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娟如 郭群 魏薇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黏膜下大肌瘤采取宮腔鏡與腹腔鏡治療的效果。方法:按照隨機取樣原則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診的子宮黏膜下大肌瘤患者80例進行研究,按照就診序號奇偶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奇數(shù)為腹腔鏡組,偶數(shù)為宮腔鏡組,分別采取腹腔鏡切除術、宮腔鏡切除術治療。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以上,比較療效。結(jié)果:官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月經(jīng)改善率、隨訪1年妊娠率與腹腔鏡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官腔鏡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肌層愈合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腹腔鏡組(P<0.05)。結(jié)論:子宮黏膜下大肌瘤患者采取宮腔鏡、腹腔鏡切除術治療均有一定效果,但宮腔鏡治療療效、安全性及恢復效果更好,值得借鑒。
關鍵詞:子宮黏膜下大肌瘤;宮腔鏡;腹腔鏡;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5)04—0025—03
子宮肌瘤屬于常見良性腫瘤疾病,好發(fā)于30歲及以上女性,在婦科就診疾病中為3%~5%,而黏膜下肌瘤發(fā)生率為子宮肌瘤的10%~15%,需加強重視。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大肌瘤屬于比較有效的方式,而臨床目前以宮腔鏡、腹腔鏡下肌瘤切除術應用最多,為了進一步比較這兩種手術方案的效果,我院進行了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取樣原則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診的子宮黏膜下大肌瘤患者80例進行研究,按照就診序號奇偶分為兩組,每組40例,奇數(shù)為腹腔鏡組,偶數(shù)為宮腔鏡組。所有患者有完整臨床資料,術前經(jīng)常規(guī)B超、宮腔鏡、腹腔鏡等檢查確診符合子宮黏膜下大肌瘤診斷標準。腹腔鏡組:年齡在23~54歲,均值(30.8±5.4)歲;病程1~41個月,均值(12.5±2.6)個月。宮腔鏡組:年齡在22~56歲,均值(30.5±5.9)歲;病程1~42個月,均值(12.8±2.3)個月。在前述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腹腔鏡組 本組患者按照腹腔鏡下肌瘤切除術治療,全麻后穿刺及建立氣腹,12~14 mmHg;于腹部作穿刺點4個,臍孔上緣為第l穿刺孔,將鏡頭置人觀察,其余孔則置人操作器械;切除前予以6u垂體后葉素處理州,后予以單極電凝鉤將瘤體至瘤核縱向切開,腫瘤采取大抓鉗提拉分離,然后用旋切器切為條形后取出;術后取出器械、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常規(guī)抗生素抗感染嘲。
1.2.2宮腔鏡組 本組患者采取宮腔鏡下肌瘤切除術治療,硬膜外麻醉后根據(jù)有無蒂分別處理,其中有蒂者將腫瘤包膜切開后于腫瘤外圍切片,切到適合體積后將其鉗出;而無蒂者則將腫瘤包膜切開后,將腫瘤切成碎片后取出。此外,對于內(nèi)突壁間肌瘤應結(jié)合B超結(jié)果深度切割。術后處理方式與腹腔鏡相同。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進行1年以上隨訪,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肌層愈合情況、術后月經(jīng)改善率,以及隨訪1年妊娠率,并對比分析。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EXCEL表格中,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x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用均數(shù)(x±s)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結(jié)果
2.1手術指標比較
宮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分別為(59.82±13.24)min、(31.05±5.41)ml,腹腔鏡組則依次為(62.04±11.27)min、(33.51±4.98)ml,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宮腔鏡組稍微低于腹腔鏡組。
2.2術后及隨訪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月經(jīng)改善率、隨訪1年妊娠率與腹腔鏡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宮腔鏡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肌層愈合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腹腔鏡組(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3討論
傳統(tǒng)手術治療子宮黏膜下大肌瘤以開腹肌瘤剔除術及子宮切除術等為主,這種方案有較好的視野,便于完全切除腫瘤,且切除子宮后可避免肌瘤復發(fā)。但是這種術式處理,對患者身心傷害極大,術后也恢復較慢,可能出現(xiàn)術后卵巢功能早衰、殘端卵巢綜合征等,為此逐漸被微創(chuàng)技術所取代。當前微創(chuàng)手術有腹腔鏡與宮腔鏡下肌瘤切除術兩種,創(chuàng)傷小、切口小、不會影響術后妊娠等,逐漸成為子宮肌瘤首選方案。
為了進一步比較腹腔鏡治療與宮腔鏡治療子宮黏膜下大肌瘤的效果,我院針對接診的80例該疾病患者按照就診序號分為宮腔鏡組與腹腔鏡組。從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兩種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月經(jīng)改善率、隨訪1年妊娠率上基本相當,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研究組稍優(yōu);宮腔鏡肌瘤切除術治療在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上明顯更短(P<0.05),而術后肌層愈合率則顯著更高(P<0.05)。腹腔鏡肌瘤切除術對于操作者鏡下縫合技術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操作不當極易出現(xiàn)術后出血、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疤痕子宮等并發(fā)癥。宮腔鏡肌瘤切除術治療相比腹腔鏡而言有更多優(yōu)勢,比如手術操作難度更小,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更輕;手術經(jīng)陰道便可完成,對腹腔內(nèi)環(huán)境的破壞更小,不會出現(xiàn)腹部手術疤痕;對子宮肌層的影響較小,使得術后肌層愈合率較高,且不會對妊娠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子宮黏膜下大肌瘤患者以官腔鏡手術治療最佳。
綜上所述,子宮黏膜下大肌瘤患者采取宮腔鏡、腹腔鏡切除術治療均有一定效果,但宮腔鏡治療療效、安全性及恢復效果更好,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