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松針壺”創(chuàng)作淺談
李美玲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松針壺”在傳統(tǒng)質樸的紫砂圓器的造型上,用生動自然的松枝作為點綴,繁簡相對,凸顯了松的形象與品質。圓球形的壺身,飽滿富有力度。圈足和壺頸相似的造型,上下遙相呼應,展現(xiàn)了整體造型的協(xié)調和完整性,那伸長的線條使得壺的形象更加挺拔向上。胥出的壺嘴簡約舒展,以一種回歸原始的形態(tài),來固守著紫砂壺最初的美學價值。
松針壺;花貨;創(chuàng)新
《松 針》
“一壺紫砂凝碧茶,清濃淡雅鍛塵華?!币伺d紫砂的藝術價值,除壺器本身體現(xiàn)的非凡技能、技巧方面的工藝價值之外,制壺者的匠心無疑是更值得人稱道和品評的部分。無論是拙樸淡雅的光器,還是姿態(tài)萬千的花器,無一不蘊含著制壺者精耕細作、精心謀劃的一份巧思,以及對自然、人世的一份獨到體味。一把成熟的壺器,無論形式上是簡樸是繁華,是清新是濃郁,是自然是雕琢,都有著一份無可忽視、無可超越的藝術審美價值。因此,宜興紫砂自明、清時期成熟以來,便從一抔黃土中飛仙升華,地位超然。
紫砂壺是因茶而生的器具,因其實用性走進了百姓的家中,具備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也是其從誕生起就經久不衰的基礎,同時它又是一個藝人通過手工工藝,將自己對文化、藝術、宗教、民俗的理解賦之于器物,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個性和靈魂的藝術作品,這是其得以流傳的基礎;又因其優(yōu)良的可塑性、鮮明的個性,廣受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追捧,使其具備了成為藝術收藏品的基礎。
“松針壺”在傳統(tǒng)質樸的紫砂圓器的造型上,用生動自然的松枝作為點綴,繁簡相對,凸顯了松的形象與品質。圓球形的壺身,飽滿富有力度。圈足和壺頸相似的造型,上下遙相呼應,展現(xiàn)了整體造型的協(xié)調和完整性,那伸長的線條使得壺的形象更加挺拔向上。胥出的壺嘴簡約舒展,以一種回歸原始的形態(tài),來固守著紫砂壺最初的美學價值。壺鈕、壺嘴、壺把都是以松枝為形,將絢麗多彩的自然和古樸淳厚的紫砂藝術相融。壺鈕樹樁呈拱橋型與耳形壺把,遙相對應的虛實空間,又一次地讓人感受到古典藝術的對稱美學。由壺把延伸至壺身的松葉,青翠欲滴,跟鈕把春華累累的老枝形成鮮明的對比。
紫砂陶藝的傳統(tǒng)積淀了800多年,特別深厚,也綿延了八百多年,富有活力,學習傳統(tǒng),不是學表面皮毛,淺嘗輒止,而是學內里的精神,深深的品味。歷代大師高手留下一大批被奉為經典的傳統(tǒng)造型,被后人反反復復的仿制復制,為社會長期廣泛接受。我們有責任制作出“精氣神”十足的傳統(tǒng)經典造型的茗壺,以滿足社會需要。但我們也有義務,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突破壺藝的審美定式,注入時代的氣息和時尚的元素,在創(chuàng)新中綿延壺脈,豐厚紫砂陶藝的寶庫。
創(chuàng)新之路,一是改良,在傳統(tǒng)的定式上加一些變化,積小變?yōu)榇笞?;二是改革,以新的理念,新的手法,開啟紫砂壺藝的創(chuàng)新之路。關于紫砂文化,當今工藝美術界,紫砂可說是獨領風騷,魅力無窮,究其原因,除了紫砂的“三特”,即材料獨特、工藝獨特和功能獨特外,還有產生于三特基礎之上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性”上。紫砂壺的造型、裝飾等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靜蘊:它往往由文化人參與創(chuàng)作,滲透了精英文化的氣息,又由于他的實用功能,使社會各階層都得到精英文化的浸染和享受。
紫砂壺藝和茶文化親密結合、攜手共進,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豐富和升華,文化即是紫砂陶藝的靈魂,制陶人對紫砂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長期積累,綜合修養(yǎng)才能厚積薄發(fā),收放自如。一把好的紫砂茗壺,不光是技藝的極致,而是文化的析致。一個人的文化底蘊有由淺入深、由窄向廣的過程,也必然存在個人的偏門和局限,要善于向高手學,向名作學,要善于和同行交流和切磋,要善于向學界、藝界的人士請教,聯(lián)手打造紫砂文化,這樣才能跳出井底,融進大江大河,使紫砂文化繁榮起來。宜興紫砂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達到一個空前的繁榮,正是因為有諸多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職責的現(xiàn)代紫砂藝人懷著十年磨一劍的恒心,不辭艱辛、努力探尋、不懈追求的結果。正因為如此,紫砂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
[1]《宜興茶具-中國雅趣品錄》 臺灣禧美術館 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