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
摘 要:韓劇在虛構情節(jié)時普遍遵循因果報應的邏輯,展現(xiàn)情節(jié)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同時,指出棄惡向善是解決矛盾紛爭的唯一途徑。本文以韓劇《聽見你的聲音》為例,重點分析這兩條原則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聽見你的聲音》 因果邏輯 改過自新
韓劇每年的產(chǎn)量均在百部以上,其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職業(yè)階層和人生故事可謂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徜徉在韓劇的百花園中,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那些面貌各異的流行劇在情節(jié)設置和主旨表達上遵循著共同的理念,異中有同,貌異心同。如果把韓劇的表象比作爭奇斗艷的二月花,那么韓劇的內(nèi)核則是刪繁就簡的三秋樹。繁花謝盡的枝干展示著理念的堅實與挺拔。這里所謂的理念筆者將其簡稱為公式,取其通用之意。它們一個是因果報應,一個是棄惡向善,在大部分的韓劇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公式的蹤影。本文以韓劇《聽到你的聲音》(以下簡稱《聽》)為例,試析它們在劇情安排和主題表現(xiàn)上的應用。
公式一:因果報應
《聽》通過國選律師和擁有讀心術的超能力少年的故事來展現(xiàn)愛情、成長與人間的溫暖,情節(jié)的編織突出地表現(xiàn)了冤冤相報的理念。全劇觀賞過后,使人醒悟: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每個人身上發(fā)生的冤屈橫禍也不是偶然的,相遇、相怨、相愛,都有必然的邏輯在其中。
《聽》表現(xiàn)了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兇殺和復仇。肇端的是男主人公樸修夏的父親樸珠赫,他通過非正常手段使妻子提前做了心臟置換手術,而同樣患病的閩俊國的妻子則因被剝奪手術機會而死亡。閩俊國悲痛欲絕,制造交通事故,打死樸珠赫。在樸修夏和張慧星的指正下,閩俊國被捕入獄,可是他癡呆的老母和幼兒卻因無人贍養(yǎng)而活活餓死。這就使得閩俊國非但不反省自己的罪惡,反而燃起更加仇恨的烈焰,在復仇的路上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出獄后,把樸修夏和張慧星作為殺害的目標,開了頭的孽緣不停地發(fā)展下去。
再看樸修夏,幼年的悲慘遭遇永遠是他心中的陰影,在父母雙亡、孤立無援的絕望中,證人張慧星成為他生活的救星和希望,尋找、保護、愛戀姐姐是他成長路上的唯一目標。樸修夏為了守護張慧星恨不得殺死閩俊國。三個主要當事人的命運就這樣糾纏到一起,跌宕起伏,因果分明。
作為輔助情節(jié),《聽》劇還表現(xiàn)了另一起殺人冤案。當事人黃大鐘含冤入獄二十六年,出獄后雖沒有強烈的報仇之心,但沖動之下還是刺傷了誣陷他的前妻,并且尋找法官要求道歉。法官徐大碩當年錯判的案子,二十六年后又輪到女兒重新審理。十年前,徐大碩因爆竹事件使張慧星母女蒙受冤屈,十年后張慧星將他說過的話原封不動地還給他,“要承認錯誤,要反省,要道歉”。因果報應使人生充滿了輪回,那些鮮明對比的情節(jié)難道不是編劇的刻意安排?
除了殺人案件,劇中表現(xiàn)的其他案件、事件乃至生活中一些小事無不是含著因果淵源的。
作為女一號和女二號,張慧星和徐度研是兩個很有意思的人物。張慧星出身貧窮之家,性格倔強勇敢,徐度研作為大法官之女,驕傲虛榮,兩人因爆竹事件結下怨恨。張慧星怨恨徐度研撒謊,為了證明自己,又卷入兇殺案件,遭遇一連串的痛苦。徐度研也討厭張慧星,因為張慧星看見了她懦弱和不誠實的瞬間,為了挑戰(zhàn)自己,她放棄對美術的愛好而走上檢察官的道路。10年后,兩個冤家重逢在對立的工作崗位上,懷著不服輸和要面子的精神,兩人在工作中的較勁在所難免。
劇中另外兩個中學小女生的訴訟案,正是張慧星和徐度研關系的翻版。劇中較為詳細地表現(xiàn)了高誠彬被冤枉的冤屈和理由。《聽》劇一開頭就是中學教室,高誠彬幾個學習不好的同學正準備捉弄學習好、長相好的文東姬。這種從言語到行為的侮辱、敵視、圍攻使文東姬沒有一個朋友,如同生活在監(jiān)獄中,所以出于怨恨之心,她誣陷高誠彬為殺人未遂的罪犯。
中學教室是人生的小舞臺,是社會大舞臺的預演。編劇一開頭就展示中學生的生活,不僅從題材上吸引學生的關注,而且反映出未成年人生活與成年人生活的承繼關系。中學生在身心發(fā)育時期,人性的弱點和缺陷就顯露端倪。女孩子也好,男孩子也罷,都會因為嫉妒而爭斗不休,上演著一幕幕校園悲喜劇。
人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內(nèi)心和行為感召來的。無論是誰,只要在社會中就會比較,比較產(chǎn)生嫉妒,嫉妒產(chǎn)生競爭,競爭產(chǎn)生怨恨,怨恨發(fā)展為仇恨,仇恨又引發(fā)報復。一個不善的小念頭,會發(fā)展出越來越大的惡行。因果報應也不是正好半斤八兩,總是會加倍奉還。這樣,在你來我往的紛爭中,矛盾不斷升級。
公式二:棄惡向善
法庭正是展示人類種種惡的窗口?!堵牎反罅勘憩F(xiàn)了法院開庭審判的場景:檢察官提起公訴、律師辯護、法官裁判、一個又一個刑事案件,構成緊張的戲劇沖突,吸引觀眾,同時也引人思考。法院能秉公斷案,但不能從根本上拯救人性。在人類悔過自新、棄惡從善的道路上,寬容、忍讓、關愛、互助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那些既有熟練的專業(yè)知識又兼具人文關懷的律師才是優(yōu)秀的律師。
張慧星母親于春心是全劇中唯一完美的正面人物。她一直用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并激勵女兒,用實際行動溫暖照亮人生,她是愛和善的象征。她死得冤枉,卻留下擲地有聲的臨終遺言:“不要把你的人生浪費在怨恨人這種事情上。僅有一次的人生,滿懷著愛去活著還不夠呢,不是么?”這段畫面在劇中多次反復,強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在人世的紛爭中,以牙還牙只會使這個世界殘殺不斷,而寬恕、關愛才會帶來幸福美好的人生。樸修夏和張慧星的相依相戀使樸修夏沒有像閩俊國一樣淪為瘋狂的復仇者,也使張慧星在經(jīng)歷喪母的悲痛后還有親人和愛可以守護。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樸珠赫不去搶奪別人的手術機會,他妻子也許會遺憾地死于心臟病,但他可以正常地生活,把兒子養(yǎng)育成人,至少獲得人生一半的幸福。如果閩俊國能放棄報復兇殺的惡念,他就和樸珠赫一樣,雖失去愛妻,但還有老母和幼子可以守護,也可以獲得一半的人生快樂。兩個男人,或無心或執(zhí)意,都因傷害了別人的幸福而毀壞了自己的家庭。
同樣,徐大碩把自己的尊嚴放在第一位,始終沒有道歉。雖然在法律上無法追究他的過錯,但他在妻女心中的形象黯然失色,他苦心經(jīng)營的輝煌事業(yè)和幸福家庭也名存實亡。
黃大鐘最后原諒了徐大碩,原因是他不想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在怨恨他人上。正因如此,他能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見到自己的女兒,看到她優(yōu)秀而美麗的樣子,享受女兒為自己畫像的天倫之情,那溫暖的一幕使他死而無憾了。
《聽》中有兩個被閩俊國無辜殺害的中年女人,張慧星母親和舉報人,倆人一個開小飯店,一個擺水果攤,社會地位差不多,她們的人生遭遇形成對比。張母生前一直用真情和關愛溫暖著閩俊國冰冷的心,她死得清醒明白,死而無怨,一身正氣,使罪犯反省自己的可憐可悲。而那個舉報人,貪圖獎金,包庇嫌犯,拒不配合司法調(diào)查,大難臨頭不自知,糊里糊涂送了性命。
編劇設計的一個細節(jié)很精彩,一箭雙雕。閩俊國對舉報人說他是旅行者,覺得這里不錯,想留下來。這表明他在猶豫,想收手,不想在犯罪的路上走下去。但那個愚癡的女人根本聽不出弦外之音,反而勸閩俊國走下去,將自己和閩俊國都往死路上推了一把。同樣一死,是將罪犯向善的方向引導還是向惡的方向助推,兩者的意義迥然不同。
公式三:人在改過自新中成長
《聽》中的人物,大都具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過錯,編劇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展示人物形象的發(fā)展和變化,在正與邪、善與惡的較量中,那些勇于改過的人物在不斷成長。
編劇沒有因為張慧星是女主角,便賦予她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相反,剛出場的張慧星不友善、不謙虛、不敬業(yè)。對于街邊踢球的少年,她缺乏寬容,所以受到少年們的圍堵;對于前輩律師,她沒有起碼的尊重禮貌,所以遭到申律師的另眼相待。如果沒有車律師,張慧星一度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車律師和張慧星一起參加考試,一起被錄取,兩人照片并列登在報紙上,被分配在一個辦公室,一起見被告,一起法庭辯護,車律師的熱心助人與張慧星的冷漠懈怠形成鮮明對照。兩個人從相反開始,最后發(fā)展為相成,是非常有趣的設計安排。
張慧星性格的可貴之處是真實。母親的嚴厲責罵,要面子的好勝心,車律師的影響,樸修夏的幫助,在這些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她“像油一樣光滑的內(nèi)心”漸漸顯露出來,與車律師一起成長為站在人權前線的戰(zhàn)士。
同樣,張慧星與徐度研兩個人在競爭、摩擦中互相靠近,互相幫助,徐度研最后向張慧星道歉,承認錯誤,兩個人共同走向成熟。
人的命運離不開因果報應,人的幸福得自于改過從善,本文分析的兩條公式并無高深之處,完全是大眾耳熟能詳?shù)牡览?,再簡單不過了。然而能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理解,能在行為處事上真正踐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要花上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的經(jīng)歷去認同這些道理。正因如此,戲劇作品要靠各種各樣引人入勝的故事去闡釋這些既高深又淺顯的道理?!堵牎穭≈斜憩F(xiàn)的讀心術的超能力不過是引導觀眾觀賞的一個亮點而已。
作 者:陸 明,魯迅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電視劇。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