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fā)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湯物合一,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時期即有火鍋,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此詩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南宋,吃火鍋才講究湯料?!熬缚抵儭焙螅瑲J宗、徽宗被俘虜而囚禁,不習慣金國飲食煮牛羊肉的氣味。為抵御北方的寒冷天氣,隨行御醫(yī)將部分中藥熬湯,放置火鍋中,能去膻味,又能滋補,終成一絕。火鍋湯也稱底料,秘制配方中包含菌類和藥食同源的中藥,如人參、黃芪、甘草、枸杞等,與當今的養(yǎng)生理念不謀而合。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