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玉
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腹直肌肌電圖檢測分析
楊紅玉
目的 研究分析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腹直肌肌電圖檢測情況。方法 選擇2012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基本資料進行分析,將其列入研究組,選取同期健康人員130例作為健康組,比較兩組腹直肌肌電圖運動單位電位波幅的各參數值。結果 研究組的時限、波幅以及多相波與健康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直肌肌電圖檢測對于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是一種理想的檢測方法。
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腹直?。患‰妶D;檢測
在臨床神經電生理方面,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通常表現(xiàn)如下:四肢周圍神經的脫髓鞘以及軸索等均出現(xiàn)損害情況,其所支配的肌肉會出現(xiàn)神經源性改變。但是其涉及到的周圍神經病會直接導致肋間神經受到影響。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分析腹直肌肌電圖檢測情況,詳細如下。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130例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全部患者滿足世界神經病聯(lián)盟E1 Escorial[1]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45.32±2.54)歲。上述患者中,有70例患者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有10例為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病,50例患者均為男性酒精中毒性周圍神經病,該130例患者歸為研究組。同時選取同期的健康志愿者130例作為健康組,男性有75例,女性有55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3.22±2.12)歲。通過統(tǒng)計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測定神經傳導速度 選擇Keypoint肌電圖儀(Medoc公司生產)對四肢神經運動傳導速度進行檢測,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尺神經、雙側正中神經以及腓總神經等。
1.2.2肌電圖檢查 主要選擇受檢人員的左第一間肌以及右腹直肌等部位,隨后在受檢人員的臍上以及腹部中線兩側作為腹直肌肌電圖的準確進針部位。一般情況下,在受檢人員的第二以及第三腱劃間的肌腹進針。
1.2.3檢查內容分析 自發(fā)電位、大力收縮以及小力收縮等[2]。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兩組相關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采用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完成兩組腹直肌肌電圖運動單位電位波幅的各參數值檢查后得出,研究組的時限、波幅以及多相波與健康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代謝中毒性、免疫相關性、遺傳性等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中,均為周圍神經可彌漫性受損[3]。一般情況下,我們關注的是來自臂叢和腰骶叢的四肢神經,通過神經傳導研究和神經活檢可以證實神經受損,甚至顱神經如面神經、三叉神經,也可以通過神經電生理進行檢測[4]。但是很少提及到胸段的周圍神經是否會累及肋間神經等。因為肋間神經位置非常的深,難以使用正常手段進行檢查,難以通過神經傳導研究來完成相關的檢測工作,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其支配的腹直肌間接判斷其存在的危害[5]。
表1 兩組腹直肌肌電圖運動單位電位波幅各參數值比較 ()
表1 兩組腹直肌肌電圖運動單位電位波幅各參數值比較 ()
組別 例數 時限(ms) 波幅(μV) 多相波(%)研究組健康組P 130 130 9.96±1.14 13.03±2.53<0.05 373.77±56.47 452.32±75.02<0.05 11.48±3.33 23.65±3.50<0.05
[1]林婧,胡曉晴,張旻,等.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慢性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的初步臨床評價[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20(2):80-83.
[2]駱淵紅,梁直厚,徐巖,等.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的多發(fā)性硬化[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6,14(1):1-3.
[3]路玫,李昆珊,王佳麗.針刺治療糖尿病患者肢體遠端對稱性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變: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6,36(5):481-484.
[4]劉玲春,劉麗芳,卜碧濤.102例免疫介導性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17(5):298-302.
[5]王春芳,胡曉靈,李建新,等.絡必通膠囊治療糖尿病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5,8(3):220-222.
[6]魯月琴,馬國珍,姜鵬君,等.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1例長期有創(chuàng)通氣的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3(3):240-241.
[7]戴榮平,董方田,楚潔.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變臟器腫大內分泌障礙-M蛋白血癥-皮膚病變綜合征患者的眼部特征分析[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10):917-919.
[8]胡曉靈,王春芳,谷培恒.絡必通膠囊治療糖尿病多發(fā)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通報,2005,4(1):38-42.
Analysis of Electromyography of Rectus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
YANG Hong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Jilin 132013,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lectromyography of rectus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September 2012 to June 2016,selected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lyneuropath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the basic data were analyzed,which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13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group.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EMG motor unit potential amplitude of each parameter values.Resul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spection found that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y group,the amplitude and the multiphase wave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EMG in detection of abdominal rectus muscle is a very good detec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eripheral neuropathy.
Multiple,Peripheral neuropathy,Rectus muscle,Electromyography,Detection
R746
A
1674-9316(2016)20-004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0.027
吉林省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二科,吉林 吉林 132013
在分析相關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得到,腹直肌肌電圖檢查其操作簡單且安全性高,各參數參考值獲取正確率高[6]。很多學者均得到以下結論:腹直肌肌電圖的使用可以很好完成肋間神經損害的檢測[7]。雖然,單位電位波幅以及時限的計算難以對病變的起源進行絕對的反映,但是病情可以使用波幅和時限檢測來完成判定[8]。其中前角受損的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常見寬大運動單位電位。本研究表明,研究組的時限、波幅以及多相波與健康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直肌肌電圖檢測對于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患者是一種非常好的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