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設計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
人生的軌跡其實是一個有序的流逝過程。我們在歲月中歷數(shù)著:1、2、3、4、5……如若在軌跡中憑添些許藝術的色彩,這一線軌跡中便多了新的維度,我們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中創(chuàng)新般地數(shù)出:1.2、2.3、3.4、4.5、5.6……其中有了無限可能。
藝術與設計都不是一種技能,他們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這就是我們推出“尋找大師”兒童藝術與設計大賽的初衷。
至于大賽的目標,就是給未來創(chuàng)新能力一個不一樣的平臺。當下的我們都知道,學習藝術尤其是設計,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化的視界。但我們更知道,文化只有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本土性才會被別人接受。試想一下,巴黎變成意大利風,意大利變成美國味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如同我們滿眼所見的中國校服,且不說眾人不愛的口袋式運動服,即便講究些的不是日式便是英風。日式校服里蘊含著身后的日式海洋文化,英倫風則源于“日不落帝國”的標榜,一個個中國小面孔套上這樣的文化外殼,始終有一種異同混合的感覺。
保持原創(chuàng)并不意味著扼殺異類,不同文化應該多多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交流越多,就越會了解自身的原創(chuàng)性在哪里?
未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一定非要數(shù)向下一個數(shù)字,而在已有的事物里我們是可以找出從前看不見的東西的。我們不想在未來的土壤上,仍然缺乏信仰。
《風采童裝》與被譽為“藝術界哈佛”的倫敦藝術大學共同主辦這個大賽,實屬全球首例。源于英國的藝術教育體系連同中國藝術的沉淀,我們有信心能給孩子一個真正走向藝術殿堂的平臺。
在這里,沒有刻意的評判,只會留下執(zhí)筆人的所思所想。孩子視界的高低、內心的寬窄,我們就是想看到這份真實,哪怕是先天的缺憾或不足,在這里都會被統(tǒng)稱為“個性”。我們認為,這份“個性”也許就是成為“大師”的基因,正確的引導他將智慧俱足。
一個直面內心的孩子不需要對大人們的標準作出交代,因為畫面已是最真實的坦誠,我們渴望這種純粹的東西。繪畫的過程,如同給孩子們脫軌般的自由,它可以記錄成長中每一段時光的秘密和印跡,用內心的語言,在未來的光陰里等待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