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自然
生活在同一地區(qū)的動物經(jīng)常會有熟知其他種群語言的情況。這是因為它們長期相處一地,互相耳濡目染的緣故。
動物能聽懂跨越種群的“話語”,相當于人類掌握了外語,對于擴大交流圈,獲得更多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當獵人在森林里端槍悄悄靠近目標時,大樹上的喜鵲喳喳喳地發(fā)出警報,附近草叢中的鹿、野豬、羚羊或其他飛禽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地方危險!于是,一個個不約而同地四處逃散。
可是,對于處在食物鏈低端的動物來說,讓處于食物鏈高端的猛獸掌握了它們的語言,則是十分可怕的事。茫茫大海中,每逢有魚受傷,兇猛的鯊魚就會很快前來打劫。人們認為是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
其實,鯊魚早已“破譯”了一些魚類的呼叫信號,并作為尋找食源的重要信息??茖W家把魚類遇到危險時的顫抖、抽搐和被捕時的聲音錄下來,在海里播放,很快就有鯊魚群圍著揚聲器打轉(zhuǎn)。
鯊魚能“破譯”魚類的呼叫信號,找到食源
由方言造成的溝通障礙,不光困擾
著
人類,而且影響同種鳥類的交流。美國密執(zhí)安湖的烏鴉和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烏鴉就無法交流。美洲北部松雀和西部的同類,也難以對話。
動物語言的隔閡難免引發(fā)事端。孔雀和火雞是比較相近的鳥類,它們的形體語言卻差異很大,火雞和孔雀發(fā)生爭斗時,火雞向孔雀翹起尾巴,低頭趴在地上,意思是說:“是我不對,請寬恕!”可是,翹尾巴在孔雀家族中卻視之為挑畔行為。于是,孔雀又撲向火雞狠啄。
動物方言是因為地理上的差異而長期形成的,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造就了動物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而且還影響動物的語言發(fā)展。對此,人們根據(jù)鳥類方言,重新劃分種類。
烏鴉是鳥中的智者,但也存在方言的阻礙
孔雀和火雞羽毛都很華麗,卻沒有“共同語言”
海豚智商很高,被人類視為朋友,一旦發(fā)現(xiàn)海難事故,便主動前來營救。
海豚發(fā)現(xiàn)漁船會三五成群地圍過來,在四周嬉鬧玩耍,影響捕撈作業(yè)。漁民便播放一種海豚通常用于警告危險的超聲波。頓時,這些搗蛋鬼全部逃之夭夭,這表明海豚用超聲波對話。
超聲波的音調(diào)非常高,以至于人和有些動物聽不見,但這種高頻聲波方向性強,反射性良好。蝙蝠用超聲波通訊,能在成千上萬只同類個體中準確找到自己的子女。
自然界用超聲波交流的動物還有青蛙、老鼠和鯨。如果讓人類能聽見的話,那么就會被這些好“唱高調(diào)”的家伙吵死。
集體行動的海豚互相發(fā)出高頻信號,雖然會交匯碰撞,但并不影響對方接收和解讀。目前,人們已經(jīng)破解了海豚的呼救信號,即音調(diào)由高降低。當它受傷不能上升到水面呼吸時,就發(fā)出更高的音調(diào),召喚近處伙伴來相救。
集體行動的海豚靠高頻信號協(xié)同行動
除用聲波交流外,一些動物還以色、形、味、光、電來傳遞信息。
電魚通過自身放電“交談”,一條魚發(fā)出脈沖電流,另一條魚接收后,會相應(yīng)發(fā)出脈沖電流應(yīng)答。
這種電波互動,能使雙方互相了解彼此的種類、年齡、性別等情況,這和人類打電話非常相似。不過,電魚自身發(fā)電而不依賴電池,導(dǎo)線是海水也不是金屬,真是方便又環(huán)保。
人們在使用對講機時,如果出現(xiàn)信號干擾,調(diào)整頻道另選傳輸頻率,就會重新聽到清晰的聲音。放電魚也懂得這樣做。它平時的電脈沖頻率為10赫茲,可在與其他放電魚發(fā)生對抗、互相威脅時,頻率會突然增到100~120赫茲。
有時,受到同類的“同頻信號”干擾時,正常通訊遭到嚴重影響,放電魚則再次調(diào)高或降低電脈沖頻率,始終將自身的放電頻率與干擾者的頻率岔開,確保通訊系統(tǒng)正常工作,有效發(fā)揮交流或探測功能。
會“打電話”的兩種放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