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強
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今年我國政府連續(xù)出臺了 《全國農業(yè)現代化規(guī)劃(2016—2020年)》《糧食行業(y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全國農村經濟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等多個農業(yè)領域中長期重磅規(guī)劃文件。從這些文件來看,供給側改革將作為主線貫穿這幾年的農業(yè)發(fā)展。
總體上看,農業(yè)仍然是一個弱勢產業(yè),農村金融更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對稱、經濟基礎差等是阻礙農村金融發(fā)展的現實困境。
在此背景之下,農村金融應該如何破局,才能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農業(yè)供給側改革呢?在第十六屆中國經濟論壇“高端對話”現場,來自央行、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嘉賓共謀良策。
導師主題闡述
紀敏:“大金融”才能支持“大農業(yè)”
今天這個題目叫農村金融破局,我認為可以改成農村金融變局。一是這十幾年來,我們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也想了很多辦法。2014年人民銀行編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報告里面有關政策的各種支持清單,一個一個文件能排二三頁。當然,這最終結果要看農民是不是增收了。近三年來,實際上農村居民的收入的增長是超過了城鎮(zhèn)居民,因此,這個“局”應該是破了。
當然,這個“局”還要變。無論是財稅的支持、金融的支持,主要是靠大量的增加投入,進而提高糧食、農產品的產量,最終通過保證收購,進入到市場,包括國際市場。
和我們實體經濟面臨的主要任務一樣,當前農業(yè)也同樣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調整??傮w來講,農業(yè)本身是一個弱勢產業(yè)。如果從橫向比較來看,制造業(yè)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大而不強的問題、效益不高的問題、供給側結構不適應日新月異變化的問題。而農業(yè)這些方面的問題,如果從國際比較來看,總體問題是更突出的,競爭力更弱。所以,農業(y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任重道遠。
首先,比如說,現在糧食庫存的壓力就很大。糧食安全作為一個長期的戰(zhàn)略,對我們這樣的大國無疑是應該堅持的??啥唐趤砜?,我們這幾年由于國際市場糧價持續(xù)低迷,甚至內外糧價的倒掛,連年增產的同時,也就帶來了豐收的煩擾,庫存的壓力的確是非常大。處理庫存,還要不停地倒庫,這當中是會有損失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成本支出。
其次,農業(yè)生產的短板還是比較突出。幾十年前,毛主席講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毛主席也講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一個代表基礎設施,一個代表現代化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我們的短板還相當大。雖然這幾年農業(yè)現代化的程度、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農業(yè)的供給側改革,現在叫提質增效,這方面的任務是更為艱巨的。對于金融來講,我們的金融支持不再像過去那樣,一談到農村金融就是小額信貸,雖然現在還很必要,但不能解決大問題。我們有關農業(yè)的補貼,中央要求每年一號文件里都講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其中大量的稅費補貼都是真金白銀,實際上意味著對農業(yè)的支持是很大的。如果說到金融方面的政策,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監(jiān)管政策,都非常多。關于農業(yè)信貸資金的投入,也已經連續(xù)好多年保持“兩個不低于”,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速,這么一個態(tài)勢保持了好多年。
我們搞現代化,搞適度規(guī)模經營,這就是大農業(yè),沒有大金融支持它,從體量上來講也是不匹配的。我們農業(yè)要提質增效就要提高科技含量,這就要增加研發(fā)的投入。如果僅僅靠傳統(tǒng)的信貸支持,可能這種風險就不愿意去冒。所以,得借助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的一些工具。
現在為了改變農業(yè)資產的不確定性,我們更多地去推廣應收賬款或者基于訂單的貸款,比如“訂單+保險+期貨”的綜合性的產品,鼓勵去創(chuàng)新。訂單加上期貨,鎖定價格風險,加上保險,鎖定自然災害的一些風險,所以訂單產生的現金流,相對來說是比較靠譜的。在訂單的指引下,整個融資就有保障了,有銷路,訂單的價值是能保障的。
鈕文新
農村金融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命題,這蘊含著非常多的機會。中國經濟不管什么時候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成長,無論金融多么的熱鬧,我們最終還得以實業(yè)精神來振興中國,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夢想。
但中國的農業(yè)成本在不斷提高,這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盡管現在農業(yè)的利潤率還不足以吸引資本,但資本下鄉(xiāng)仍是一個明顯的趨勢,“誰吃上了這一口,誰就是大贏家。”
任常青:信用貸款才是農村金融發(fā)展的方向
農村金融破局的關鍵問題,是怎么樣給金融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金融產品。我們在金融生產方面存在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就是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得到滿足的人也沒有得到他所需要的。
我個人認為現在農村金融和政府的聯系還是太緊密了,什么時候能打破這種非常緊密的關系,農村金融才能真正成為在農村金融市場的一個金融提供者,一個可持續(xù)的商業(yè)化的提供者,農村金融的服務才可能得到改善。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xù)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多層次,就需要滿足多層次的需要。因為農村金融的需求是分層次的,既有小額分散的需求,也有大額融資的需求。我們農業(yè)正處在轉型時期,新型農村主體的需求,相對于一家一戶的需求可能要更大。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是否建成了,我們現在看還沒有。
廣覆蓋,現在雖然說在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方面做了一點改革,從2006年底開始,三類農村金融機構,到現在也有10年的時間?,F在三類里面只有村鎮(zhèn)銀行得以生存,其他兩類基本全部沒有。村鎮(zhèn)銀行發(fā)展了1400多家,相對于2000多個縣來說,1400多家遠遠不夠,一個縣還不到一家,這個覆蓋面肯定不夠的。
從可持續(xù)角度來說,如果農村金融機構還這樣嚴重依賴于政府提供這么多協(xié)助、幫助的話,農村金融機構可能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在我們的擔保體系中,農民的那些土地,需要政府來登記,政府要給支農提供補貼,所有收的東西要到政府,政府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了,才下去發(fā)貸款,如果一直這樣的話,這個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我們的矛盾就在于,現在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是供給和需求的問題。農戶或農業(yè)新型經營主體有需求,但是金融機構為什么不提供這樣的貸款呢?它面臨三個方面的障礙:交易費用比較高,農村金融的需求量比較小,交易費比較高;信息不對稱,面對著千家萬戶,收集這些人的信息和收集一個企業(yè)、兩個企業(yè)的信息來說成本差得很遠;還缺少擔保抵押物,農民沒有可用于銀行所要求的抵押的財產。
現在雖然實行“三權分置”,農民的承包權可以抵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打個問號,因為這個政策沒有和金融機構商量,金融機構愿意不愿意這樣來做擔保?從現實調查來看,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這些金融機構,除了有經營權證抵押之外,還需要有擔保人或者其他的擔保,這等于是沒有真正起到抵押作用。
信用貸款才是我們真正要發(fā)展的方向。農村金融機構是可以掙錢的,并且是可以掙大錢的。現在國際上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以印尼的BRI(印尼人民銀行,小額信貸典范)為例,1983年之前,它一直發(fā)放指令性糧農補貼貸款,財政補貼非常嚴重。1984年進行商業(yè)化改革,三年之后就扭虧為盈了。到2000年初,這個銀行就已經上市了,并且受到國外投資者的青睞。在所有不良資產里面,農戶的信譽是最好的,農戶貸款的不良資產率是最低的,最守信用的是農戶。如果銀行能給農戶服務好了,并且給農戶守信用,農戶就會給銀行守信用。
苗忠有:創(chuàng)新設立“三支柱一市場”物權融資服務體系
從主體、產品、風險以及政府補貼和資源整合方面,吉林省的農村金融運行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從機構的主體方面,吉林省今年批了一家九銀租賃公司,由九臺農商行牽頭;從貸款的增量方面,截止到11月末,吉林省的農業(yè)貸款余額6000億,增長速度達到21%;從不良率方面來看,在今年經濟下行情況下,下降1個百分點;在其他的金融產品方面,現在也在極大豐富,像便民貸也大量涌現。
尤其是在2015年12月2日,由人民銀行和七個部門,聯合發(fā)布了《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方案》,截至今天,運行得還不錯。我們在吉林農村金改大框架中,創(chuàng)新設立了以“三支柱一市場”為核心的物權融資服務體系,即物權增信服務支柱、信息信用服務支柱、基礎金融服務支柱和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流轉市場。
在物權增信方面,成立了一個40個億的農業(yè)擔保公司,省政府委托下面的一個國有企業(yè),成立5億的全省物權公司;在信息信用方面,打造一個全省農民的信用平臺,最終農民貸款或者農業(yè)經營主體貸款走向信用化;在基礎金融方面,成立1個億的吉林省金融服務總公司,省、市、縣、鄉(xiāng)、村,逐級把下面的農村信息收集上來,經過各種比對篩選,配合各種融資機構,讓他們進行對接;在平臺方面,構建一個吉林省全省的產權交易平臺,解決手里有經營權而沒有流轉市場的問題。
此外,我們正在提出一個思路,就是財政資金金融化運作,即整合散落在各個部門當中的財政補貼和貼息。在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方面,產業(yè)政策和財政政策基本用到極限了,現在就得想辦法用金融的手段來放大這些財政政策和產業(yè)政策。
最后,加大農村互聯網金融支持的手段。吉林省省域面積是18.73萬平方公里,全部農戶有400萬,人口是2700萬,耕地大約1億畝,林權9000萬畝,還有2000多萬畝的水權,接近3000萬畝的草場權。雖然不能說是地廣人稀,但我們的農戶居住還比較分散。如果一個大型的銀行,給農戶貸款3萬塊錢,成本都負擔不了。下一步要利用“互聯網+”,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手段,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李振仲:信用環(huán)境建設非常重要
農村金融改革年頭已經不少了,成效也非常大。涉農貸款額度就是很好例證,到2014年底,涉農貸款占整個金融機構貸款的28.3%,2015年超過29%了。反過來看農業(yè)占GDP的比重,2014年的時候是9.8%,低于10%,去年、今年比例更低。一邊是貸款占30%左右,一邊是GDP占11%以下。因此,農村金融應該破局了。
上海的金融非常發(fā)達,尤其是分層非常明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典型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大的金融機構,就是掙大錢,掙高的利率,小的金融機構根本沒有機會,把小的金融機構逼到農村去創(chuàng)新和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小的金融機構為了生存一定要創(chuàng)新和服務,這樣服務就全覆蓋了。
對于農商行、農村信用社這些規(guī)模比較小的金融機構,其實資產質量是比較好的。這有三個原因:
第一,它的貸款結構問題。最早的農信社的貸款結構里面,有55%以上是農村的工商貸款,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小企業(yè)、經營小戶的貸款,當時有大量的不良貸款,可是那個階段過了以后,它的貸款結構就好了。白城市以農業(yè)為主,但農業(yè)的收益率不低。在白城承包100公頃地,一年可賺50萬元以上。從銀行的角度來講,是沒有風險的,這就是后來的農商行資產質量比較好的原因,特別是吉林比全國來說可能更好。
第二,利率上浮是比較靈活的,利率高,可以實現風險的全覆蓋。
第三,農業(yè)這些年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各種補貼投入,包括收購貸款,它的收益率是很高的。
從白城來說,下一步農業(yè)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規(guī)模化、現代化。規(guī)?;乾F代化的基礎。第二個方向就是做特色、做品牌。加拿大客戶對我們的燕麥非常感興趣,我們的燕麥品質非常高,可以做飼料,可以做保健食品,有19個國家認定的品種。好的農業(yè)基礎,是農村金融支持的基礎。從農村金融的角度來說,它解決有效需求的農戶能夠拿到貸款,并且以合理的價格拿到貸款。從貸款產品創(chuàng)新上,我們有一條龍的貸款產品創(chuàng)新,從最開始的收購、加工、飼料、養(yǎng)豬到銷售肉,是一個貸款把一個系列全做下來。
最后,我想談談信用環(huán)境的建設問題非常的重要。學經濟史的人可能知道一點,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當時英國買了很多美國的國債,美國欠人家很多錢。當時兩種意見,一種是不還,一種是還。最后還的占上風。后來美國建國以后,借錢是非常容易的。這告訴我們講誠信是非常重要的。
張海山:與高校聯合辦學解決農村金融人才短缺難題
作為一家在縣域當中逐漸成長起來的金融機構,我們所面臨的就是三農,農民、農業(yè)和農村經濟。這些年,我們農村商業(yè)銀行本身就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了解農村、熱愛農村。這一年來,把我們的根也扎在農村這塊沃土上,把我們的服務主要精力也貢獻在這片熱土上。
九臺農村商業(yè)銀行,是2008年12月份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yè)銀行,是東北第一家。到今年9月末,集團資產是1771億元,存款是1140億元,位列東北第一。在2015年英國銀行雜志評選中,在全球1000家銀行當中,我們位列496位,跨入到500強行列。
這些年來,在縣域服務,特別是農村金融的供給側改革,我們著眼于資源、資本、土地、人力、科技和制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第一是我們創(chuàng)新了金融產品,擴大了融資的服務力度。2009年,我們按照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要求,推出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和農戶產權三權抵押貸款業(yè)務,很好地支撐了農業(yè)、農村產業(yè)的發(fā)展。2011年,對這項工作加大了力度。同時九臺區(qū)被全國列為6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試驗區(qū)之一。我們累計在三權抵押貸款上投放了2億元。2015年12月份,九臺區(qū)又作為農戶住房財產權抵押試點單位,重點推廣這項業(yè)務,通過政府和財政部門相應建立了風險補償機制,國土和住建部門建立了確權登記綠色通道。整體看,對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起到助推作用。
第二是我們創(chuàng)新了金融渠道,優(yōu)化了金融服務。我們嘗試建立了農村信息化示范村,與政府聯合,推出了集綜合媒體、物聯網、農業(yè)專家指導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我們在九臺區(qū)18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70個助農服務網點。同時,我們在九臺區(qū)又建立了一家將科技和傳統(tǒng)業(yè)務融為一體的旗艦店,集合了30多套先進的設備,推動了科技支農服務,起到引領作用。我們真正打通了服務最后一公里。
第三是在創(chuàng)新引領培育方面,加強了農村金融支撐。我們同吉林財經大學、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聯合辦學,從大一開始,我們招訂單班,提前把我們的職業(yè)教育引入校園,縮短了學生從業(yè)的時間和精力,把這項工作有意地推進。同時,今年結合精準扶貧這項工作,我們招收了53名因家庭非常困難輟學的優(yōu)秀的初中畢業(yè)生,委托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進行專項培養(yǎng)和教育,真正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現在不但農村金融人才短缺,農村金融管理人員也存在短缺的問題。通過這項工作,來達到我們真正把金融人才留得住、使用好,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效益。這項工作真正將助學扶貧、就業(yè)扶貧和人力扶貧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