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香
大雁夫婦波朗先生和太太生活在靠近英格蘭東岸一片空曠的沼澤地里。每年春天,他們都在這兒修整窩巢,生蛋育兒。
這一年,他們一下子孵化出6只雁寶寶,每只雁寶寶都有名字:奧斯沃、弗雷達、珍妮弗……一只叫寶兒的雁寶寶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她生下來就沒有羽毛。醫(yī)生詳細檢查了她的身體情況,說她除了沒有羽毛外,其他一切正常。醫(yī)生還建議波朗太太給寶兒織一件羽毛背心,這樣寶兒就不會冷了。
穿上新毛衣的寶兒高興極了,拍著翅膀跑來跑去。可是,即便這樣,其余的雁寶寶全都嘲笑寶兒,她只能躲到高高的草叢里哭。由于害怕被嘲笑,擔心下水后毛衣不容易干,寶兒放棄了學習飛翔和游泳。當其他大雁一起飛往暖和的地方過冬時,寶兒只能孤單地留在原地。
幸運的是,寶兒上了一條叫“哥倫比號”的輪船,她認識了新朋友,還學會了自食其力。最后,她被安頓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那里的大雁并不介意她沒有羽毛,沒有人嘲笑她,大家對寶兒都很友好。寶兒在那里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小朋友們,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和《丑小鴨》有點相似?他們都曾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到周圍人的排斥。與丑小鴨不同的是,寶兒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并學會做快樂的自己。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英國的繪本大師約翰·伯寧罕,他在27歲時創(chuàng)作了這本處女作《寶兒》,并收獲了英國最高圖書獎項凱特·格林納威大獎,從此,伯寧罕明確了自己繪本創(chuàng)作的方向。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故事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有些甚至還受到成年人的追捧。就像《寶兒》這個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一位生活在美國的老年讀者還專門寫過一封信回憶自己30年前讀這個故事的心情,他特地去倫敦皇家植物園親身體驗寶兒生活的那片天地。當他靠近一片棲息著大雁的草坪時,居然看到許多孩子圍在那兒呼喚“寶兒”的名字。瞧!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獨特魅力。
如果你有幸捧起這本書,相信你一定也會被它深深吸引。因為除了故事內(nèi)容本身,伯寧罕的繪畫藝術也值得細細品味。那些隨心情變化的明暗色塊,錯落有致的線條,優(yōu)美的景色,有趣的事物……都會令你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