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一族:“全副武裝”隱患大
冬季天氣寒冷,路況復雜,外出的人大多“全副武裝”來抵抗嚴寒,殊不知這也會帶來出行的安全隱患。所以無論是開車、騎行還是步行,都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集中注意力觀察周圍交通狀況,為自己和他人負責。
一、冬季雨、雪和霧天氣多,人體關節(jié)的靈活性較差,反應也相對緩慢。步行走人行道,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路右邊行走,主動避讓機動車輛;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馬路時要減速慢行,注意觀察交通信號燈,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二、寒風凜冽,帽子和口罩常用來御寒,但不要遮住了自己的眼睛,要時刻觀察交通標志和路況。如果地面結了冰、鋪了雪,道路又濕又滑,走路稍不留神就會摔跤,行走時不能急奔快跑。寧可踩在厚厚的積雪上也要避開浮冰和積水,不要因為濕滑就蹭著走反倒容易滑倒,盡量抬起腳,實實在在的踩下去,這樣就減少了鞋底和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會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三、步行要集中注意力,不追逐、不在路上玩耍,更不能在道路上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還有滑冰,這樣既不安全,又會影響交通,甚至發(fā)生車禍。如遇降雪較大,樹木存在被壓倒的危險,行人應該盡量遠離樹木等高處建筑謹防坍塌被砸傷。由于雪的覆蓋,道路上許多“陷阱”會被遮住,因此,應千萬小心,注意低洼、井蓋和建筑材料上的釘子等。
四、冬季夜長晝短,學生上學和放學時天色較暗,在上下學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途中不要逗留,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在冰上行走玩耍,不能抱僥幸心理或者因好奇而冒險;如遇結冰天氣,不要用水拖地;上、下樓梯、去食堂用餐、戶外活動等要慢步行走,不要奔跑,惡劣天氣隨時會出現,要有應對的措施并做好心理準備。
五、老年人如果需要單獨出行,那么在出門前,一定要帶上常用的急救藥品和手機。如果沒有手機,可以將寫有家庭住址和聯系方式的卡片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外出時,盡量選擇熟悉的線路,以免迷失方向。盡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行走,防止碰撞滑倒。
六、冬季來臨,行人普遍穿深色衣服,橫穿馬路時,很多司機會因為光線不好而看不見穿深色衣服的行人。所以,在夜間橫穿馬路時,一定要謹慎,盡量走斑馬線和過街天橋,不要抱有汽車會剎車或者躲你的僥幸心理,因為司機很可能看不見你。
七、冬季戴連衣帽過馬路存視聽盲區(qū),連衣帽與衣服在一起固定。在轉彎或過馬路時,人轉動頭部觀察路況,帽子并不會完全跟著頭部的動作進行移動,出行盡量戴單帽,不要戴連衣帽,過馬路時最好先把帽子拿下,看清楚周圍的交通狀況再通過。
正確保暖 確保身體靈活性
出行前可以適當多穿些衣服,但不要過于繁重,以手腳可以靈活操作為尺度。有很多人會把大衣或羽絨服反穿,這樣很不安全,雖然保暖可是這樣做卻使雙手失去了靈活性,不能很好的處理緊急情況,不建議大家這么做。有些電動車專用擋風被,把車把和身體都保護起來,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可是拐彎時不太靈活。
保護頭部
騎車出行,為了安全起見一定要戴安全頭盔,頭盔既可以保暖發(fā)生事故時也可以保證頭部的安全。
有的人為了省事不戴頭盔或者戴羽絨服帽子,戴帽子在拐彎時回頭很不方便,容易遮擋視線,會帶來安全隱患。
小心慢騎
冬季寒冷,建議不要騎太快。因為穿的比較厚重,身體沒有那么靈敏,難以處理緊急情況,也避免路況不好時出事故。同時,騎車一定要走非機動車道,沒有劃分非機動車道的,盡量靠右行駛,不要逆行,不要覺得路中間寬敞就去中間騎。過路口或轉彎時,一定要看紅綠燈,如果沒有紅綠燈,一定要伸手示意,不要和機動車搶行。騎行過程中不要突然急轉彎,也不要轉小彎,以免后面的車輛沒有準備,而出現事故。
關注天氣預報
多觀看天氣預報,如果有雨雪天氣,盡量改為步行或其他出行方式,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不要出門,安全第一。
避免分心 靠邊停車
騎車時不要看手機,也不要光和同伴聊天,不得多人并排騎行。騎車時眼睛要看前面,注意和前面的車輛保持距離,還要觀察前面的路況,以方便處理緊急情況。如果前面停有汽車,一定要注意里面是否有人要下車,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有人要下車,可以繞開車門騎行,防止突然有人開車門出現意外。如騎車過程中遇特殊情況,比如接打電話,要停車接打電話,停車要靠邊,停車時要前后看看再停車,不要突然緊急停車,會使后面的車輛措手不及,確保安全了再停車。
鏈接:各國對自行車的相關政策
法國:每騎行 1 公里可獲 0.25 歐元
從2014年6月起,崇尚浪漫的法國人給騎車上下班的市民提供金錢補貼,作為獎勵。每人每踩1 公里可獲 0.25 歐元資助(1歐元約合7.4元人民幣),假設參與計劃的市民工作的地方距離住所約5 個車站,以單車代步的話,每月就可以取得 50至 60 歐元補助金。
比利時:每騎1公里車可減免0.15歐元的稅收
在比利時,騎自行車減稅計劃已經實施了5年,如今自行車出行占據全比利時總出行數的8%。荷蘭從1989年開始實施了雇主交通計劃,以鼓勵員工選擇有益健康與環(huán)境的交通工具出行。比如有些公司向員工推薦了“年度稅收積分計劃”,員工每騎1公里車可減免0.15歐元的稅收。
韓國:每月騎車上班超過15天可獲3萬韓元
韓國行政安全部曾推出過“2010年自行車促進計劃”。在慶尚南道昌原市、忠清南道大田市等兩個試點城市,每月騎自行車上班超過15天的人可以獲得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77元)以上的補貼。
荷蘭:企業(yè)以各種方式獎勵
從1989年開始,荷蘭就實施了雇主交通計劃,以鼓勵員工選擇有益健康與環(huán)境的交通工具出行。特別是從2008年秋天開始,《流動管理任務令》的實施促使企業(yè)更加主動地和政府聯合起來推動這一計劃。企業(yè)以各種方式獎勵騎車上下班的員工。
員工可通過公司購買免稅自行車,價錢直降一半;有些公司每月都會發(fā)放交通補助,刺激員工改騎最便宜的自行車,以獲取更多利潤;有些公司還會免費向員工提供自行車、雨衣以及其他自行車配件;有些公司則增建了停車庫,并為騎車上下班的員工專設了淋浴房和更衣室;還有些公司向員工推薦了“年度稅收積分計劃”,員工每騎1公里車可減免0.15歐元的稅收。
美國:享受一定稅費減免
過去,全美騎車上下班人群大約為55萬人,不足美國就業(yè)總人數的1%。大部分人購買自行車是為了健身娛樂。除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城市外,多數城市都是為汽車而建,很少有自行車道。從2014年開始,美國交通預算為2860億美元,其中40億將用于修建步行設施。這一數字較2005年上升了100%。美國參議院上月還引入一項法律,規(guī)定騎自行車上班的員工可享受一定稅費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