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有這么一個靠碼字為生的文人,靠一個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聲名鵲起:粉絲50萬,爆款文章閱讀高達100萬+,年收入上百萬。
六神磊磊有過兩個江湖。一個是微信公眾號所在的自媒體江湖,一個是新華社記者身份曾涉之官媒江湖。
之所以說“有過”,因為他是在重慶整整跑了8年政法新聞的新華社記者,2015年年底正式辭職,專心耕耘屬于“六神磊磊”的創(chuàng)作。
從2014年年末業(yè)務培訓期間注冊公眾號開始,記者王曉磊有了新身份?!傲窭诶谧x金庸”盛名累積,記者同行們即使對他臧否各異,也不得不嘆服,“新華社擁有上萬記者編輯,每天生產(chǎn)上千新聞稿件,但其在朋友圈的存在感經(jīng)常比不過六神一個人?!保ㄖ煅笀悺读窭诶?,社會主義價值觀不用你去添亂了》)
這段時間往往被媒體形容成一個小號逆襲的3年,其實也是王曉磊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3年。
舊時的說書人,懷里揣著的故事若有兩端頭緒,尚且按下一頭說一頭,新時代里的王曉磊有好技藝可以平衡。不過當他談起這3年的“并行不?!睍r,只道當時不過是尋常。
踩線的藝術
說尋常,卻不尋常。六神磊磊的說書事業(yè),看起來格外需要“左右互搏”。
在網(wǎng)絡搜索“新華社、王曉磊”這兩個關鍵詞,會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署名“王曉磊”的新聞稿。除了重慶稿源以外,還有來自天津的早報、河北的晚報、山西的日報?!?0名涉及不雅視頻的黨政干部、國有企業(yè)負責人被免職”、“不應讓‘三下鄉(xiāng)變了味”、“信息公開工作要做到位”……風格規(guī)整的新華社產(chǎn)品,追蹤不到半絲個人寫作特點——它們可以出自王曉磊,也可以來自張曉磊。
謀生在中國最龐大的體制內(nèi)新聞單位里,王曉磊把“六神”隱去,認真獻出獨一味核心價值觀。
但同時,在另一個江湖里,他是50萬微信公眾號粉絲期待的時事評論者六神磊磊。每有熱點事件,“磊磊,你不說點什么嘛?”是最多的留言。解讀朝鮮張成澤被處決,問責疫苗監(jiān)管失職……這個平臺支撐著六神磊磊“天上地下,無所不談”。他說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大家遇到什么事就問問曉磊怎么說”。
不僅所涉的題材和內(nèi)容無所拘束,文風也和“新華體”判若兩人——揮灑自如,戲謔有味,有辛酸苦辣甘?!稄膫ゴ笪涔Φ絺ゴ蠊贰懂斢鄿婧9ト肴河裨骸?,這些六神最好的文章,都是恣逞地抑揚高下,事遠而喻近。
“自媒體這個行業(yè),最開心的就是在這里寫作我不用走夾縫。我自己寫完覺得OK,就發(fā)了,我自己承擔責任?!?/p>
什么叫走夾縫呢?六神擅長循循解釋:“我理解就是,這個稿子必須順利地通過一層層的審核,然后還要通過新聞規(guī)律,還不能太扯淡,最后成功的稿子艱難地走出來。還有就好像公司里面寫個文案,小頭目說這個文案要這樣寫,二頭目說不行那樣改,大頭目說這個還改回來……那樣叫走向夾縫?!?/p>
在中國,絕大部分體制內(nèi)記者寫作走夾縫的過程,是一篇篇稿件被層層審核的過程,是一種形式美學被一套意識形態(tài)規(guī)訓的過程。長期習慣于被審核,人所掌握的話語和文體容易被僵化異化。王曉磊是在用六神磊磊抵抗著這種可能的僵硬和異化嗎?在后者的江湖里,他用另一套招式行走。
“磊磊,我愛你這么犀利又這么委婉?!?0萬+文章《請用管我讀金庸的勁頭來管疫苗》下面有這樣一條熱評。此文一發(fā)出,最贊熱評是“如果這篇文章不刪,我給你發(fā)500元紅包!”——文章后來竟然沒有被刪。犀利之外,委婉所建之功不小。
眾所周知,就算不用走夾縫,六神磊磊的江湖也不會沒有制約和管束。對六神磊磊來說,委婉是必須修煉的內(nèi)功?!爸袊芏嗍虑槎际蔷€的藝術。有的事情大家都覺得這么敏感你敢寫?其實我覺得一點都不敏感。比如說批評政府,大家覺得很敏感,其實不,可以批評。但是有些東西不能罵,有些東西不能質(zhì)疑……很多線的東西是微妙的?!?/p>
“我還是比較知道線在哪里。你看有些號上來就死掉了。有可能是新華社的鍛煉吧,我眼睛里有一條紅線在。我知道這一腳踩到什么位置,就夠了。有的人不知道,一上來一腳,踩過線,就把自己爆了?!?/p>
記者朱迅垚說:“六神是新華社內(nèi)部人的明星。在我的朋友圈里,新華社的朋友是最經(jīng)常分享其文章的群體。我覺得這主要出自兩個原因,一是六神寄托了他們自由寫作的理想,二是六神為他們獲得了體制外的喝彩,他們與有榮焉。”
早前六神接受過一次鳳凰文化采訪,有一句話網(wǎng)絡上流傳頗廣:“我的特點是黨性強,我是一個老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一切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绷褚稽c都不吝嗇強調(diào)自己的黨性。“我希望自己永遠站在弘揚主旋律的橋頭。新銳是一種思維方式,弘揚的仍然是主旋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
這是一種現(xiàn)在的中國青年人極少使用的言說方式與表意方式——它和此前網(wǎng)絡風行一時、把政治流行用語套用在今天的言情語境,掀起的“建設社會主義”梗還不太相同。當人們忙不迭地把政治語言從自己的日常語言里剔除時,王曉磊如此打造自己的公共發(fā)言,也許是有意藏拙,也許是兵家之欲擒故縱。
六神文章極少作洶洶的殺伐狀。譏謔之外,多留有幾寸“龍擺尾”的余地,這是寫作技法,也是他的態(tài)度。
金庸和世界觀
和他討論,怎么看待報人金庸和小說家金庸的兩面——白天針砭現(xiàn)實政治,晚上頌揚千古俠風。六神磊磊給出這樣的回答:“金庸,我覺得是個這樣的人,一方面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有自己的理想、價值觀,但又是個很堅定的實用主義者。因為他畢竟是個商人,而且是個大商人,不是一般的小商人,文化上他也是商人,所以他不會很激烈很偏激地去說他的主張。他不像一個沒有社會身份和地位的文人,后者可以很偏激,反對這個反對那個?!?/p>
“金庸是個實用主義者,理想藏在他腦子里,所以他在一個很極端的團隊里面無法生存。他原來的老東家是《大公報》,后來《大公報》越來越左,金庸待不下去,覺得跟他的理念沖突矛盾,就走了,這是他理想主義的地方——談不下去,這個人必定是有棱角的。但是金庸又有超級實用主義的一面,說話從不得罪人,從來不說這個人這個東西不好,那個人那個東西不好。一點都不‘俠。俠不應該這么說話的,俠應該陟罰臧否嘛,快意恩仇。金庸不這樣。你聽他說話你就會覺得他怎么……有的時候甚至覺得他圓滑得有點虛偽。但是你要理解他是一個大商人。”
“而且金庸還做過什么事呢?當時香港回歸的時候起草基本法,他參與起草,香港人罵他豺狼庸——他起草基本法的時候,香港人覺得他讓渡了很多民主權利。但是你想想金庸是個實用主義者,這事金庸能讓渡的來嗎?金庸知道有些東西必須妥協(xié),能堅守的堅守住就完了。”
“這是金庸的兩面,我覺得我這方面有點像他,我肯定不會去大聲疾呼喊口號,我也在公開場合說不出這個人是垃圾,那個人是人渣,雖然我心里可能會這么想,我心里罵他傻X,比我嘴上說的少很多很多,但是你如果讓我長期在跟我三觀不符合的團隊里面,我就待不下去,又不能像有的人在里面無所謂,這有點像金庸,這方面金庸影響我性格了。”
左手寫社論,右手寫小說的金庸,兩面開弓,左右逢源。他寫政論,帶有明顯的政治激情;寫小說,感慨遙深;即使是寫“娛樂性讀物”,也非一味“消閑”。他攜帶自己對現(xiàn)實政治的思考和抱負,用心構(gòu)建一個江湖世界。但作為一個大作家,金庸沒有被時代關于“政治正確”的預設所束縛住。
? ??2015年6月23日,王曉磊(左二)參加新華社重走“中國抗戰(zhàn)生命線”滇緬公路報道團隊出征儀式。
儒道之互補,出入之調(diào)和,自由與責任,個人與國家,在金庸這里,體現(xiàn)出巨大的張力(陳平原語)。這種張力,也是六神磊磊希望接近的境界。
網(wǎng),還是網(wǎng)紅
2015年年底,王曉磊和gogoboi、深夜發(fā)媸公眾號創(chuàng)始人一起錄制《魯豫有約·15周年特別企劃:2016值得關注的社交平臺自媒體》電視節(jié)目,進一步以自媒體行業(yè)翹楚的身份接受更廣泛的認可。沒多久,他又忽然成為人們抨擊這個行業(yè)時第一批中槍的靶子。
某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一篇《我們要挑戰(zhàn)的,是新媒體的膚淺與偏激》的文章,并寫下:“你們要挑戰(zhàn)的是你們自己。搞一個假想敵做什么?艇仔粥賣不掉,不是皮蛋粥搶了你生意?!?/p>
再過幾天,他的吐槽從私人空間擴散到了“六神磊磊讀金庸”公眾號:公眾號在后臺發(fā)了一張截圖,上面先摘錄一段話:“媒體已經(jīng)不存在了。沒人為可以免費獲取的資訊和思想買單了。普羅大眾只愿意給六神磊磊和×××一擲千金,因為他們就是無序,媚俗,就喜歡敗壞文字(這也正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源泉之一),勞作一天之后就不想思考,就想娛樂至上,就甘愿膚淺鄙俗,就喜歡無事生非,就不愿意健康上進……你能咋地?”
文后P上一句話“快來給我一擲千金”——以卡通字體寫成,附上一個委屈流淚的網(wǎng)絡通用表情符號——六神磊磊對粉絲賣了個萌。
盡管不止一次有人問過他怎么看待被稱為“網(wǎng)紅”,他還是再娓娓講了一遍自己去伊斯坦布爾找帕慕克筆下純真博物館的經(jīng)歷。他清晰地描述當天街上的雨,路上的摩托車……站在純真博物館,看見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各種膚色,各種頭發(fā),各種眼珠子,他明白了“這才是紅,你見過人家真的紅,你見過好多作品怎么影響人的心靈,就會對我們這種微微一笑。什么紅不紅。我是網(wǎng),但我不紅?!?/p>
“看書不能老看我這樣的書,我這樣的書是很淺的書,是我自己把原著咀嚼了一遍吐出來,是很惡心的,你老吃這種東西你覺得很暢快?這不行,要去啃原著?!?/p>
背著信的人
離開新華社,六神有很多遺憾。他收到的一堆上訪信,其中許多內(nèi)容“當時沒有辦法寫,現(xiàn)在離職更沒有辦法寫”。
這些信件是記者王曉磊的歷史遺留,也是六神磊磊以后的“行李”。
“我每次收拾東西,總是把這些信帶著,背過來背過去,搬家?guī)状味急尺^來背過去??傆X得好像把它丟掉了(他沉默了好幾秒)……總覺得好像把它丟掉就虧欠人家什么。其實我留著,說實話也做不了什么。我覺得人的這種責任感,俠義精神好像其實沒什么用。就好像這一堆信一樣,背在背上,你把它丟掉?好像覺得不應該丟,背著對自己也沒什么幫助?!?/p>
“人就是這樣矛盾的,在這種社會里面,我感覺我們就是一群背著信的人?!?/p>
假設有一天置身在真實的江湖,六神磊磊說,“大俠、中俠、小俠我怕都是做不了的,自問要么就是壽南山之類的角色,貪生怕死,萬壽無疆;要么是司徒千鐘這樣的角色,愛說三道四,嘴上兜不住風,被人一怒之下碾壓。”
與其說這是六神磊磊對自己的實際定位,恐怕更是他潛意識里對自己的提醒吧?提醒自己不要成為因貪生怕死呼號萬壽無疆之徒,也不要禍從口出觸怒別人,被輕易碾壓。
人皆知道嘆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這片江湖里,背著信的人,又如何能身由己?
幾百年前的周伯通、楊過們,還享有著和權力不合作的自由。江湖的天地廣闊,可以任由他們?nèi)ビ螒蛉碎g,實現(xiàn)“神雕俠侶、絕跡江湖”;但幾百年后的胡一刀、苗人鳳們同樣是蓋世高手,江湖上卻已經(jīng)沒有權力不能覆蓋的角落……在這個時代,不合作者唯有被收拾,不管是浪漫偏激的大俠胡一刀,還是沉默無害的大俠苗人鳳。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當桃花島沒有了,白駝山?jīng)]有了,丐幫建起了八旗支部,天龍門有了官銜品級,對于武林人士來說,買主只有了唯一的一個,你能怪他們都去考公務員嗎?
朝廷成了社會精英的黑洞,江湖當然就慢慢失去活力。神奇的武功逐漸消亡,民間的高手們不再去鉆研武學,而是整天盯著劉元鶴大人們,憤憤于他們的庸庸碌碌、自己的仕進無門。而劉元鶴大人們也十分委屈和憤怒,認為自己原本是精英,卻被體制生生揉捏成庸人。
于是,體制內(nèi)外的武師們互相仇恨,隔著一道門對罵:“有種你丫出來!”“有種你丫進來!”微妙的區(qū)別在于,里面的人多數(shù)并不大真心想出去,而外面的多數(shù)人真心想進來。
這段文字出自六神磊磊《“公務員逆襲”和“江湖屌絲化”》。廣闊江湖的局限,不合作之自由的稀缺,六神看見,識得。在這樣的江湖里如何行走,如何出入,他想得通達,行得婉轉(zhuǎn)。
(趙錢薦自鳳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