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外界的反饋也是一門藝術。大致來說,可以把外界反饋分為三種: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評、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
每一種反饋都有特定的價值:正面反饋能堅定我們猶豫不決的心態(tài),增強我們的自信;否定和批評會促使我們反思,校正之前的錯誤想法;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則讓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讓我們的思考更加周全。
正如英國作家羅根·史密斯說的:“這個宇宙上的一件古怪的事情是,雖然我們大家意見不一,我們大家卻總是正確的?!泵總€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對別人的否定意見產生本能的抗拒。不喜歡聽批評恐怕是人的一種天性。因此對于那些能克服這種天性,理性和虛心接受批評的人,我總是心懷敬意。
扭扭捏捏、遲遲不愿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的人,這種抗拒心理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們害怕批評,害怕反對聲音的出現(xiàn)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害怕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而被攻擊和嘲笑。于是這種懼怕就成了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可如果換種角度,拋卻情緒的因素,你會發(fā)現(xiàn),批評本身(很可能)包含了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批評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幫助。無怪乎法國作家莫里哀說:“我們越是愛自己的朋友,就越是會批評他們?!?/p>
所以對待批評的合理態(tài)度是,把批評作為一種“信息”而不是一種“評價”來看待。也就是,批評我的人,并不是在評價我,而只是在給我提供信息,因此沒有理由去排斥這些批評。初成的產品一定是不完善的,有著或隱或現(xiàn)的缺陷,從外界的批評中采擷信息,才能使它們臻于完善。
當然“接收”不等于“接受”,因為所有輸入的信息都需要慎重地審視,只不過不要一開始就情緒化地加以排斥。很多時候,別人的批評并不正確,但思考和辨析這些批評本身對我們也是有益的。
本能地抗拒批評和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反對批評是兩回事,后者往往意味著更成熟的心智和更堅定的信念。
成熟心智的一個特點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意見,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從。
科幻小說大師阿瑟·克拉克提出過著名的“克拉克三定律”,其中第一條定律是:“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笨梢?,縱使是杰出的科學家,都可能提出錯誤的意見,我們便更不能盲從別人的建議。
編輯/天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