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閱讀下面材料,選擇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梁思禮,梁啟超之子。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之一。
1941年,17歲的梁思禮到美國留學,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他與家里斷了聯(lián)系。為了完成學業(yè),他裝過罐頭,端過盤子,甚至在零下40攝氏度的冬夜蜷居在儲藏室,但求學的信念從未動搖。
1949年,學有所成的梁思禮放棄了美國優(yōu)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在新中國航天事業(yè)一窮二白的局面中開始導彈研究。從第一次試射起,一個又一個的十年,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但從未氣餒。正因如此,才有了他開創(chuàng)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學”。
生活中的梁思禮,謹記父親留給他的人生錦囊——“有趣”。在他的字典里,沒有悲觀和厭世。即使是文革時期被下放“五七”干校當“豬倌兒”時,他每天也干得高高興興,看著自己喂養(yǎng)的肥頭大耳的“八戒”軍團,滿心自豪,還與它們合影留念。
2016年4月14日,91歲的梁思禮帶著人們對他的敬意與眷戀走了。在67年的航天生涯中,盡管他的名字始終被封印在打著“絕密”標簽的文件袋里,卻一筆一筆鐫刻在歷史的坐標軸上。
斯人已去,精神長留!
(摘編自《作家文摘》)
要求:①要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②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書寫要規(guī)范、整潔、美觀;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考生本人姓名以及畢業(yè)學校名。
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吉林一考生
信念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力量,一種激勵。它是指引人前進的路標,是人生理想的翅膀,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石,是支撐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奮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梁思禮作為航天科學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chuàng)人,他曾到美國留學,因戰(zhàn)爭而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但他始終抱著求學的信念完成了學業(yè),度過那段最艱苦的歲月。是信念支撐他學習,是信念支撐他研究,也是信念將他帶入成功的大門。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91歲的梁思禮帶著人們對他的眷戀和敬意走了,但他執(zhí)著的信念卻永駐人心。
翻開泛黃的書頁,我看到司馬遷持筆著書的堅持;點一盞明燈,我看到蘇武持節(jié)幾十年的北海守候。他們又何嘗不孤獨難熬呢,但心中的那份國家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最后,留下不朽的著作,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再看看今天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她幾十年來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搞中藥研究,忍受著寂寞與孤獨,潛心于醫(yī)學,造福于未來,這種信念支撐她完成一個又一個研究。不求功名,只為信念,是她的真實寫照,從平凡到人盡皆知,亦是信念的支撐。她的信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中醫(yī)藥學的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還有殘奧會上那一個個運動健兒,他們意志堅定,奮力拼搏,即使身體上的缺陷也未讓他們放棄,只因心中有著更好、更快、更高的運動精神,只因心中懷著堅持的信念,一路向前。在他們身上,我更能看到勇敢無畏的體育精神,更能明白何為信念的支撐。是信念使他們獲得鮮花和掌聲,是信念讓人們?yōu)樗麄兞飨赂袆拥臏I水,是信念使他們成為最后的贏家。
我曾自問,信念是什么,我也曾疑惑,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因為幼稚,所以荒度時間,抵觸學習,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懂得信念的含義。學習的意義在于堅持一種信念,在于做好在這個年紀本該做的事,在于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燈火繁華的世界,這種信念支撐我充實度過初三的每一天,然后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
信念是成功的基石,一個有堅定信念的人,在為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在啟航的第一刻,他早已為自己封鎖了后路。即使人生不曾發(fā)光發(fā)亮,但堅定的信念,就是使我們成為一顆聚集光澤和慧質的珍珠,因為壯麗輝煌的人生往往是與某種堅定信念同行。
請相信: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這是2016年吉林省中考材料作文題。試題所給材料敘述了中國航天人梁思禮17歲時到美國求學、回國后從事導彈研究、下放到“五七”干校當“豬倌兒”等故事,表現(xiàn)了梁思禮執(zhí)著求學的信念、在導彈研究中歷經(jīng)失敗毫不氣餒、在生活中即使做了“豬倌兒”,依舊樂觀向上積極從容的品質,贊美了他一心求學的堅定信念,在失敗面前不屈服不氣餒的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及樂觀態(tài)度。寫好這篇材料作文,要注重對航天人梁思禮在學業(yè)追求方面、在科學研究上、在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質的贊美和歌頌。
寫作時,可以從記敘的角度入手,寫自己身邊的某個值得敬佩的人執(zhí)著信念努力追求、在失敗面前迎難而上、樂觀面對生活的真實事件;也可以發(fā)揮合理的想象,記敘航天人梁思禮與家人斷了聯(lián)系后,裝罐頭、端盤子的過程;還可以模擬寫作航天人梁思禮的日記,形成一篇展示科學家梁思禮堅定求學信念、堅持導彈研究、堅強樂觀生活的自述文章;甚至可以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釋“堅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失敗是成功之母”、“樂觀是快樂生活的源泉”等觀點……行文中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這篇文章,也可以在寫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寫成日記、書信、演講稿等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表達。
思路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為論點,論證“失敗”對于“成功”的意義所在。
思路二:以航天人梁思禮的身份寫一篇日記,記述自己在“五七”干校當“豬倌兒”的故事。
思路三:以《向航天人梁思禮致敬》為題目,以演講稿的形式表達對梁思禮67年堅持航天研究的歌頌與贊美。
思路四:寫“我”的爺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樂觀面對生活的故事。
“事實確鑿,客觀公正”是議論文寫作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我們在寫議論文時,經(jīng)常要運用具體的事例做論據(jù)來證明立論的正確。所選取的事例必須具備真實、典型、新鮮三個條件。
真實,主要指與事例有關的人物、時間、地點以及有關的數(shù)據(jù)必須有據(jù)可查,確鑿可靠。道聽途說、主觀臆斷、想象虛構的材料都不能充當例證。
典型,是指事例能深刻揭示事理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多數(shù)人所共識,有普遍意義。例如,用郭明義20年無償獻血6萬毫升,為群眾捐款12萬元,資助180多名特困生的事例來證明“人生的價值在于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這一論點就十分典型,有普遍意義。而用某同學幫助另一位同學做值日或復習功課,放棄自己休息時間的事例就顯得分量不足,缺乏典型意義了。
新鮮,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新近發(fā)生的新人新事;一種是指從事例中開掘出新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這篇中考作文,因為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說理透徹、論述有力而被評為滿分作文。具體評說如下:
一、觀點鮮明,主題突出。考生在認真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結合“為了完成學業(yè),他裝過罐頭,端過盤子,甚至在零下40攝氏度的冬夜蜷居在儲藏室, 但求學的信念從未動搖”一句提煉出中心論點“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并把它作為文章的題目。在論述過程中,考生多次在行文中以點題的形式重申文章的論點:開篇理論闡釋,解說信念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作用,每個實例的運用過程中都不忘用“信念”加以點染,結尾對論點的詮釋更加深刻,用“一個具有堅定信念的人”的做法,比喻說理,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和教益。
二、論據(jù)充分,說理透徹??忌鸀檎撟C中心論點,選取了古今中外諸多方面的事例:首先運用的是材料中梁思禮執(zhí)著追求、潛心導彈研究的事例,做到了對材料的不離不棄,增添文章的說理力量;司馬遷持筆著述和蘇武持節(jié)守候的事例因大家熟悉,所以一筆帶過;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事例非常新鮮,考生從新近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中找到論證觀點的確鑿事實,并展開說理;殘奧會上運動健兒的事例也不落俗套,這樣的事例在議論文中雖不鮮見,說理力量卻很強……這些事例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信念”之于“成功”的重要作用??傊倪\用大量真實確鑿的事實論據(jù)來論證中心論點,并與道理論證相結合,事實清晰,說理透徹。
整篇文章完全符合“引論——本論——結論”的議論文論證結構,論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論證合理,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