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施肥 各類土壤都可,在沙壤土地種植紅小豆可提早成熟。不宜重茬,因重茬可使病害加重,雜草叢生,根系發(fā)育不良,根瘤減少,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必須實行2—3年以上輪作。在播種前要細致整地,做到深耕細耙上虛下實,無坷垃,深淺一致,地平土碎,紅小豆生育期較短,施肥增產(chǎn)十分顯著,因此,應以整地時一次重施底肥為主,如土壤肥力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顯著的增產(chǎn)作用。一般要求每畝施農(nóng)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糞為宜,口肥磷酸二銨5公斤,或過磷酸鈣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點田塊可畝施農(nóng)家肥2500—3000公斤,每畝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口肥二銨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二、種子及其處理
1.品種選擇:選擇抗逆性強、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優(yōu)良品種。2.種子精選:播種前對所選用的種子進行篩選或人工粒選,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雜質(zhì)。3.種子質(zhì)量:種子質(zhì)量要達到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即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發(fā)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4.種子處理:根瘤菌拌種:每公頃的播種量(一般30.0-37.5千克)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成糊狀,再與種子拌勻,晾干后待播。
三、播種
在黑龍江省,紅小豆播種期宜為5月10~20日。5月10日前后2~3天為高產(chǎn)播期,播期過早或過晚均明顯減產(chǎn)。紅小豆種子發(fā)芽最低溫度是14℃以上,播期過早,種子吸水后由于溫度還不到14℃,種子在土壤中時間過長,營養(yǎng)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時間延長4天左右,造成苗黃、苗弱、幼苗生長不良、底莢過低且易爛莢,因而直接影響產(chǎn)量。播種晚于5月20日,生育期縮短,營養(yǎng)生長不充分,上部莢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數(shù)減少3~5個,百粒重下降0.2~0.6g,所以顯著減產(chǎn)。此外,要求同一塊地一天內(nèi)播完,以保證成熟期一致。秋起壟地塊可采用壟上穴播或氣吸點播機點播;崗地白漿土,不宜起大壟。春整地不宜采用邊起壟邊播種一次完成的方法,這種作業(yè)方式不易控制播深,易造成深淺不一,出苗不齊不全。若采用壟上穴播,則壟距70cm,穴距20~25cm,播深3cm,每穴播3~4粒;若采用氣吸點播,則壟距70cm,壟上雙行(行距12cm)點播,公頃保苗15~20萬株。
四、肥水管理
增施底肥尤為重要,需施腐熟農(nóng)家肥45 t/hm2左右,過磷酸鈣22.5~30.0 kg/hm2,結(jié)合松土開溝深施。小豆屬固氮作物,耐瘠性強,在中上等肥力的地塊種植無需施肥,但在瘠薄地上種植,要獲高產(chǎn),必須適時施肥。其施肥原則為重施磷肥和農(nóng)家肥,巧施氮肥。施肥方式有基肥、追肥和葉面噴施等方式,現(xiàn)蕾期和結(jié)莢期為小豆的需肥水高峰期,在初花期結(jié)合澆水追施硫酸銨75 kg/hm2,起到增花、保莢、增粒的作用。紅小豆中后期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顯著增加粒重;開花結(jié)莢期噴施鉬酸銨、硫酸銨等微量元素也有增產(chǎn)效果;對大面積心葉發(fā)黃、缺鐵地塊可用宜鐵靈400倍液防治。微肥的應用可與中后期防治病蟲害同時進行。最后一次葉面肥必須在收獲前20 d噴施。小豆結(jié)莢期為需水高峰,缺水會加劇花莢脫落,此時期澆水是增產(chǎn)的關(guān)鍵,要確保澆第2次水,以達到保莢、增粒、增重的目的。
五、病蟲害防治
紅小豆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褐斑病、葉斑病、枯萎病、地老虎、蚜蟲、紅蜘蛛、豆象等。病毒病危害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斑駁花葉、皺縮花葉和皺縮葉叢。在防治上,除選用抗病品種外,主要是防治傳毒蚜蟲,減輕病毒病的發(fā)生。發(fā)現(xiàn)褐斑病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銹病主要為害小豆葉片,其次是葉柄、莖桿和豆莢等。其癥狀是葉片上著生大量銹菌孢子,葉片枯黃脫落,植株早衰,造成減產(chǎn)。在防治上,于發(fā)病初期用20%粉銹寧乳油1 050~1 500 mL/hm2,對水300~450 L噴霧。葉斑病主要有灰斑、褐斑、黑斑和輪紋斑等,被為害的葉片病斑累累,后期穿孔,使葉片萎黃枯死。生產(chǎn)田中常常有幾種葉斑病菌混合發(fā)生為害。在防治上,主要是實行大面積輪作;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防治??菸“Y狀是植株從下部向上由綠變黃,由黃變枯、脫落至死亡。在防治上,除選用抗病品種和實行輪作外,主要是預防田間植株受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或70%敵克松稀釋液防治。地老虎主要為害小豆幼苗近地表的莖基部,造成缺苗斷壟。雜草是地老虎產(chǎn)卵寄主和幼蟲取食寄主。蚜蟲又叫膩蟲,以成蟲或若蟲刺吸植株汁液,是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使植株矮小,生長不良,還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在防治上,間苗后及時用2.4%索潛可濕性粉劑,稀釋至2 000~3 000倍液噴霧,能有效控制蚜蟲及后期病毒病的發(fā)生。紅蜘蛛成蟲或若蟲從葉片、花、莢等幼嫩部位吸食汁液,使葉片枯黃、脫落,抑制生長,造成減產(chǎn)。
六、適時收獲
紅小豆成熟期不一致,往往基部莢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莢果還未青色,或尚在灌漿。收獲適期應掌握在田間大多數(shù)植株上有2/3的莢果變黃時,及時收獲。過晚易裂莢。收割后在田間晾曬2~3天,拉回后立即脫粒,不要堆成大堆,以免長時間存放發(fā)生霉粒,影響色澤和質(zhì)量,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