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風音樂是近幾年開始盛行的一種音樂原創(chuàng)風格,主要以網(wǎng)絡游戲的主題曲或插曲形式出現(xiàn),音樂中蘊含著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在曲風、歌詞、旋律及配器方面都具有傳統(tǒng)音樂的韻味。文章對古風音樂的產(chǎn)生、特點和發(fā)展進行闡述,對其積極價值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從而指出古風音樂對后世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
[關鍵詞]古風音樂;傳統(tǒng)音樂元素;中國風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5-0090-0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蘇軾曲:敖昌群)
這是一首飽含情意、字字血淚的詞,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其發(fā)妻王弗而作的悼亡詞。王弗16歲時便與蘇軾成婚,相伴10余年,二人伉儷情深,恩愛有加,可惜天命無常,王弗27歲時便去世。蘇軾悲痛欲絕,后來縱使10余年過去,他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所以才留下了這首思致委婉、境界層出的名作?!按耸诪楣客鲋鳌U媲橛舨?,句句沉痛,而音響凄厲,誠后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也。”(《唐宋詞簡釋》)
眾所周知,蘇軾其詞開豪放一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詩詞獨具風格,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煽v使是這位詩詞獨步天下的東坡居士,在其愛妻面前,也成了一個兒女情長的多情郎。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里說:“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志銘’。”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 其中那句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縱使是聞名天下的大文豪,所企盼的也不過是人世間最質(zhì)樸的生活。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故鄉(xiāng),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這一句是夫妻間生活的真實寫照,看似是夢境寫實,實際上表達了蘇軾對發(fā)妻綿綿不盡的思念。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先生在《宋詞名篇賞析》中寫道:“他雖寫的只是個人生活范圍的感傷,卻不粘不滯,冰清玉潔,在悼亡詞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好詞配好曲。這首使人頗為動容的好詞,終究是要配上與之匹配的好曲,方才不算辜負。四川音樂學院原院長敖昌群先生(今四川省音協(xié)主席)便是這位為它配上好曲的人,敖昌群先生畢業(yè)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yè),是當代著名作曲家,創(chuàng)作有大量音樂作品,如:《生命交響樂》《我愛你,中華》《遙遠的可可西里》等,他的不少作品在全國、全省等各大比賽中獲獎,也經(jīng)常被人用來參加音樂專業(yè)考試或比賽,《江城子》便是其中一個。
敖昌群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江城子》意境古樸清婉,曲調(diào)情深意重,旋律感人肺腑,聽后余音繞梁,是古詩詞與藝術歌曲的完美結合。這樣的好詞配上這樣的好曲,正如中國古風音樂給人的感覺,褪去了囂雜喧嘩,宛如清朗流水。
[LM]
二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詞:李清照曲:蘇越)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這等千古絕句便是出自她之手。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后而作此詞,寄寓著她不忍與丈夫分離的深摯感情。
詞的開頭“紅藕香殘玉簟秋”最能體現(xiàn)李清照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意的詞風,與“菡萏香銷翠葉殘”(《浣溪沙》)相類似,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寫道,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李清照本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免不了觸景生情,但李清照畢竟與一般女性不同,她不像“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一般抱怨,也不把自己的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思念著自己,于是宕開一筆,寫道:“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鼻皟删錇榈寡b句,看似乎平淡,實則含蓄有韻味,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是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會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期盼著?!罢l”暗指趙明誠,體現(xiàn)出李清照夫妻極其深厚的感情,以及她對丈夫的絕對信任。此詞最妙的地方,便是對景物的描寫細膩非常,所謂寄情于景,景中含情,正是如此。
著名音樂家蘇越先生為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譜曲并改名為《月滿西樓》,可謂是曲詞相和,珠聯(lián)璧合。有眾多名家都曾演唱過,如著名歌唱家鄧麗君、著名影視演員安雯等。蘇越先生曾出任北京影音出版社社長、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藝術總監(jiān)等職,是中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由他所譜的這首《月滿西樓》,曲調(diào)唯美,旋律悠揚,有其獨特的中國式美感,可以從中感受到十分細膩的感情。如此古典雅致的歌詞,配上這清新悅耳的曲調(diào),讓人仿佛回到了詞中所描繪的古風場景。
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詞:楊慎曲:谷建芬)
這是一首詠史詞,由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淡語卻深刻,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非一般文字技巧所能達到。不同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思致哀婉,也不同于《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細膩含蓄,它是大氣磅礴、氣吞山河的。
這首傳世名作今由當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譜曲,并簡名為《滾滾長江東逝水》,由著名歌唱家楊洪基老師演唱,被選作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由此可見,此作品造詣頗高,一般作品絕非能與之相較。谷建芬老師是當代著名作曲家,流行音樂活動家,她在音樂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的高徒也活躍在藝術界的各個領域,其中包括劉歡、毛阿敏、那英、孫楠等。正是這位優(yōu)秀的女作曲家,寫出了這首旋律扣人心弦,意境氣度宏闊,聽后令人蕩氣回腸的佳作。
要讀譜必得先品詞。楊慎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氣勢磅礴的名作,能以這樣高遠而深邃的眼光看待歷史,跟他的個人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明代文人中楊慎是公認的才子,24歲就中了狀元,為官十年,只因多說了幾句話,觸犯了“龍顏”,便在當時邊遠而落后的云南度過了人生中寶貴的35年,楊慎愈老愈深悟,他明白了“是非成敗轉頭空”,也明白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所以為后世留下了這一不朽的名作。
其中那句最經(jīng)典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個相差幾百年的人竟有不謀而合的感觸,看來“英雄所見略同”這句話非虛,品讀此詞時除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任憑歷史風起云涌,不過都付笑談中,實在是絕妙好詞。
谷建芬老師以氣吞山河之氣勢為基調(diào)為其譜曲,成就了一首千古絕唱。
四
塵緣如夢,往事被拒城外,除卻巫山不見滄海。多情笑我,為愛癡心不改,到如今,獨感慨,無盡悲哀。繁華散盡,誰將結局安排,悲歡離合生死難猜。天涯夢斷,春風不解情懷。長亭外,古道邊,誰還等待。莫嘆雁南飛,當喜春猶在,一曲梅花引,醉了千古愛。
——《醉了千古愛》(詞:陳道斌曲:欒凱)
不同于之前的三首作品,這首古風歌的詞、曲皆是由當代人所作。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民族的文化需要我們?nèi)グl(fā)揚、去傳承,如果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那浩瀚的宇宙,那這首作品便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星辰,它是對中華傳統(tǒng)詩詞歌賦的一種肯定,是對中華民族音樂的一種傳承。
這首作品的詞作者陳道斌先生是當代著名詞作家,國家一級編劇。由他作詞的歌曲數(shù)不勝數(shù),如:《東方家園》(彭麗媛唱)、《旗幟高揚領航程》(宋祖英唱)、《天下英雄》(韓磊唱)、《我的深情為你守候》(張妮唱)等。他所寫的這首《醉了千古愛》歌詞精雕細琢,宛如詩詞歌賦。從開頭的“塵緣如夢”到結尾的“醉了千古愛”一氣呵成,妙筆生花,較為白話的詞句,使人一下就能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摯的感情。其中有幾處借用了古人的智慧,甚為精妙。“除卻巫山不見滄?!痹錇椤霸?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五首》),“長亭外,古道邊”出自《送別》。作者巧妙地將這些古詩詞的名句融入其中,將原本感人肺腑的詞句描寫得更加淋漓盡致,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深長悠遠的美妙意境。
[BW(S(S,,)][BW)]
作品的曲作者欒凱先生,是著名作曲家、音樂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現(xiàn)為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交響詩《祭孔隨想》、歌舞詩劇《四美圖》、音樂劇《西城故事》等,更是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他的聲樂作品也一直被各大名家所演唱。他所作的這首《醉了千古愛》曲調(diào)優(yōu)美,婉約動聽,古人云:“茶可以清心也?!逼鋵?,曲亦可以清心也,聽了這首《醉了千古愛》,感覺仿佛脫離了一切的喧囂,希望可以一直沉浸在那美妙悠揚的旋律中。唯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憑箜篌引》)方可用來比擬。此等好詞好曲相結合,創(chuàng)就了一首雍容華貴、格調(diào)優(yōu)雅的聲樂作品?!蹲砹饲Ч艕邸番F(xiàn)已成為民族聲樂教學、演唱和各種聲樂比賽的一首必選曲目。
結語
這些作品不僅僅是一首精妙絕倫的聲樂作品,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詩詞歌賦的一種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呼吁廣大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xiàn)特殊的詩情和意境”。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應該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響應習總書記號召“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帶領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舞臺。
[參 考 文 獻]
[1]李雅欣,歐陽國婷.消費文化視角下的古風流行歌曲[J].文學教育(下), 2015(05).
[2] 歐陽國婷,李雅欣.古風流行歌曲歌詞的藝術特點[J].文學教育(下),2015(05).
[3] 劉一諾.淺談古風歌曲的文案[J].黃河之聲,2015(12).
[4] 侯冬意.試論古風歌曲的起步與現(xiàn)狀以及前景[J].文學教育(上),2015(11).
[5] 柳犁.從古風音樂的興起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回歸與延續(xù)[J].戲劇之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