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付坤
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滿生命力
文/魏付坤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經過修訂后,于2015年7月31日開始實施的新課程。2015年9月,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附屬學校被確定為“北京市豐臺區(q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校”。沒有經驗,也沒有模板,學校只有努力探索,只有且行且思。下面,以獲得北京市教學設計(實錄類)一等獎的跨學科綜合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為例,談一談學校的實踐與思考。
認知主要來自文件《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京教基二〔2015〕12號)。經過認真研讀和多次討論,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了較清晰的理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和北京市規(guī)定的必修課,包括學科實踐活動與原來已有的信息技術、勞技、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等。學科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部門明確要求“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綜合培養(yǎng)人文、科學素養(yǎng),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由此可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等特征。
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要逐步形成學科內綜合以及跨學科多主題、多層次(知識類、體驗類、動手類、探究類等)的系列課程。
學科實踐活動課程要充分利用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實踐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紀念館、企業(yè)、社會團體等社會單位資源。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lián)系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fā)現(xiàn)新知識、提高能力的課程形態(tài)。
確立課程模式在豐臺分院教育教學專家的指導下,學校教師多次研討,初步確定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模式——社會實踐活動+跨學科綜合課。即:以年級為單位,在社會實踐活動之后,圍繞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多學科教師跨科組合,共同為全年級學生上一節(jié)歷時90分鐘(即2節(jié)普通課時)的學科整合課。
實施課程規(guī)劃第一,確定課程主題——成功的前提。與其他課程不一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自命主題,且一定要認真、慎重,結合資源、參與學科與教師等情況制定??梢哉f,課程主題的正確確定是成功的前提。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意義極其重大。為此,我國首次在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北京市教委也把北京市中小學社會大課堂活動安排為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在大型豬場以及散養(yǎng)戶中,仔豬白痢均有發(fā)生,該病是在仔豬哺乳期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仔豬白痢病的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較高,同時也是一種影響生豬養(yǎng)殖效益、導致仔豬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
如何以這次社會大活動為契機,使學生真切地了解抗日戰(zhàn)爭中日軍的殘暴侵略與中華民族兒女的不屈反抗,繼而深切感悟珍愛和平的重要性,進而升華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國際主義精神,自覺擔負起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和人類美好未來的使命,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完成的任務。
為體現(xiàn)課改精神,深化“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活動,學校把這次社會大課堂活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安排。
第二,制定教學目標——注重“三維”“四基”與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制定其他學科教學目標一樣,我們分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制定了教學目標。不一樣的是,學科教學側重“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綜合實踐活動則側重“四基”(求知、做事、共處、做人)的獲得和運用。
新的課程計劃在學習方式的變化是,更加注重學生體驗、合作、探究和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變革,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任務單”,學生能夠把學科領域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提升重組知識與認識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方案”,學生能夠實現(xiàn)“四基”,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通過“跨學科綜合課”與“制作電子報”,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將獲得的知識技能在學科綜合中拓展和加深。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與“跨學科綜合課”,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中國軍民的艱苦抗戰(zhàn),深切感悟中華民族的團結抗戰(zhàn)精神,進而感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組織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情昂揚的全員參與。
一是制定評價量規(guī)——評價是靈魂。評價量規(guī)的制定應該放在第一位,因為評價是靈魂,評價是導向。評價量規(guī)制定得是否科學,關系到教師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常規(guī)課程,所以,評價量規(guī)應簡單易行,全方位評價,既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還注重對班級和年級的評價,從而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最后,還要把制定好的評價量規(guī)進行宣傳,讓評價量規(guī)深入師生思想,并且引起師生特別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視,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為班集體和小組團隊增光添彩的昂揚激情。
二是實地考察——確??茖W可行。前往實地考察的教師盡量選擇各學科代表。實地考察的任務是:設定參觀路線,尋找“社會實踐活動任務單”的命題點,確?!吧鐣嵺`活動方案”科學可行。
三是制定實施方案——責任到人的落實?!皩嵤┓桨浮币⒅亍奥鋵嵭浴?,要責任到人,將工作的責任落實到相關教師。
四是制定任務單——成功的基礎。高質量任務單的制定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功的基礎。任務單的制定應體現(xiàn)綜合性、體驗性、探究性、開放性。
五是組織參觀——周密高效保質量。組織參觀應該力爭周密、高效,為此,學校把“社會實踐活動任務單”在活動開始前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在參觀結束時必須上交。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方案”的引導,學生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均非常認真、非常努力,從而保證了活動的高效完成。
六是跨學科綜合——師生共主、成果展示的舞臺??鐚W科綜合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示實踐活動成果的舞臺,因此,需要師生共同的精益求精的打磨。要做到:一條線,高融合,生為主、師點撥,厚底蘊、方式活。
一條線:即緊扣主線,一脈相通。
高融合:即高度融合,不搞“拼盤”。
生為主、師點撥:即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適時輔導點撥,“畫龍點睛”。
厚底蘊、活方式:即不論教師還是學生的展示均應有深厚的底蘊,不搞“嘩眾取寵下的空洞無物”。形式應活潑,最好加入音樂、美術等藝術類學科,以吸引學生的參與,增強課堂的生動性。
正是“一條線,高融合,生為主、師點撥,厚底蘊、方式活”這十八字方針,使學校的跨學科綜合課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聽課教師的極大好評。
七是總結表彰——全方位的激勵??偨Y表彰是依據(jù)評價量規(guī)進行的,應起到調動教師和學生進一步踴躍參與的作用,從而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