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被選入全國《八十年代新一輩》十首優(yōu)秀歌曲的榜單。這首充滿青春活力、激情四射的《閃光的團徽》,通過在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滾動播放,讓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都領略了皮曉彩的藝術風采。一時間,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皮曉彩用她甜美的歌聲給自己披上了“校園歌星”的藝術彩虹。
每個青年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都會面臨對事業(yè)的選擇。大學畢業(yè)時,皮曉彩面臨著兩種選擇,既可以選當講臺上的聲樂教師,也可以選當舞臺上的快樂歌者。在兩者之間,深深領略過恩師林勤衡慈母般博大情懷的皮曉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決心當一名以林勤衡老師為楷模的聲樂教師。時至今日,在回首這段往事時,皮曉彩還常常一往情深地說:林勤衡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讓我折服。她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輔導我,從樂理、視唱到唱歌,不收取分文報酬,幫助我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我之所以選擇當聲樂教師,一生與學生相伴,一生在三尺講壇上耕耘,就是深受林勤衡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是林老師為我打開了通向音樂世界的大門,是林老師為我樹立了做人為師的榜樣。我發(fā)自內心想做一個像林勤衡老師那樣一個大寫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1983年,皮曉彩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南昌師范大學任教,從此走上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與教學之路。在此后的九年中,她始終保持學生時代勤奮刻苦的學習勁頭,堅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探索聲樂教學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聲樂教學模式,并以驕人的教學業(yè)績贏得了全校師生和上級領導部門的一致好評。在搞好聲樂教學的同時,皮曉彩還經過勤學苦練,不斷提升聲樂演唱水平,逐步形成了自身清新優(yōu)雅的演唱風格,在各大聲樂比賽中屢獲大獎。
藝海無涯,學無止境。在南昌師范大學從教九年的金色收獲,固然令人欣喜。但有目共睹的教學成果,并沒有停止讓皮曉彩攀登音樂事業(yè)高峰的腳步。為了更大的提升和更快的進步,本已功成名就的皮曉彩于1993年報考了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再次走進了音樂學堂,從師陳肖蓉教授,繼續(xù)進行學習深造。在星海音樂學院求學期間,皮曉彩的演唱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得到了全方位提升。1994年,由廣東電視臺選送參加第六屆全國電視歌手大獎賽獲得民族唱法三等獎。在此之后,皮曉彩還先后參加了多次聲樂比賽,獲得了國家級和省級的諸多獎項。畢業(yè)后,她毅然選擇留校任教,決心在新的起點上,奮然前行,真正做一個高素質、高水準、高質量的優(yōu)秀聲樂教師。
揚帆遠航新起點桃李滿園競芬芳
業(yè)內人士都知道,星海音樂學院是華南地區(qū)唯一的一[JP2]所專業(yè)音樂院校。在這所音樂校園里,聚集著很多從事音樂教育的精英。與精英為伍的皮曉彩同樣也是名副其實的精英。但一向虛心、低調的皮曉彩從不以精英自居。她時常對身邊的同事說:星海音樂學院為我的進步注入了新的動力,星海音樂學院為我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廣闊平臺,星海音樂學院的優(yōu)秀教師團隊,為我樹立了更多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以優(yōu)異的教學成果,向星海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JP]
加強學習,勇于探索,不斷提升自審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能力,是每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素質。在新的教學實踐中,皮曉彩始終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把創(chuàng)新教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她博覽群書和專業(yè)資料,認真研究民族聲樂藝術的教學規(guī)律,博采眾長,在已有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她從對歌曲的分析到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研究,從作曲家風格的探討到曲式曲調的分析,對每一節(jié)課都進行了充分而精心的備課,從而使學生們的聲樂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她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收集新的歌曲,充實現有的教材。同學們都一致贊揚皮曉彩教授的教學與眾不同,別開生面。
加強溝通,因材施教,是皮曉彩教授特色教學的一大特點。她十分注重了解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和性格特點,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時常和學生交流課后心得,便于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把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是皮曉彩教授特色教學的又一大特點。她堅持每年組織學生的畢業(yè)演出,把學生推向舞臺,推向社會,得到更大的鍛煉。從2003年起,每一年她都會帶領自己的畢業(yè)班學生在星海音樂廳或學院音樂廳開辦一場獨唱音樂會,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舞臺演唱的實踐機會,以此作為學生們檢驗自己四年來學習成果的一份答卷。今年4月12日,她又和她的畢業(yè)生舉辦了一場名為《我用愛為你們喝彩》的師生獨唱音樂會。用一個人民音樂教師的熾熱之愛,為每一個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真摯祝福,高聲喝彩。
桃李芬芳,花團錦簇。在皮曉彩教授精心培養(yǎng)教育下的很多學生積極參加舞臺表演和專業(yè)比賽,并在全國、全省比賽中頻頻獲獎。2000年,李美群獲全國華人歌唱大賽民族唱法金獎;2001年,胡泊獲廣東省“百歌頌中華”歌手大賽金獎;2004年,賓晶獲全國電視大獎賽廣東賽區(qū)民族唱法一等獎,周榕獲全國電視大獎賽廣東賽區(qū)民族唱法二等獎和廣東省高?!皭畚抑腥A”歌手大賽金獎,以及全國首屆“中國星”歌手大賽廣東賽區(qū)金獎;2005年,李曉莉獲全國“愛我中華”青少年音樂表演比賽聲樂類民族演唱金獎;2006年,張喜英獲2006世界華人藝術節(jié)聲樂大賽青年A組金獎;2010年趙玲雅獲“魅力新星”全國藝術人才展演廣東賽區(qū)金獎;2011年,羅梓欣獲第六屆中國青少年藝術節(jié)聲樂專業(yè)組總決賽金獎;2013年,汪蓉、李菁參加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廣東賽區(qū)青年專業(yè)組別的聲樂(民族唱法)均榮獲金獎;2014年李菁、關章麗榮獲亞洲青年歌唱家大賽三等獎。
德藝雙馨人稱頌名師放歌展風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女高音歌唱家,皮曉彩教授一直堅持參加音樂表演實踐,活躍在各種不同的藝術實踐場所,以實踐經驗促進教學工作。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來到廣州至今,她參加的國家級、省市級各類大型文藝晚會已有一百多場。除此之外,她還積極參加各級聲樂比賽,堅持不懈地走向舞臺,以甜美的歌喉,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1997年,皮曉彩被評為“跨世紀之星”藝術家。她曾獲第六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三等獎;全國沿海五省市青年歌手比賽一等獎;廣東省“雅卓杯”青年歌手大獎賽冠軍;第六屆“羊城音樂花會”民族唱法專業(yè)組二等獎;全國新人新作歌手賽優(yōu)秀演唱獎;全國高校藝術歌曲大賽優(yōu)秀演唱獎;第二屆全國民歌藝術節(jié)優(yōu)秀演唱獎。被授予“廣東省文聯(lián)百名中青年藝術家”、廣東省優(yōu)秀音樂家、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先后獲得廣東省新民歌成就獎、搜星中國第四屆(2008)全國青少年文[JP2]化藝術英才廣東選拔活動園丁金獎、《德藝雙馨》優(yōu)秀指導教師、第九屆希望之星全國藝術人才教育成果展廣東省總決賽藝術指導成就獎等30多項殊榮。此外,她還在中央電視臺《音樂橋》欄目接受過主持人劉璐的“人物專訪”,讓全國觀眾在熒屏上目睹了這位校園名師、歌壇名家的風采。[JP]
做學問,搞科研,必須潛下心來,全神貫注,耐得住寂寞。這既是皮曉彩教授恪守不變的理念,也是皮曉彩教授從事教研和科研的真實寫照。 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边@也許就是皮曉彩教授潛心開展科研、教研活動的最大動力。皮曉彩教授出版了與專業(yè)相關的學術專著《興國客家山歌研究》,主持承擔了國家級子課題《嶺南民族民間傳統(tǒng)音樂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重構與利用》,先后發(fā)表了《論民族聲樂作品《漁舟晚唱》的藝術特色及演唱技巧》《民歌教學中民族文化的滲透》等10篇學術論文。錄制并發(fā)行個人專輯《我的夢在飄雪的遠方》《月光芬芳》,并錄制了中國當代作曲家作品經典專輯和CD中國古詩詞歌曲專輯《晚晴》。
師者慈母心,教書先育人。在星海音樂學院,皮曉彩教授素以德藝雙馨為廣大師生所稱道。每屆新生入學的第一節(jié)課,皮曉彩教授都要先跟每一個學生談一次心,教育他們要尊敬老師,尊重學長,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素質的好學生。平素,皮曉彩教授也是經常與學生們進行思想交流,關心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和學生的關系非常融洽,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她為“皮媽媽”。有道是,名如其人。從教三十多年的皮曉彩深深曉得,要譜寫自己人生的精彩,就必須全身心地撲在自己所鐘愛的聲樂教育事業(yè)上,用自己和學生們的和諧歌聲,共筑新時代的音樂夢,共同唱響無怨無悔的美麗人生。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