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
黃瓜是淺根性作物,雖然主根可達1米多深,但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30厘米以內(nèi)的土層,具有好氣和好濕特點。因此,選擇地勢較高、向陽、透水性好、排水方便的田塊或具備灌溉條件的旱坡地種植。土壤過酸或前作為瓜地,不宜種黃瓜,一般畦寬1—l.3米,或者壟面寬50—80厘米,溝寬50厘米,深25—30厘米,并做好田間排灌渠道。
二、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飽滿的種子,用35~40℃溫水浸種8~10小時,再用50%多菌靈膠懸劑和50%甲基托布津膠懸劑各10毫升,加水1.5公斤,浸種20~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2~3遍,洗凈后均勻播入盤中,放在溫室內(nèi)距離火道1米高處,溫度保持在25~30℃,2~3天出芽。
三、播種
春黃瓜的播種期是根據(jù)定植期來確定的。定植時的適宜日歷苗齡為40-50天,生理苗齡為四葉一心。若按日歷苗齡來推算,在定植前40~50天進行播種。
四、定植
露地春黃瓜的定植密度,應依品種特性,土地肥力及生長期長短而定。一舷每畝栽苗3000—4000株,主蔓結(jié)瓜品種(湘春二號、三號、津研四號等)、土地肥力低,以及為提高前期產(chǎn)量,可栽密些,相反要適當栽稀一些。定植密度包括行距及株距,一般行距60—75厘米,株距25-35厘米,這里是指平均行距。如畦寬1.5米每畦定植2行,平均行距是75厘米。定植時最好分寬、窄行定植,一般窄行的行距60厘米,寬行的行距90厘米。
為防陰冷春寒,促進秧苗早發(fā),宜選冷尾暖頭晴朗天氣下午定植,定植后及時澆“壓兜水”有利于新根形成,提早緩苗。如果基肥不足時,可集中溝施肥,在溝內(nèi)每畝施入腐熟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1000-1500千克,復合肥50千克、l00千克,還可以加些過磷酸鈣每畝約20—30千克。先將肥料與土摻勻,且施肥后要保持溝內(nèi)肥離畦面15厘米以上,以免烤苗。
定植時按預定的行距做出寬13-15厘米,8—10厘米深的定植溝,曬1-2天,定植時按株眨25—30厘米將帶土塊的秧苗擺在溝內(nèi),然后埋土,其深度以苗地面與畦面相平,或稍露苗埔為宜。栽后隨即澆“壓兜水”。
五、田間管理
1、苗期肥水管理:出苗后至2片子葉展平時,淋一次水,為種苗生長提供水分保證,在1-2葉期進行間苗補苗,在3-4片真葉時,結(jié)合中耕除草培土,淋肥一次,畝用尿素、鉀肥各3公斤,兌水淋施,促進黃苗鍵壯生長,同時要注意防病蟲害。
2、搭架、綁蔓、摘心,打杈和摘除枯黃老葉:①植株長有6-7片葉,瓜苗抽蔓時要及用竹木條搭架,1株插一條,搭成1.5-2米高的人字4根架材綁在一起。②蔓長約一尺即可綁蔓,以后每隔2-4節(jié)綁一次,每次綁蔓要采取將苗拉直或彎曲的辦法,使全田的瓜苗頂端盡量在同一高度,綁蔓宜在下午進行。③摘除下部側(cè)枝,保留中上部側(cè)枝,中上部側(cè)枝要留1-2片葉摘心,促使結(jié)瓜,主蔓長到架頂后摘心,促進結(jié)回頭瓜。④黃瓜生長后期對無能力結(jié)回頭瓜節(jié)上的枯黃老葉要及時摘除,以利通風透光減少病害。
3、結(jié)瓜期肥水管理。
開始結(jié)瓜后施肥要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濕潤田間出現(xiàn)積水要及時排除,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跑馬水”。
4、及時防治病蟲害
病害使黃瓜營養(yǎng)器官及花、果受到傷害早衰,致使種子營養(yǎng)供應不足或不及時,種子成熟度不夠。不飽滿。葉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炭疽病、褐斑病、細菌性斑點病等;對花、果造成傷害的病害有灰霉病、黑星病、菌核病等。在生產(chǎn)中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物理或化學方法及時防治,以免危害植株,影響采種。蟲害對黃瓜制種的影響不可忽視,近幾年蚜蟲危害比較猖獗,在蚜蟲發(fā)生的流行期,紗網(wǎng)制種雖對蚜蟲有一定防護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隔離。因此,應本著預防為主,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消滅的原則,防止其發(fā)展蔓延;同時保證水肥充足,地面不能見干,同時加強藥劑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減產(chǎn)。
六、及時采收
黃瓜從播種到頭次采收,一般為40 d左右。即一般在第1批雌花謝后2周左右。初瓜期每隔4d左右采收1次,盛瓜期隔天采收1次,采收期可延續(xù)1個月左右。收瓜一定要及時,當瓜長至0.2~0.3 kg左右時,應及時采摘,否則不僅影響商品質(zhì)量,而且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嚴重阻礙上部蔓節(jié)結(jié)瓜和幼瓜膨大。及時摘除畸形瓜。采瓜時,用剪刀或小刀割斷果柄,以免挫傷瓜蔓,并將瓜輕放,防止碰傷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