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禎妮 蔡麗蘋 福建省龍海市顏厝畜牧獸醫(yī)站 363119
畜禽脂肪代謝的相關研究進展
陳禎妮蔡麗蘋福建省龍海市顏厝畜牧獸醫(yī)站363119
通過論述畜禽體內脂肪的相關代謝分析及各項調控的影響因素,簡要介紹畜禽脂肪代謝的相關研究進展。
畜禽脂肪代謝遺傳環(huán)境添加劑
在現代畜禽生產中,隨著人們對肉品食用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畜禽體內的脂肪沉積及畜禽脂肪代謝的相關研究已越為重要。近幾年,畜禽各行業(yè)廣泛開展了有關脂類物質添加與脂肪代謝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取得了許多成果。
脂肪是畜禽身體組織的重要構成部分,又是提供熱量的主要物質之一。能提供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確保畜禽的健康生長;可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活動,作為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協助這些物質在畜禽體內的吸收。
在畜禽的日糧中添加一定量脂肪,既可降低飼料粉塵,延長飼料生產線的壽命,又可改善日糧的適口性與外觀。據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利用脂肪是最有效利用能源的特點,在日糧中添加脂肪可使畜禽增重提高15%~20%,每千克增重耗料下降10%~15%。特別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還有利于提高畜禽對能量的攝入量,降低熱增耗,抵抗熱應激。
2.1畜禽體脂沉積種類隨著現代畜禽生產的迅速發(fā)展,畜禽的養(yǎng)殖模式主要以規(guī)?;⒓s化和工廠化為發(fā)展方向。在壓縮活動空間的同時加快了畜禽的生長速度,使脂肪沉積量越來越高。但對于人類來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針對肉品風味提出了更高要求,肉中不同的脂肪沉積量和種類,都極大影響著人們對于畜禽產品的選擇。
畜禽體內的脂類可分為蓄積脂類和組織脂類。蓄積脂類主要分布在皮下結締組織、腎臟周圍、網膜及肌間脂肪組織中。而組織脂肪包括肌束脂肪、臟器脂肪及神經組織脂肪等。畜禽的體脂沉積率能夠反映出體內脂肪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的狀態(tài)。脂肪分解多于合成時,體脂沉積率降低;脂肪合成增強或是分解代謝降低時,則會導致脂肪沉積量增加。畜禽體脂脂肪發(fā)生過度沉積時,不僅影響肉質產品品質,也降低畜禽對飼料的利用率,造成能量浪費。
黃梅南等針對我國優(yōu)質黃羽肉雞風味理化特性的研究中表明,肉雞的肌肉風味物質主要包括棕櫚酸、十八醛、4-乙基-1-辛炔-3-醇、丁二酸二酯、反-2-辛稀醛、1-辛稀-3-醇、乙酸-2,2-二異氧基乙酯等成分[1]。而岳永生等研究則認為,土雜雞氣味香、味道好的原因是亞麻酸和亞麻油酸物質含量高,土雜雞肌肉內的亞麻酸含量是快大型雞的11.78倍[2]。這也是現代消費者偏愛土雜雞類,認為地方散養(yǎng)雞肉會比規(guī)?;a的雞肉味道、口感更好的原因。
肉中肌內脂肪主要由總磷脂組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的基本結構為疏水多碳鏈,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黃艷玲等在飼糧脂肪酸對脂肪代謝酶有關基因表達影響中的研究表明,脂肪酸特別是PUFA,可以通過誘導脂肪氧化代謝及抑制脂肪合成代謝相關酶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脂肪合成,降低體內血液中甘油三酯、膽固醇含量,對在實際生產中提高畜禽產品品質有著更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3]。
2.2畜禽脂肪代謝的調控畜禽體內的脂肪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等。研究各種因素的調節(jié)原理,可以有效控制畜禽脂肪的沉積量,進一步提高肉產品品質。
2.2.1遺傳因素遺傳特性決定了畜禽體脂沉積的能力。選育瘦肉型畜禽品種是解決體脂沉積過多的根本辦法,但遺傳育種所耗費的周期長、投資大,還受到畜禽品種本身自然選擇的限制,在實際操作中,畜禽品種的選育遠追趕不上消費者對瘦肉型肉品需求的增長。因此,需要在遺傳選育的基礎上,再配合以營養(yǎng)控制,才能最經濟有效地實現畜禽在脂肪代謝調控方面的遺傳進展。
2.2.2環(huán)境及激素調節(jié)因素環(huán)境影響著畜禽的脂肪代謝。夏季的高溫環(huán)境促進了畜禽的體脂沉積量,而籠養(yǎng)的畜禽相比平面飼養(yǎng)的體脂沉積率高。
畜禽脂肪代謝也受到多種激素的影響。腎上腺激素可使無活性的脂肪酶轉化為有活性的酶,從而促進畜禽體內脂肪的水解;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也有促進脂肪水解的功能,減少體脂蓄積;而胰島素、前列腺素E則能抑制脂肪的水解,表現為血液中這類激素的濃度與體脂的增加量成正相關。但激素的操作應用存在較多操作難度,不同品種的畜禽對各種激素的敏感性表現出較大差異,激素在畜禽體內的殘留也間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這些因素使得激素調節(jié)較難在生產中獲得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2.2.3營養(yǎng)調控營養(yǎng)調控是一項相對安全而有效的降脂途徑。畜禽體脂肪的沉積量與體重數據呈正相關,采用既能保證畜禽體重適度增加,又能控制體脂沉積量的飼料配比方案是營養(yǎng)調控的關鍵。
張石蕊等通過飼用糙米型日糧的生長肥育豬屠宰測定結果表明:相對玉米組來說,糙米具有提高肉脂型豬瘦肉率的趨勢,對肉質有改善作用。而且飼用糙米飼糧對豬肉品質及外在影響優(yōu)于玉米型,飼喂糙米組豬的背膘較玉米組的白而硬[4]。何瑞國等用不同比例的糙米代替玉米飼喂肉雞,得出結論:糙米不僅能夠正常取代玉米飼喂肉雞,而且隨糙米的比例增加,增重效果上升,料肉比和增重成本下降[5]。
配合飼料中的多種添加劑如甜菜堿、煙酸、殼聚糖等成分不僅可以起到降低畜禽體脂沉積量的作用,還可改善肉質風味和營養(yǎng)價值。鄒曉庭等對甜菜堿調控蛋雞脂肪代謝的研究中發(fā)現,日糧中添加600 mg/kg甜菜堿使50周齡和70周齡蛋雞的腹脂率、肝脂率出現顯著下降[6];文杰等在肉雞日糧中分別添加煙酸15、30、60、120 mg/kg,隨著日糧煙酸水平的提高,肉雞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游離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趨勢,其中添加量為60和120 mg/ kg時,這種趨勢最明顯;同時,肝臟、肌肉總脂及腹脂率也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7]。
畜禽的脂肪代謝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遺傳品種、日糧營養(yǎng)、添加劑劑量和添加階段等,要形成一套系統(tǒng)有效的調控途徑是十分復雜的過程。因而,針對控制畜禽脂肪代謝各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是一項長期且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1]黃梅南,孫樹俠,郭丹濱,等.我國優(yōu)質黃羽肉雞風味理化特性的研究[C]//優(yōu)質黃羽肉雞品系選育和配套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1996:198-206.
[2]岳永生,劉秀榮,牛慶恕,等.土雜雞肌肉風味的研究[J].山東畜牧獸醫(yī),1997(4):2-3.
[3]黃艷玲,羅緒剛.飼糧脂肪酸對脂肪代謝酶有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5(4):1-5,20.
[4]張石蕊,田科雄,王繼成,等.糙米與玉米飼糧對肉豬飼用價值的比較研究[J].飼料工業(yè),1999,20(5):26-27.
[5]何瑞國,胡洪濤.早秈稻糙米代替玉米日糧對肉雞增重效果的研究[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1999,18(2):166-168.
[6]鄒曉庭,盧建軍.甜菜堿調控蛋雞脂肪代謝的機理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2,35(3):325-330.
[7]文杰,王和民.日糧煙酸水平對肉仔雞生長及脂肪代謝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1995,28(3):67-72.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t metabolism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Chen Zhenni Cai Liping
(Yancuo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Longhai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363119)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ed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t metabolism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egulation,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t metabolism.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t metabolism Genetic EnvironmentAdditive
A
1003-4331(2016)05-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