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在北方,人們最喜歡吃的就是“涮羊肉”。
據(jù)說涮羊肉起源于元代。有一年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他想吃家鄉(xiāng)的清燉羊肉,便吩咐部下去做。正當(dāng)伙夫宰羊割肉時,探馬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他性情暴躁,于是在羊肉多的地方挑了一塊,切成薄片,放入沸水里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點細鹽,端給大帥。忽必烈饑不擇食,飽餐了一頓,感到這肉片格外鮮嫩。勝利返朝后,重賞了廚師,并御賜菜名為“涮羊肉”。
民間有句俗語,“要想長壽,常吃羊肉”是有一定道理的。以100克羊肉計算,所含熱量285千卡,蛋白質(zhì)12.6克,脂肪24.4克,碳水化合物3.8克,鉀587毫克,鈣17毫克。羊肉肉質(zhì)細嫩,羊后腿、羊里脊肉等部位的脂肪含量低,羊肉富含蛋白質(zhì)和礦物質(zhì)等。吃羊肉可以改善體質(zhì),提高身體抵抗力。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羊肉味甘性熱,具有補中益氣,開胃健脾,補腎壯陽,溫中散寒,抵御風(fēng)寒等功效,對四肢無力,脾胃虛寒,腰膝酸軟,腹中冷痛,寒疝,男子陽痿早泄、性冷淡等病癥具有一定的作用。
《舊都百話》云:“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钡蛉馐菧?zé)崾澄?,如果搭配不?dāng),第二天你就會出現(xiàn)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等上火表現(xiàn)。中醫(yī)講究“熱者寒之”,因此吃涮羊肉時應(yīng)搭配一些涼性蔬菜,常見的有白菜、菠菜、冬瓜、生菜、金針菇、茭白、海帶等。
此外,為了避免上火,吃的順序也很重要,要先吃菜,再吃肉。因為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這些是肉類食物所欠缺的。吃羊肉時還要注意搭配主食,或者含淀粉豐富的土豆、紅薯、芋頭等,吃主食可以減少吃肉的量,減少火鍋調(diào)料對胃腸道的刺激,且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也有利于營養(yǎng)平衡。
涮羊肉的健康提示
涮羊肉的健康提示
1.不要燙著吃。 容易燙傷口腔、舌頭和食道;
2. 切忌急著吃。 許多人在吃涮羊肉時貪圖肉嫩而不涮透,這樣極容易使旋毛蟲等寄生蟲未被殺死,吃后可能造成感染,引起四肢無力、昏迷不醒等癥狀;
3.調(diào)料不能太濃、太咸、太辛辣。 高血壓病人更要控制蘸料食鹽的量;
4. 切勿冷熱混吃。 忽冷忽熱對胃黏膜不利;
5. 涮羊肉的湯不是人人都能喝。 高尿酸血癥及痛風(fēng)人群不要喝,以防病情加重,即便是健康人群也要少喝久煮的涮羊肉湯;
6. 不宜馬上飲濃茶。 羊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而茶葉中含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立刻飲濃茶,會產(chǎn)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zhì)的物質(zhì),容易引發(fā)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