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友人曾送我一幅“我且吃茶”的書法作品。每每賞閱,總有清幽曠遠(yuǎn)之感,如入茶境。我且吃茶,是安住世間的一種心境,是安于紛擾的塵世,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這種境界,是自身的清幽之境,是用天地草木之氣,涵養(yǎng)一顆樸素的心;是有著“詩佛”之稱的王維所寫的“心靜如空”。
世事紛擾,我且吃茶。如何真正相安于一盞茶呢?生活在俗世,難免有許多人事擾亂我們的心性。有時候,我們的行徑也會被人誤解,也會被居心不良的人算計,甚至被缺乏修養(yǎng)的人無端誣蔑、辱罵。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正是禪宗所說的,“不辯解脫”,唐代百丈禪師的“叢林要則”第20條曰:“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的確,所謂的辯解,九成是多余,一成無意義,信任你的人無需太多解釋。時間是最好的證明,沉默才是最強大的力量。而心有惡念的人會比你更糾結(jié),失去理智的人會比你更痛苦,工于心計的人會比你更煩惱,不妨泰然處之,由它折騰,我且安心吃茶去。
其實,很少會遇到驚天動地之事了,縱然遇見,也得學(xué)學(xué)古人,每臨大事有靜氣,從從容容,沉著應(yīng)對。在一盞茶的提起與放下之間,浮躁的心便融入茶的清寂與靜氣。心若平靜,世間種種能奈我何?正是楊絳先生的名言,“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边@,何嘗不是最好的修行?
在城市的浪潮里,有時候不妨停下來,在裊裊茶煙里慢慢平復(fù)這顆心,找回那份最初自我的寧靜。一旦心靜了,我們經(jīng)得起萬千贊譽,也能微笑面對成群的非議;我們可以盡情享用豪華大餐,也能光顧路邊的美食小攤;我們甚至可以做萬人追崇的王者,也能甘于默默耕作的一介布衣。
安住世間,卻不迷戀。這樣想著,郁郁黃花皆彰顯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任由斗轉(zhuǎn)星移,世事變遷,我且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