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當大事遇到小節(jié)
■朱輝
在我們小時候在于他是暴君,曾姓家破人亡。秦始漸漸被洗刷,時至人物了。
“成大事者不始皇被“平反”的主比,殺多少人都只是
相對于嬴政先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界人類歷史進程的名人中僅次于孔子大人物,所以他的是秉承“君子不蔽生歷來都被當作正人隱私,終于在史料
蔡倫15歲就很快成為主管,繼而皇后雖然有勢力卻當朝太子,竇皇后人取代,于是策劃上。此案由蔡倫主打,終于讓她們認還在“起訴書”中建,秦始皇一直被作為反面人物,原因經(jīng)焚書坑儒,修長城造成了無數(shù)老百皇的壞名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今日,他老人家基本上已經(jīng)是個正面
拘小節(jié)”,國人“大局觀”的提高是秦要原因,與他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績相“小節(jié)”而已。
生,蔡倫是小人物,然而他發(fā)明了影造紙術(shù),所以在美國暢銷書《影響世100名人》中,他排名第七,在中國,遠在秦始皇之前。正因為蔡倫并非生平事跡不會像秦始皇那樣透明,于人之善,不言人之惡”的原則,蔡倫先面人物。直到柏楊先生不斷偵探名中發(fā)現(xiàn),蔡倫其實是個壞東西。
入宮當了太監(jiān),或許因為智商較高,成為宮中實力派竇皇后的親信。竇沒有生兒子,宋貴人的兒子被立為生怕日后宮內(nèi)一把手的地位被宋貴了一起“巫蠱”案,誣陷宋貴人詛咒皇審,結(jié)果蔡公公對宋貴人姐妹嚴刑拷了罪。為了積極表現(xiàn)爭取進步,蔡倫議皇上判處宋貴人姐妹絞刑,最終宋氏姐妹含冤在牢里服毒自盡。多年以后,宋貴人的孫子漢安帝繼位,清算蔡倫的罪行,蔡公公當年曾經(jīng)整過人,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于是自己服毒了斷了。
蔡倫的人品不好,這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大局觀”又一次發(fā)揮了作用。許多人覺得蔡倫堪稱中國第一發(fā)明家,沖著他發(fā)明造紙術(shù)的歷史貢獻,冤殺區(qū)區(qū)兩個中年婦女實在只是“小節(jié)”。不少文人甚至很理解蔡倫,設身處地替他考慮,不順從竇皇后會怎樣?多半會被殺頭、至少流放,那么蔡公公就無法完成發(fā)明造紙術(shù)的大業(yè)了。如此一分析,蔡倫不僅無過,而且很明智,的確是個能成大事者。
“中國人寧可永不用紙,也不要有這種喪盡天良被閹割過的酷吏?!卑貤钤跁羞@樣說,似乎有些偏激,但這種偏激正是許多國人最缺乏的素質(zhì)。蔡倫不發(fā)明造紙術(shù),自然會有張倫、趙倫發(fā)明,中國人不可能沒有紙用,頂多是晚幾年而已。而視喪盡天良為“小節(jié)”,那么即便我們有再好的紙用,也寫不出錦繡文章。
甲午海戰(zhàn),北洋水師裝備不遜日本海軍,卻一敗涂地,歷史早已證明,“思想”比器物重要。沒有先進的人文思想,再大的“業(yè)績”終究會被歷史淘汰。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節(jié)?許多國人的誤區(qū)在于,用最原始的生物進化論去理解,而沒有考慮到人文思想的重要性。除了造紙術(shù),蔡倫還造出了中國第一把尚方寶劍,可是劍再鋒利,它本身并不能判定人間善惡,持劍之人有正義的思想才能保證尚方寶劍的正義。與最起碼的是非觀相比,決策修長城、發(fā)明造紙術(shù)都應該只是“小節(jié)”。
(摘自《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