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海 宋 斌
黨小組長不“小”
于長海 宋 斌
黨小組長是基層黨支部組織黨員學習,對黨員實施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的具體組織者,是連接支部與黨員的橋梁紐帶,崗位光榮,責任重大。但調查發(fā)現,不少單位對黨小組長隊伍建設不夠重視,導致很多同志甚至包括黨小組長自己在內,都認為黨小組長是個“小”官,發(fā)揮不了多大作用,這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崗位雖小,但意義重大,要打消黨小組長“不想干”的念頭。有的單位習慣于把組織學習、匯報思想、研究工作等都放到支委會、黨員大會上進行,導致黨小組長就收收黨費、補補筆記,成了“虛職”;有的單位對黨小組長工作插手過多,但凡黨小組會,干部唱主角,把行政職務帶進黨內,黨小組長說話沒人聽,工作難開展,久而久之就變得不想管、不愿管,只做支部的傳話筒。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導致黨小組長產生“無職無權”的消極心理,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分析以上現象的原因,根本還是黨支部沒有把黨小組長的地位作用提高到組織建設全局的高度來看待,對其價值定位過低,缺乏相應的思想引導。黨小組雖然不是一級組織,但發(fā)揮的作用卻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黨支部必須轉變思想觀念,還權于黨小組,一級干好一級的事,一級對一級負責。一方面多給黨小組長交任務壓擔子,鼓勵他們在黨支部領導下自主開展工作,定期對各黨小組開展工作情況進行講評。另一方面加強對黨小組長的教育引導,幫助其樹立小崗位也能有大作為的觀念,并在選晉士官、評功評獎等方面予以傾斜,讓黨小組長打消“不想干”的念頭,充滿自信干工作。
職務雖小,但責任重大,要去除黨小組長“不敢干”的顧慮。有的單位主官放不下架子,以種種理由不參加黨小組會,又或者即使參加了也是高高在上的感覺,黨小組長怕得罪領導,只能忍氣吞聲;有的單位黨小組長喜歡做老好人,對小組內的老黨員放松要求,對一些不符合黨員身份的言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怕自己出頭管得罪人。這些都說明黨小組長感到自己只是個“芝麻小官”,底氣不足,想干事卻怕得不到單位領導和其他黨員的認可,出力不討好。出現這些情況,連隊要迅速轉變黨小組長的觀念。首先,書記、副書記要帶好頭,自覺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黨小組會,給所有黨員做好樣子;其次,要把好黨小組長的選取關,雖然黨小組長是小組內選舉推薦產生,但連隊黨支部有最終決定權,要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優(yōu)秀黨員納入到黨小組長隊伍中;第三,要幫助黨小組長樹立威信,扶上馬更要送一程,在黨員大會上講清黨小組開展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權力和責任,讓黨小組長去除“不敢干”的顧慮,充滿底氣干工作。
工作雖小,但難度頗大,要破解黨小組長“不會干”的難題。黨小組的工作說起來小,但落實起來卻牽扯到單位組織建設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黨小組長有全面過硬的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經驗。當前,基層黨小組長大多來自于戰(zhàn)士群體,文化水平不高,對如何履好職很多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憑著直覺干,有的甚至分不清黨內職務與行政職務區(qū)別,把黨小組長等同于一般骨干來干工作,嚴重缺乏“黨味”。破解“不會干”的難題,黨支部一定要把幫助黨小組長提升能力素質作為一項系統(tǒng)性、經常性的工作抓緊抓好。一是搞好經常性的培養(yǎng)幫帶。每年年初在上級集中培訓的基礎上,連隊專門組織黨小組長學習相關業(yè)務、交流履職經驗,幫助黨小組長理清工作思路。成立新老幫扶對子,以老帶新,幫助工作能力偏弱的黨小組長盡快進入狀態(tài)。二是提供必要的實踐平臺。立足工作實踐,用目標牽引的方法抓好培養(yǎng),黨支部對黨小組工作應多做宏觀指導,不要事事干預、包辦代替。圍繞搞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做好思想工作、開好黨小組會、組織好黨小組活動等內容組織示范觀摩,全面提高黨小組長的素質和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結合年終工作總結,黨支部對一年來黨小組長的工作表現進行考評講評,召開黨員大會,組織黨員對黨小組長民主測評,對工作積極性不高、黨員反映不好、能力素質提升不明顯的黨小組長進行批評幫帶,及時作出人員調整,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選人用人導向。
【作者系73211部隊組織科科長、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