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當老師快二十年了,總覺得自己的責任不僅是在教授知識,而更大的使命是作為走到人生路上的中間段的人,把自己的經歷和一些人生的道理傳達給學生,指引他們幫助他們在青澀的時期走得更加順利和穩(wěn)健。
尊重他人是另一種正義
一天課間時,班里一位女生聽到一位男生的家鄉(xiāng)是偏遠地區(qū)的時候說道:“你們那地方野蠻人太多了,社會治安太亂,還經常來個暴動什么的。”男生聽完后無言以對,只是淡淡地一笑。
此時,我開始了上課。我放下課本問大家是否知道日語里罵人的話很少?大家默默地點點頭。我又問道日語里“瞎子、聾子、瘸子”等單詞是不是常用?大家默不作聲。我給大家講解到日語里這些詞是不能使用的,因為帶著歧視的色彩,所以婉轉地稱為是“眼睛不自由的人、耳朵不自由的人、腿不自由的人”,對老人的稱呼是“接近年紀的人”。
我對大家說:“看看是不是讓人感覺心里很舒服?”接著我又講到日本有很多地區(qū)很偏遠,人口很少而且居住人群的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整個城市只有一家很小的個人超市。但是,大城市的日本人在談論這些地區(qū)時都說那里空氣好人口少,感覺很清靜而且更加接近大自然。
我介紹到此,話鋒轉到了上課前傳入耳中的對話。我說:“我們學語言的同時更加需要學習的是背后的文化精髓。尊重是什么?首先就是尊重他人的出身。我們在與他人對話時,其實最早涉及的就是他人的出身地。我在國外生活時,曾被問到中國是不是所有地區(qū)都有電燈,當時非常氣憤,后來才明白問我的人其實真的不知道,而我作為中國人卻感到被傷害了自尊心。剛才我聽到了你們的對話,雖說我知道這位女同學你本心沒有惡意去傷害這位男生,而且這位男生也非常紳士沒有像我當年那么沖動,但是我認為發(fā)話的一方需要顧忌到對方的感受,因為那里畢竟是
他的家鄉(xiāng),任何人都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自豪感,無論它是什么樣,這就是我們在剛才的課文里學到的鄉(xiāng)愁這個詞的含義?!?/p>
大家聽完后都很感動,深深地點頭認同,這位女生非常不好意思地輕輕地對那位男生說:“真對不起。”我說:“讓我們?yōu)檫@位男生的紳士風度和這位女生的勇于道歉鼓掌吧。”大家都熱烈地鼓起掌來,我的心里舒暢了許多,我們的課堂歡快和諧地進行了下去。
有一次,一位男生說自己喜歡去的地方是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家,并且有時會在當?shù)厝思易∩弦欢螘r間體驗當?shù)厝说纳?。另一位同學不屑一顧地說道:“那種貧困地區(qū),我是不會去的?!蹦俏荒猩f:“其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那里有很多值得一看和學習的地方和文化?!?/p>
我那天在課上講到了志愿者。我在國外看到了一個紀錄片,石家莊因為霧霾嚴重,大家都感到壓抑,一名大學女生把城市當成畫室,把樹洞當成畫板,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幅樹洞畫,裝點了石家莊九中街,也溫暖了一座城市,為它點燃了一盞優(yōu)美的明燈。
在日本也有很多志愿者去貧困的非洲為當?shù)厝酸t(yī)療,當年我認識的一位京都大學的醫(yī)學部的男同學,總是穿著一條破舊的牛仔褲,讓我看著很不舒服。之后才知道他用在飯店做清潔工掙來的錢每年暑假去非洲當志愿者,用他掙來的錢買食物和藥品帶去非洲給當?shù)鼐用?。我為自己的偏見和狹隘而感到自慚形穢。
這時,我對大家說:“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們應該從基點出發(fā),只是說出自己的喜好而已,而非用否定另一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好。雖然很多地區(q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看到還有那么多人為了實現(xiàn)更多的美好而付出著微薄卻偉大的努力。我們也學做不到像他們那樣的事情,但是不帶偏見和貶低的語言去評價肯定能夠做得到?!?/p>
班里還有一位同學午飯總是吃饅頭加醬豆腐,另一位同學問她原因時,這位同學說家里經濟條件不好,這里的學費又貴,她還要租床位,所以只好在吃上省錢。那位詢問她的同學說道:“那還學什么呀?我們家每天都是我爸開車接送我?!?/p>
其實,這些都是學生之間不經意的對話,可是每次都讓我深思,也經常感到心情沉重。我上課后對大家說:“之前我遇到過一個學生,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大學期間都是靠自己早上5點開始在肯德基打工賺來的錢一點一點攢起來交學費學日語,并且只是因為喜歡日語。能夠自食其力不給家人再增添負擔去把自己的愛好升華到學習的層面讓我非常敬佩。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位從美國回來看我父親的同事,他對我說如果年輕時你做清潔工,在美國會很讓人尊敬,因為自食其力。但是如果中年還在做清潔工,大家會認為你年輕時沒有努力?!?/p>
我停頓了一會兒繼續(xù)說道:“當然,清潔工的工作非常重要,在此沒有貶低的意思。那位叔叔想表達的只是贊美自食其力和在年輕時需要努力。我認為吃饅頭加醬豆腐的女生為了不給家里再增添額外的負擔,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吃飯上節(jié)省讓我非常欽佩?!?/p>
放學后,那位女生跟我一起走在路上,說上課聽了我的話后覺得很開心,但是也感到別的同學家庭條件那么好讓她有些自卑。我對她說了我的看法。貧困、膚色、地域、性別、性取向、婚姻、職業(yè)等各個方面上,在世界上還存在著太多的偏見。這是我們無法通過個人的力量扭轉和改變的。但是,我們卻生存在這個世界當中,并且也許我們自己正是受著這種偏見當中的一份子。所以,只有讓自己在事業(yè)上變得更加出色和優(yōu)秀才能勇敢地面向社會大聲說道:“其實,我是這樣的人!”此時,社會才會接受和認可優(yōu)秀的人身上的不足??墒?,如果我們是一位沒有出眾的才華和做出優(yōu)秀成果的普普通通的人,難道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就只能躲到一個角落里,或者只能裝成大款來自欺欺人嗎?換句話說:難道有了表面上的風光就是符合了當今成功的唯一標準嗎?而剩下的人群就是失敗的代言人?就一定要跌到社會的低層嗎?難道人生的選擇只有一個嗎?面對他人的詢問,不卑不亢,對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感到半分羞愧或者逃避躲閃,這樣的勇氣就是做人的尊嚴。
我遇到過一個頂尖大學的大四的學生,她當時因為保研失敗,一心想去日本留學。她的迫切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她經常把自己專業(yè)的一些東西拿來讓我翻譯,不管是什么時間段都會發(fā)微信給我問我日語和留學方面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之后,我還是直截了當?shù)貙λf了我的心里話:“你的人生很重要,你的愿望也很迫切。這些我都理解。但是,我的業(yè)余時間卻數(shù)次被你占用。你的確是頂尖大學的高材生,但是除了這些,你忘記了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首選就是尊重他人的時間。因為這樣,即便你今后去了日本頂尖的大學成了博士,也許大家覺得你很棒,但是大家覺得棒的只是你的頭銜和學歷,對你個人的內在是否尊重還是要看你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
包容他人是另一種修養(yǎng)我在日本的小學初中和高中任教過一段時間,幾乎每個班里都貼著“ゆとりのある人間”(為人包容)的標語,也就是說要做一個具有包容心的人,能夠接納不同,能夠理解異己。日本的社會一直以來都是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而進行的,而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進入泡沫經濟,學校里也不再只是大家一起齊心協(xié)力學習這樣一個模式,而開始增添了許多娛樂生活等課程的多樣化的教育。進入九十年代后,外國人小學生也越來越多,作為單一民族的日本人開始從心理上接納外國人。
我弟弟從小被父母帶到日本,當時那所小學里只有我弟弟一個外國人,很是顯眼,而他又一句日語不會說,當時父母很擔心他融入不到學校環(huán)境。據父母說弟弟的班主任告訴全班同學弟弟不會日語,希望大家?guī)椭?,還可以跟他學中文,問問中國小學的事情。同學們都很善待弟弟,雖然他考試總是落后,但是老師一直鼓勵他表揚他的每一個小進步。弟弟還為大家展示學過的武術,讓大家深感佩服。
我認為社會應該不是只有一種顏色,不是只有一種標準,人類也不應該被固定在一個階層上。我在此所談的尊重和包容不是對于低俗、虛偽、野蠻、欺騙、墮落的尊重和包容,而是對于那些我們不知道的現(xiàn)象,無法理解的現(xiàn)象,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群,不應該猜測打探和妄加評論,而是作為一個懷著一顆具有包容性的心遠遠地守護,給他們一些空間,給他們一些基本生存的權利,讓他們得到最最起碼的尊重和包容。
這么多年,我一直思考它們的含義。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時間,尊重他人的空間,尊重他人的愛好,尊重他人的隱私。包容: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包容他人與自己和社會標準的不同。在人生當中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時,每個人的感受或許大致相同,但是如何將其表達出來,是取決于人性的本質加上長期不斷的修煉。表面的成功浮于世,純粹的優(yōu)秀沉于德。
責任編輯: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