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音樂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是中國音樂的瑰寶。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作者認識到民族音樂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音樂課上傳授民族音樂,但學生卻似乎對民族音樂不感興趣。那么,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該怎樣教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呢?作者開設了《宮商角徵羽 五音傳千年》一課。本文就這節(jié)課談一談自己對初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 教學 興趣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HTSS]1007-2233(2017)03-0043-02
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柯達伊曾說過:“學校的音樂教育應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p>
當今絕大多數的初中生極力熱捧、推崇流行音樂,生活中充斥著的也幾乎全是流行音樂。課堂上聆聽、學唱民歌或欣賞民族器樂作品時,學生們常常會偷偷地議論:這首民歌好土啊!這種樂器真難聽之類的話語,更甚者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還做鬼臉??吹綄W生的這些舉動,我心里很是難過。是時代變了嗎?是民族音樂過時了嗎?在我心中,中國的民族音樂是那么地優(yōu)美,動人心弦,怎么到了學生那里就完全變成相反的感受?我應當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接受民族音樂?
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我在開設公開課《宮商角徵羽 五音傳千年》的過程中,在專業(yè)睿智的同行和熱心真誠的同事們的幫助下,才理清了教學思路,打開了讓學生接受民族音樂的一扇門。下面就談一談我在此過程中的一些思考,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促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胱寣W生們接受中國民族音樂,首要的就是激發(fā)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呢?我在備課、磨課和上課中是這樣做的:
(一)教師示范 引導學生走近民族音樂
音樂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笨梢?,教學中老師的示范非常重要,精彩的示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這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我用古箏這件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民族樂器現場彈奏樂曲《滄海一聲笑》。當琴弦撥動的一瞬間,所有的學生都被我牢牢地“抓住了”。他們眼睛不眨,屏住呼吸,靜心聆聽我的彈奏。一曲結束后,學生給予我熱烈的掌聲。通過示范彈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近學生,引導學生走近民族音樂,成功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可是大家知道嗎?在磨課之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是播放《滄海一聲笑》視頻讓學生欣賞。結果這個視頻較冗長,學生看到一半就沒有耐心看下去了,不僅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把他們進入課堂原有的學習熱情都給磨滅掉了,后面的教學可想而知,很難推進??梢娕d趣是多么重要!
(二)選擇經典,耳熟能詳的民族音樂作品
中國民族音樂伴隨著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積淀了各民族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音樂智慧,形成了浩如煙海的優(yōu)秀作品。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這就要求作品的選擇要具有經典性,并且是耳熟能詳的,易于理解和接受。
經過查找大量的資料和反復聆聽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最終我鎖定了三首作品:1《滄海一聲笑》是電影《笑傲江湖》中的主題曲,大部分學生因電影對這首作品有所了解;2《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戶曉的中國民歌,學生們聽到這首作品都會跟著哼唱幾句;3電影《黃飛鴻》中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深受許多學生(尤其是男生)喜歡,而這首歌曲的旋律來自古曲《將軍令》。經典、耳熟能詳的三首作品拉近了民族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內心不再排斥民族音樂,甚至為欣賞民族音樂開啟了那扇緊閉的心門。
(三)篩選版本,傳遞民族音樂之美
選定三首作品后,要考慮的就是該選用作品的哪個版本?一首作品可以選擇的音像版本非常豐富,不同的版本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什么樣的版本才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民族音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我主要從音像版本的音質和畫面進行篩選。
馬克思曾說過:“對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边@里“不辨音律的耳朵”,我想,是沉睡中的耳朵,要用美的音樂來喚醒它!在選擇中國民歌《茉莉花》用哪個版本的過程中我發(fā)現:由于歌曲的經典,居然有幾十萬條的搜索結果,要從中選擇一個,簡直就是大海撈針。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再三,最終選擇了音樂大師課中霍尊和王奕程同臺演繹的版本。美的聲音,美的畫面,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完全沉醉在其中。美的音樂喚醒了沉睡的耳朵,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參與實踐活動——導學
音樂是靈魂的寄托,情感的載體。達爾文說:“世界上如果沒有音樂,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币魳飞l(fā)著迷人的魅力,滋養(yǎng)著每個人的心靈。
音樂如此,音樂課也應如此。傳統的音樂教學更多的是注重認知,老師大量地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學生反復枯燥被動地練習音樂技能,無法在音樂課中體驗和感受音樂的美。沒有愉悅的體驗,怎會有思想的碰撞?又從何談起心靈的滋養(yǎng)?
陶行知先生對此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批評:“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指出了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忽視實踐活動的弊端。音樂實踐活動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立足課堂。我在這節(jié)課中是這樣考慮和安排的:
(一)從簡單處著手,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思考
在我彈奏完樂曲《滄海一聲笑》之后,PPT出示樂譜,請學生找出樂曲是由哪些音組成?學生們很快答出“1、2、3、5、6”五個音。于是我繼續(xù)追問:“這是中國近代隨著學堂樂歌的興起,由日本傳入中國的簡譜記譜法,用阿拉伯數字來記錄音的高低。那在這之前,中國的音樂是怎樣來記錄音的高低呢?”問題拋出后,學生們懷著好奇心非常積極地討論起來,回答也是五花八門:有說是用不同的符號刻在石頭上來表示音高的,也有說是用繩子的長短來設定音高的……總之給我很多驚喜,驚訝于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地豐富。其實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主要是希望學生們在討論中學會主動,積極地思考。
同樣,在《茉莉花》第一遍聆聽結束后,我問:“同學們對《茉莉花》的旋律熟悉嗎?你能唱幾句嗎?”相當一部分同學點頭并哼唱了自己會唱的旋律。我繼續(xù)問道:“剛才所欣賞的《茉莉花》和你們哼唱的旋律相同嗎?”學生們都遲疑起來,面露猶豫的神情。再問:“聆聽《茉莉花》有幾段不同的旋律?”學生們徹底蒙了。帶著問題,第二次聆聽,聽罷,答案已了然。音樂是聆聽的藝術,問題本身并不難,學生在反復聆聽中尋找到了答案。第三遍聆聽是跟著哼唱歌曲,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來了。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
在學生可以主動積極思考后,我就想辦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將軍令》是課中的第三首作品,在這首作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模擬古戰(zhàn)場上鼓舞士氣場面的活動。一開始,學生們一頭霧水,怎么模擬?。吭谖业囊龑?,學生們漸入佳境。活動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幾點:1師問:“以你們的常識,古戰(zhàn)場上一般會用什么方式讓士兵們知道要集合呢?(課前,教室里已擺放好了一臺大鼓,這時只需要老師在大鼓上做個模擬擂鼓的動作,學生們就明白了)” 學生興奮地回答:擂鼓(當然,也有學生說吹號,及時給予肯定)。你看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想成為擂鼓手呢!2師問:“同學們,士兵們聽到擂鼓聲,怎樣才能做到步伐整齊劃一地集合?如果用節(jié)奏來表現,你們覺得什么樣的節(jié)奏合適呢?”每個人可以自己試試看。學生們那個開心哪,迫不及待地敲起來:有在板凳上敲的,有在腿上敲的,也有用手打節(jié)奏的,還有的直接用腳啦 。他們敲出了不同的節(jié)奏,有的很用力,有的很用心,有的邊敲邊思考,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當我讓他們停下來,說說什么樣的節(jié)奏才可以表現士兵們整齊劃一的步伐?學生們都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而且說得特別好:力度要強,節(jié)奏要統一。講到“統一”時,他們似乎不太滿意剛才練習時的狀態(tài),于是我微笑地說道:“為什么大家剛才打的節(jié)奏是雜亂無章的呢?因為你們缺少一個指揮?!?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我[JP2]又拋[JP3]給學生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樣鼓舞士氣是不是還缺少點什么?”這時的學生們都已經嗨起來了:“氣勢還不夠!”師:“那怎么辦?”生:“喊出來!”師:“怎么喊?”學生們積極嘗試,喊在樂曲的不同位置。最后,老師給出一個參照,大家操練起來,再加入鼓和古箏,熱情高漲,激情四射,課堂再現了古戰(zhàn)場上的威武,學生們完全陶醉在音樂中了。
三、接受民族音樂——樂學
在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教學活動中之后,我感受到學生們已經慢慢地開始打心里接受民族音樂了:下課走出音樂教室,走廊里回蕩著他們哼唱三首作品旋律的聲音。在接下來的音樂教學中,他們表現出了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和喜歡。比如,在《國樂飄香》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們能沉下心來聆聽作品,課后,還會有學生提出能否再介紹一些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給他們。
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學習民族音樂”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民族音樂”再到“學生接受民族音樂,主動要學”,整個過程師生互動順利,課堂氣氛融洽,我想:對學生而言,民族音樂并沒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而過時。要想辦法讓民族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和他們做朋友。這樣,學生在音樂課中就不會是學習音樂知識的機器,而會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的使者。
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先生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愿學生能在快樂中陶冶性情,使民族音樂這股清泉永流不息!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朦.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的有效策略[J].民族音樂,2015.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