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洋
用中藥對抗腫瘤
在腫瘤治療方面,西醫(yī)的治療手段固然有效快捷,但在中醫(yī)看來,化療、放療和手術都屬于祛邪傷正的手段,有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感覺?;?、放療后,白血球受到影響,頭發(fā)也掉了,飯也吃不下去,這樣的治療對患者損傷很大。所以我不主張晚期腫瘤患者放化療,吃中藥進行調(diào)理即可。而且從實踐中可以看到,晚期患者帶瘤生存,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狀態(tài)也很好。
吃飯、睡眠、排便是病人生存的關鍵,如果吃睡排都好,病人的免疫力就會提高,這樣就不需要免疫力治療了。比如腫瘤患者睡眠不好,就讓他好好睡,如果吃不下去飯,那就開藥方讓他吃得下飯,吃得好了,抵抗力就上來了。中醫(yī)是宏觀的觀點,整個人處在抵抗力強的狀態(tài),腫瘤自然就會被抑制,帶瘤生存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白花蛇舌草、百枝蓮在動物實驗中有抗癌作用,很多醫(yī)生于是拼命地用,但他認為還是應該抓住整體治療。“以證統(tǒng)病,病癥結(jié)合,整體調(diào)節(jié),突出特色”是他治療癌癥的主要思路。根據(jù)具體情況施治,最終目的是治好病,讓患者快樂地生活,能做到這些,他認為這種治療就是對的。
進補要因人而異
施小墨先生曾經(jīng)提過一個叫“通補”的養(yǎng)生原則,他說,人衰老之后會出現(xiàn)很多瘀滯不通導致的問題,如老年斑是皮膚瘀滯的結(jié)果,脖子肌肉沒有彈性是血瘀不通。不通有很多種,治療的思想也各不相同:氣虛導致的氣血不通,要用補氣的方法;如果是血瘀導致的不通就要活血化瘀;如果痰多,就用化痰的方法。
現(xiàn)在的人很注意養(yǎng)生,注重補養(yǎng)自己的身體,但“補”是一門學問,對于肥胖的人,飲食要清淡,宜進行平補、清補;對于消化功能差、食納不暢的人則應進行通補?,F(xiàn)在很多人的觀念里,仍然認為補就意味著吃好東西,這是不對的。還有一些錯誤的進補觀念,比如孩子容易感冒其實多因食積化火,家長卻以為是孩子體弱,于是煲湯放很多大補的中藥,結(jié)果不僅沒有起到補養(yǎng)的效果,反而是火上澆油,導致孩子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更易感冒。
進補分為溫補、清補、平補、峻補、通補等補益方法,講究辨證施治、量體裁衣,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進行判斷,有陰虛內(nèi)熱的人適合清補,可以吃一些燕窩、蓮子、百合等。現(xiàn)代人總的來說,生活條件更好,運動減少,“補”的時候更要先了解自己的具體身體狀況后再定奪,不要盲目進補,以免適得其反。
別忽視精神調(diào)養(yǎng)
施小墨先生曾經(jīng)說過“精神第一,飲食其次,鍛煉第三”。他覺得精神因素對于人的整體健康來說至關重要。中醫(yī)把人的情感歸納為七種,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太過激烈都有可能導致人生病,比如過喜傷心,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大怒傷肝等。
人應該學會理解別人,多為對方想想,如果能夠體諒和理解別人,自己的心態(tài)就容易平衡了。如果有什么心事兒,要注意抒發(fā),以緩解不良情緒,比如找個好朋友聊聊天兒。老年人往往害怕孤獨,有很多來找他看病的老年患者都有老年憂慮癥,他最常開的“藥方”就是督促病人不要一個人躲在家里看電視、看書,應該多和朋友溝通和交流,多走出家門。
對于飲食養(yǎng)生方面,施小墨先生提倡均衡飲食,不可大魚大肉,而是五谷雜糧都應該吃。老年人的飲食尤其應該做到 “清、淡、溫、軟、簡”,水果蔬菜只要是新鮮的就應該吃。另外,他建議對酒精沒有明確的禁忌的老年人,可以適量喝一點葡萄酒,每天喝上一小杯(約30-50毫升),有益無害。
食物分寒、熱、酸、涼四性,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老年人應該根據(jù)四季特點來進食。夏天可以常吃一些綠豆、西瓜、百合、蓮子、紅棗等,到了冬天宜吃一些溫熱的食物,比如涮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