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麗
導語:收藏家、設計師,書法家,這一個個的身份讓魯迅的形象更加豐滿,成為了一個擁有充分修養(yǎng)的立體人物。
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魯迅于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到今年誕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同時,今年也是為紀念魯迅而設立的魯迅博物館建館60周年,這一個個大年份,注定了這是“紀念魯迅年”。
但是,紀念魯迅的文章浩如煙海,紀念魯迅的活動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的我們,又該怎樣從這浩繁的思緒中找出一個懷念魯迅的角度?
黃喬生給出了魯迅博物館的答案。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說,“文學家魯迅在二十世紀美術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現(xiàn)在懷念魯迅,因為魯迅指引著藝術的方向,他是一位在中國美術、版畫、書法等方面有著全面影響的巨人。魯迅影響下的藝術,這是一個很大的主題?!?/p>
魯迅與藝術,這也是逐漸為大眾所熟知的主題。
用藝術紀念魯迅
今年魯迅博物館有數(shù)個紀念魯迅與紀念建館60周年的活動,內容就是圍繞著“魯迅與藝術”這一新的題目。
3月,魯迅博物館與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了“只研朱墨作春山——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美術展”。展覽分為“在掙扎中覺醒”、“榛莽中的新芽”、“希望的茂林嘉卉”三部分,主要展示魯迅美術思想的形成、他的書籍裝幀設計及其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成就,以及在魯迅美術思想影響下,中國大眾美術的發(fā)展。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的魯迅博物館于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北京魯迅舊居就位于博物館內,1924年5月至今1926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并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為了紀念建館60周年,從9月20日到11月,魯迅博物館將進行長達兩個月的連續(xù)藝術精品展。黃喬生介紹,此次展覽將會有漢墨,在書法方面魯迅是位大家,將展出魯迅的書法作品;有丹青,展出魯迅收藏的美術品;還有書香,魯迅一生做了很多圖書設計,博物館也將會展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博物館還將展出6000余幀拓片,這是魯迅在多年歲月里花費了金錢與精力的收藏。
美術史繞不開魯迅
畫家陳丹青曾這樣評價過魯迅,“魯迅公開的文學生涯,不到二十年,壽命不及六十歲,他頂多分出十分之一的經歷與時間,賞析藝術,結交藝術家,可是經他染指的美術文論與繪畫實踐,卻比民國時期最著名的美術海歸派,更有影響,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p>
確是如此。魯迅畢業(yè)于南京礦路學堂、后又就讀于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除此之外,他沒有上過任何藝術類的院校,可是他的藝術成就貢獻巨大。在他的藝術成就中,尤以木刻版畫最為突出。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說,魯迅把國外的版畫引進到中國并開出花來,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新興木刻。
黃喬生介紹道,“三十年代,魯迅在上海有感于中國畫的沒有現(xiàn)實意識,缺少人文關懷,并考慮現(xiàn)實需要,開始提倡創(chuàng)作木刻。魯迅培育新興木刻,為隨后的抗日戰(zhàn)爭儲備了人才,他培養(yǎng)的版畫家活躍在大后方、邊區(qū)和前線??箲?zhàn)期間,幾乎每逢魯迅逝世紀念日都要舉行木刻展覽,抗戰(zhàn)時期的版畫作品中有很多魯迅的形象。”
魯迅說過,“近五年來驟然興起的木刻,雖然不能說和古文化無關,但絕不是冢中枯骨,換了新裝,它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內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僅有若干青年們的一副鐵筆和幾塊木板,便能發(fā)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現(xiàn)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因此也常常是現(xiàn)代社會的魂魄?!痹谒耐砟?,除了寫作雜文外,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支持版畫運動中。他從1931年起創(chuàng)辦并親自主持“木刻講習會”,培養(yǎng)木刻青年,拉開全國規(guī)模的新興木刻運動;他為木刻青年介紹范本,出版德國木刻家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蘇聯(lián)版畫《引玉集》、《蘇聯(lián)版畫選集》、比利時畫家麥綏萊勒的《一個人的遭遇》、德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與西諦合編《北平箋譜》,將自己珍藏的版畫拿出來展覽。
魯迅對新興木刻的殫精竭慮可以反映到一張照片中。一張舊照片上,形容消瘦的魯迅與四位青年圍坐,青年們聆聽著魯迅的教誨。這是1936年的10月8日,魯迅抱病參加第二屆全國木刻展覽,中午12點,他夾著煙,和青年木刻家們侃侃而談。這場景被喜歡木刻的攝影家沙飛捕捉到。這是魯迅生前在公開場合的最后一次活動,這也是魯迅生前最后的留影,11天后魯迅溘然長逝。
對于魯迅對版畫的貢獻,魯迅博物館研究員蕭振鳴認為,“魯迅使中國美術增加了重要的品種,版畫,這是他最大的業(yè)績。當時創(chuàng)作版畫的青年都以得到魯迅的指導為榮?!?/p>
魯迅還是一位收藏家,他愛好碑帖拓片和漢畫像拓片的收藏。蕭振鳴介紹,魯迅博物館現(xiàn)存魯迅收藏的碑拓及漢畫像有6000多件。上世紀初,學者們開始用近代考古學方法積累漢畫像資料,魯迅做的正是這個工作。在民國初期,魯迅是這門學問的開拓者之一。魯迅大量的收藏漢畫像拓片是從1915年開始,直到1936年去世。到魯迅去世前,所收集的漢畫像數(shù)量,在當時出土的漢畫像拓片收藏者中,魯迅是佼佼者。現(xiàn)保存在魯迅博物館中的魯迅收藏的漢畫像拓片有600余幅。
除此之外,魯迅還是一位書籍封面設計師,他的著作中有大量關于書刊設計的論述,他本人在早期更親自對自己和別人的書刊進行設計?!疤斓匾煛⒉鍒D要精、紙張要好”是他對書籍設計的基本要求。
對于魯迅是個設計師這個身份,他最著名的作品要數(shù)北大?;?。他設計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國傳統(tǒng)的瓦當形象,“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字是背對背的兩個人像,下面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的人像,這一幅構圖突出了“以人為本”。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請魯迅設計?;?,正是說明了蔡元培對魯迅美術功底的肯定。
收藏家、設計師,書法家,這一個個的身份讓魯迅的形象更加豐滿,成為了一個擁有充分修養(yǎng)的立體人物。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認為,魯迅在藝術上達不到專業(yè)的水平,只是有相當廣泛的涉獵,應該說,魯迅是一位富有藝術家氣質的鑒賞者,用他的聲望影響著中國藝術的發(fā)展。
魯迅博物館研究員蕭振鳴也說,魯迅不是一位美術家,他是一位美術人,但是,在中國美術史上,絕對繞不開他。
“如果說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對苦難的抗爭的話,翻譯也許是一種傷痛的潤滑,而對美術的終生熱愛則是魯迅快樂的源泉。魯迅對美術之愛,甚至超越了他文學的抒發(fā),史學的考辨和哲學的思辯。美術,占據(jù)了魯迅生命的始終?!笔捳聒Q這樣說。
藝術,成為剛毅魯迅柔情的一面。
希望把觀念糾正過來
魯迅博物館每天要接待幾百人的觀眾,藝術主題是觀眾最感興趣的一部分,黃喬生說,因為魯迅的思想很難傳達,而藝術是最富感染力的。博物館曾經辦過“魯迅是個設計師”的展覽,吸引了很多學生前來參觀。
黃喬生曾出版過一本名為《魯迅像傳》的著作,這本書通過對豐富歷史資料的整合和以照片為佐證,介紹了魯迅多樣的個性與人生?!艾F(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發(fā)現(xiàn),原來魯迅是一個很豐富,很美的老頭。比如說,有人認為魯迅不會笑,因為我們很難看到魯迅笑著的照片,開始我挑出七八張魯迅笑容滿面的照片,向大家展示魯迅原來是會笑的。豐富多彩的魯迅,就容易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黃喬生說。
“尋找真實的魯迅”是十多年來魯迅研究者們的一個課題,從魯迅逝世到現(xiàn)在,我們紀念魯迅的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但曾經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魯迅的形象被描繪得平面化、一元化。連魯迅之孫周令飛都說過,“我走了很多學校,問中學生心目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得到回答往往是魯迅很兇、很高大。我說魯迅其實身高只有161厘米,是很幽默的人,學生們都不信?!?/p>
黃喬生與魯迅博物館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把魯迅再還原,回到魯迅的本真?!氨热缯f,我們在談到魯迅在十年中收集6000多張拓片的人生中,總是認為那是他一段非??鄲灥臍q月。其實不是這樣,首先他喜愛收藏,而且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學習了什么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在這過程中他成為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整理者和收藏者。”
這些年,魯迅的文章爭議頗大。三年前,散文《風箏》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撤出了初中新版語文教科書,取而代之的是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這一變動引發(fā)了議論,魯迅撤出課本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他的作品情緒消極,年輕一代們很難理解當時的情景。黃喬生說,魯迅不會走出教材,而是要把魯迅審美的、柔情的一面?zhèn)鬟f給學生與讀者,“人沒有人情味就不能稱之為人,中學教材的下一步就是要把魯迅還原成一個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