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加強漢字教育,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有專家指出當前識字寫字教學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有:錯別字和書寫質量的問題。其實,錯別字情況嚴重,書寫質量偏低,這種情況不但存在于中小學生之中,而且也普遍存在于成人之中。而作為寫字教學的起始階段,小學低年級的寫字教育所需承擔的責任更大。
一、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
1.忽視寫字教學的重要性,重視力度不夠: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將寫字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對待,而是將其和閱讀、寫作課一起交,有時甚至將寫字課作為閱讀、寫作課的附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學生寫字的要求就局限于將字寫完、寫對。對學生寫字的要求較低,沒有關注學生在寫字過程中的書寫姿勢是否正確,字體是否端正,書寫是否規(guī)范,筆畫筆順是否正確等。
2.多媒體代替了粉筆,教師示范作用減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也走進了學校課堂。為了教學效果更加形象,也為了更加吸引學生注意,教師大多會選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寫字教學中,應盡量少用多媒體,盡量不要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在掌握寫字姿勢、執(zhí)筆姿勢和運筆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每個動作在空間上的正確視覺表象是十分必要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小學生容易被其中多樣的展示效果吸引,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展示生詞遠沒有教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來得傳神,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體會,形成正確的視覺表象,知道字的實際筆畫順序。
3.機械抄寫,學生缺乏寫字熱情: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法,特別是在低年級寫字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師為了完成進度或者為了讓學生盡快會寫字,而忽視了這一點,只是讓學生重復抄寫大量漢字,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字量是加大了,而質量卻大打折扣,同時也抑制寫字的積極性。學生將寫字作為一種苦差事,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而寫,至于寫的如何就不是他們所關心的。而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寫字,但是他不關心學生寫的好不好,只注重學生寫得對不對,這種情況也是較常見的。
二、改進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寫字教學功能的科學認識:《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表述識字與寫字的目標時,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樣的目標與原來僅僅注重識字與寫字的知識、技能的目標不同,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和漢字學習的態(tài)度與情感。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它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寫字的過程也是我們領略漢字魅力,了解祖國文化的過程。
2.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會寫字,寫“好”字:葉圣陶先生曾說:“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比寫字本身更為重要”。有學者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生寫字主要有以下問題:(1)寫字姿勢不對。如歪頭,身子偏斜或前傾,本子放歪,眼睛與紙的距離太近等。(2)執(zhí)筆姿勢不對。如握筆很低很緊,手掌手腕緊靠桌面等。(3)運筆不對。視動失調,肌肉緊張,出現(xiàn)多余動作,筆畫生硬,字跡潦草等。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興趣的培養(yǎng):(1)講故事法。(2)比賽法。(3)追根溯源法。3.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會”寫字,寫“好”字: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不僅他的普通話要標準,其寫字姿勢、寫字是否規(guī)范都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教學生寫字時,不僅字要寫對,字的筆畫順序也應準確。有些老師認為字寫好就行,筆畫順序不重要,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對字的一筆一劃都不該馬虎對待,對學生寫字的過程也應多加關注。此外,有些教師讓學生課外買一些字帖進行描摹,來練好字,但是沒有推薦買何種字帖。筆者認為,小學低年級是寫字的關鍵期,學生應該買帶有筆畫先后順序的字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練好字,也可以幫助學生記住寫字的筆畫順序。
總之,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是不可忽視的,小學寫字教學也不能只抓一朝一夕,必須從一年級學生進校開始抓起,持之以恒。而且還需要我們在今后不斷努力,去探索新的寫字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書寫漢字的正確度、規(guī)范度、美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