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強,潘國芬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高職“網頁制作”立體化校本課程建設研究
杜 強,潘國芬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文章首先介紹了高職校本課程在國內外的發(fā)展現(xiàn)狀,然后探討了基于“雙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在“網頁制作”校本課程建設中的應用情況以及校本課程的建設意義,并著重講述了立體化“網頁制作”校本課程的建設內容,其中包括課程標準、實訓標準、校本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教學案例庫、素材庫、學生作品庫、立體化的資源平臺和交流平臺等資源的建設思路,最后闡述了校本課程的應用價值。
教學模式;校本課程;網頁制作;立體化
國外校本課程的建設比較早,國際“教育機構革新中心”于1973年就提出了“校本課程”的概念[1],得到了大多數(shù)教育學家的認同。之后,校本課程的理念在歐美等國開始逐漸推廣。期間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課程開發(fā)模式,如德國“雙元制”模式[2],“雙元制”的核心在于校企結合,依賴于德國強大的工業(yè)能力的政府的重視,“雙元制”在德國實施非常成功。又如加拿大CBE[3]課程開發(fā)模式,此模式強調以學生動手為核心,理論知識夠用就行,大量壓縮公共課課時,專業(yè)課占據(jù)絕大部分學分。這些課程開發(fā)模式對國內高職課程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國內校本課程研究于20世紀末確立了三級課程模式,即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在國內,中小學校本課程早于職業(yè)教育,直到新世紀初,高職院校校本課程建設得以全面展開。近幾年,江西省對校本課程的建設也非常重視,《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中特別指出,“要推進高等職業(yè)院業(yè)資源整合,加強職業(yè)學校校本課程建設,加強職業(yè)教育特色課程建設。”
近幾年,高職校本課程建設如火如荼,通過下載優(yōu)秀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高職課程建設主要集中在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目標為導向、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等方向上。這些先進的理念對課題組成員有很大的啟發(fā),作者在近10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和探索,并在近幾年對“網頁制作”課程采用了以“雙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以此為特色嘗試對本課程進行立體化校本課程建設。
“雙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將實踐性的課程分解成課程教學過程與實踐教學過程[4]。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精選一個典型案例為中心進行任務分解、情境構建、教學分組、知識點穿插設計等典型的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選項目”,分解技術要點,在老師的幫助下,系統(tǒng)、完整、獨立地完成整個網站的設計工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兩個項目是核心,教師精選的教學案例應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網站案例,且緊貼主流,技術特點分明,利于任務分解和知識點的穿插;學生的“自選項目”可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行選擇,以能獨立完成為原則,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雙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為特色的校本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雙項目為中心,以學生能動手,能學會為原則,注重引導,強調創(chuàng)新,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實現(xiàn)了差異性教育的目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網頁制作”校本課程建設是對本門課程的一個系統(tǒng)的總結,包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實訓標準、教學課件、實訓素材、校本教材、視頻課程等一系列資料,教師在課程建設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通過校本課程的建設使教師對本門課程有更深的體會。
豐富的案例庫、素材庫和成熟完善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簡單;規(guī)范、統(tǒng)一、動態(tài)、豐富的教學資源為穩(wěn)定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證。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yè)學院為地方性高職院校,當?shù)毓I(yè)不發(fā)達、校企合作難、學生入門成績低基礎薄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且自制力差,課程建設尤其重要。
基于“雙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課程標準和實訓標準也隨之改變,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我們特別強調“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設計和打破傳統(tǒng)章節(jié)的“項目分解,任務驅動”的課時設計。如此,將以前的老師為主體過渡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老師起到的更多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實訓標準則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只設知識點要求,不設固定格式和內容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自擬項目進行完成,老師從旁輔助,體現(xiàn)“差異化”教學理念。
校本教材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網頁制作”校本教材內容的編寫,應該以本校課程標準和學時安排為編寫依據(jù)?;凇半p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將“網頁制作”課程94個課時分解成了教學64課時與實踐30課時兩個過程。所以校本教材的編寫時也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教學過程部分選取了一個濕地公園網站案例,并將本案例分解成了建站篇、布局篇、導航篇、新聞篇、交互篇和美工篇和實踐篇共7章,這樣基本上將網頁制作所需的主要知識點穿插進了整個網站項目。每一篇同時也對應了本網站項目的若干個頁面,每一篇安排若干個課時進行完成,每個課時按“項目驅動教學法”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如此,教學過程完成后,整個項目基本上就實現(xiàn)了。實踐篇對應的是實踐教學過程,即學生的實習階段,本篇注重引導,列舉了大量的優(yōu)秀建站思路,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最后選取了幾個難度大小不一的實訓項目,并進行了任務需求說明及頁面分解,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作為實訓階段的作業(yè),教師輔導。
在整個教材的編寫中,以實用性強、學生易學為原則,字數(shù)不多,以圖片為主,代碼為輔,并配源代碼與視頻操作過程。
“網頁制作”課程實踐性很強,高職學生基礎較弱,理論學習能力較差,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階段制作了與教材課時同步的教學課件,并同時錄制了操作視頻在資源共享平臺上公布,這樣使上課時沒有記住的同學可以課后觀看并按視頻同步操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能學會的目標。同時,“網頁制作”課程也是一門創(chuàng)新性較強的課程,要開發(fā)和設計出漂亮的網頁需要大量素材,為此,我們專門建立了超過4G的素材庫和案例庫,其中包括的圖片素材庫、Flash素材庫、導航素材庫、列表素材庫、LOGO素材庫和整站案例庫。學生普遍反映,學習“網頁制作”變得很簡單了,絕大部分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基本上都能夠獨立完成一個小型的網站。近幾年的畢業(yè)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將每屆學生的作品,無論精粗都存入了學生作品庫,并按年級、班級分類在系部服務器上發(fā)布,同時在資源共享平臺提供了主頁縮圖及訪問鏈接,以供大家交流、學習、借鑒和點評使用。此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他們的勞動得到了肯定,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此舉措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職學生學習上普遍存在的“一遍過”現(xiàn)象(即學生學習完某門課程后就立馬扔掉)。近幾年,網站開發(fā)一直是本系部最熱門的畢業(yè)設計選題方向之一。
立體化的資源平臺是本次課程建設的一大亮點所在。整個資源平臺,我們以原有成熟的“網頁制作”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網站平臺為藍本進行了深度改造,且增加了立體化資源欄目和在線交流欄目。立體化資源欄目整合了校本教材電子版、配套課件、學習視頻、教學案例庫、素材庫、技術文摘、大師講座視頻庫以及學生作品庫等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校本課程建設可以使學生、教師、學校及社會多方得益?;凇半p項目雙中心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項目為主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縮短崗位適應期;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際承擔了項目經理的角色,培養(yǎng)造就“雙師型”教師,并在校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鍛煉了教師對課程的把控力,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豐富的立體化校本課程資源庫在網上發(fā)布之后也為社會上廣大網頁設計愛好者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與參考資料,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1] 李焦明.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黑龍江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2):98-99.
[2] 李紅瓊.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3] 左家哺.基于加拿大的職業(yè)教育與CBE教學模式[J].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55-56.
[4] 謝志明.高職院校“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構建[J].科技與教育,2013(10):39-41.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Web Prod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u Qiang, Pan Guofen
(Jiangxi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project dual center teaching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Web Production” and the signi fi 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Web Produc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cluding curriculum standards, training standards,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courseware, teaching video, teaching case library, material library, student work library, three-dimensional resource platform and exchange platform and oth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deas, and fi nally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eb production; three-dimension
杜強(1983— ),男,江西萍鄉(xiāng)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網絡技術,軟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