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現(xiàn)在的自己相比,回想十幾年前,還是毛頭小子的朱友誼,由家人做主選擇了從醫(yī),而“扎根土地”的想法在當時也如一顆無人問津的種子一樣埋在了心底。但他偏偏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從醫(yī)七年后,改行從事銷售工作,一做又是四年,從業(yè)務員到區(qū)域總代理,錢掙來掙去的,心里還是不踏實。
同期 朱友誼(開原市眾鑫合作社技術理事):當時感覺就是在迷茫中奔波。那時候剛結婚生子,父母年紀大了,還總是惦記在外地的我們。在外奔波了十一年,我也想給妻兒一個安穩(wěn)的家,想在父母身邊盡孝。所以,盡管迷茫,我還是選擇了回到老家,回到生我養(yǎng)我的這片土地。
回到老家后的朱友誼,在沒有找對穩(wěn)定產業(yè)之前,不敢輕易投資,因為他要“養(yǎng)家糊口”。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在工地做起了農民工。那時是2008年,正值房地產行業(yè)最紅火的時候,也是農民工最好賺錢的時候。打工一年后,他就貸款買了一個將近六十平米的房子,也算是給了妻兒一個遮風擋雨的安樂窩。盡管這樣,生活的壓力讓他心中所有的理想都成為了泡影,那顆“扎根土地”的種子一直被現(xiàn)實深深地壓在心底。不過,當時的朱友誼并沒有意識到,機會早在2007年就已經悄悄地來到了他身邊。
同期 朱友誼(開原市眾鑫合作社技術理事):2007年的時候,我還在外地做銷售。當時把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安頓在老家,為了方便和家人視頻聊天,就在老家安裝了寬帶。那時我家是我們村里第一個有電腦并安裝互聯(lián)網寬帶的。我妻子也是比較有想法的人,有一次我妻子在網上搜索農村致富項目,竟然對雜交大榛果產生了興趣。于是她就跑到本溪花了1500元買了100棵雜交大果榛子樹,半信半疑地栽了一畝地大(果)榛子。這也埋下了我后來投身榛子產業(yè)的一個伏筆。
同期 汪紅艷(朱友誼愛人):零八年的時候,有個鄰居種了一些野生榛子苗,種完之后還剩下不少,讓我?guī)兔υ诰W上賣一下,看看能不能賣出去。沒想到,發(fā)在網上以后還真賣出去了,后來打電話買苗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朱友誼的愛人是廣西人,對通過互聯(lián)網購買野生榛子苗農戶咨詢的問題也是“現(xiàn)學現(xiàn)賣”。在這個過程中,朱友誼的妻子發(fā)現(xiàn),全國野生榛子多數還處于原始自然生產狀態(tài),盡管有些專家學者有過技術研究和論文發(fā)表,但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沒有完全普及到眾多基層農戶那里,很多有榛子山的農民也都是聽說過,但是沒有用于實踐生產。尤其是野生榛子人工建園,大部分地區(qū)都沒有把這一產業(yè)當作一個好的項目去發(fā)展,更沒有一個科學的榛子生產技術規(guī)范。
同期 朱友誼(開原市眾鑫合作社技術理事):由于咨詢的人太多,專業(yè)問題我妻子又不懂,剛到東北跟鄉(xiāng)親們也不熟,我妻子就讓我向種植榛子的農戶去討教。為了給咨詢者一個科學答案,我開始研究起榛子來。在走訪了周邊很多高產榛子園、把自己家的山進行了帶狀墾復實驗、將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并進行分析和論證之后總結匯編成材料,我以“五一”這個網名將這些材料發(fā)表在網絡上。
2008年,榛子市場混等收購價格達到25~30元的歷史高峰。那一年大部分的榛農都大豐收,各地榛子山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開始形成了榛子園的買賣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榛子產業(yè)。新建榛園的榛苗需求開始增多。而當時在互聯(lián)網上賣野生榛子苗的也就兩三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到野生榛子苗售賣信息有90%以上是朱友誼的愛人發(fā)布的。從那時候開始,他們每天都會接到十多個咨詢電話,跟他們訂購榛苗的人也越來越多。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朱友誼和愛人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自己繁育榛子苗。從兩三畝到二三十畝再到上百畝,從自己小打小鬧到親戚鄰居也跟著他們一起繁育榛苗,朱友誼和他的愛人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大家的榛苗經紀人,他們的榛苗每年都不夠賣。這時候的朱友誼每天接到的咨詢電話數量猛增,已經無暇做其他事情。2013年,他決定專心發(fā)展榛子產業(yè)。
同期 朱友誼(開原市眾鑫合作社技術理事): 那時候我沒有資金,也沒有基地。正好那兩年政府非常重視發(fā)展“互聯(lián)網+農業(yè)”和農業(yè)轉型,鼓勵興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我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有大面積榛園的兄弟們一起成立了“開原市眾鑫榛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由我負責技術指導和種苗銷售,幾個合作伙伴也都按照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進行了分工。按照我的設計,我們共同規(guī)劃建設了當時全國最規(guī)范的帶狀園藝化(榛園),后來這個榛園被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評選為中國榛子生產示范基地。
同期 婁軼銘(鐵嶺市榛子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朱友誼同志是我們鐵嶺市榛子產業(yè)中堅力量的一個突出代表。他現(xiàn)在是眾鑫合作社的技術經理,主要負責技術工作。在這方面,他不僅給該合作社提出了技術方案,同時也把掌握的技術通過講課、指導傳播給鐵嶺市其他縣區(qū)。除這些外,還有友誼同志的奉獻精神,他為全市講課、指導技術都是無償的。
在2012年第三屆鐵嶺榛子節(jié)上,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榛子專業(yè)委員會對朱友誼收集整理的榛子生產技術相關資料給予了肯定,并把這些資料做了修正后刊登在榛子專業(yè)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2013年在大連舉辦的中國第二屆榛子技術研討會上,朱友誼的三篇經驗分享被這次研討會的論文集收錄,并被評為“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優(yōu)秀會員”和“中國經濟林協(xié)會2012—2013年度先進個人”。
偶然的機會,朱友誼加入了“遼寧省榛子交流群”,在那里他接觸到了省內其他地區(qū)的榛農,在互相交流中把自己學到的榛子生產技巧拿出來和群友們共同探討,還把心得發(fā)表在自己的QQ空間里,供網友們轉載和參考。與此同時,在他的建議下,中國榛子委員會也成立了“榛子委員會QQ群”;在這里,他又接觸到全國很多的林科院、果樹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而使自己在榛子種植與管理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上越來越科學。
2013年,朱友誼受邀到遼陽縣的各個鎮(zhèn)村進行了三十多場的義務技術分享,他的榛園帶狀墾復、榛園病蟲害防治和新建榛園規(guī)劃等技術得到遼陽縣眾多農戶的歡迎和應用。而“五一”這個名字在榛農和榛子產業(yè)里的名聲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朱友誼和他的兄弟們建立的示范榛園考察學習。
同期 朱凱(開原市眾鑫合作社監(jiān)事長):我們這個榛園每年接待上千人次的考察學習者,包括果樹研究院的研究員、林科院的專家和林業(yè)部門的領導,還有來自東北各地區(qū)的農戶。所有來參觀考察的人員,“五一”全部義務指導、講解,還多次被各地區(qū)的榛農和有關部門邀請去上門指導。他還義務組織榛農們開展各種現(xiàn)場觀摩會。
同期 盛樹艷(鐵嶺市林科院副院長):他(朱友誼)干什么事都要問個為什么,可以說在眾多榛子經營者中像朱友誼這樣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扎實的人屈指可數。
三年來,朱友誼去過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累計五十多個地區(qū)共計八萬余畝的榛園進行交流和學習。2015年,他的合作社被國家林業(yè)部評選為國家級林業(yè)專業(yè)示范社。現(xiàn)在,合作社的社員遍布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等地。合作社入社榛園2萬余畝,年產榛子600余噸,年產值1900余萬元。截至2015年年底,合作社共建成7處共3000余畝大型榛子園藝化管理產業(yè)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了周邊8萬余畝的榛園產業(yè)。
同期 崔永洪(四平市石嶺林場場長):我們之所以選擇與朱友誼合作,是我們石嶺林場、(四平市)鐵東區(qū)政府、四平市林業(yè)局多方考察的結果,是對他高標準建園理論的一種認同,是對朱友誼為人誠實守信的一種認同。朱友誼發(fā)表的《千萬不要用篩漏苗造林》的理論完全符合我們林業(yè)造林要使用良種壯苗的原則。他積極熱情的技術服務和誠懇的為人,也贏得了我們全體同志的認可,我們還期待在更廣闊的領域與朱友誼開展更高層次的合作。
從醫(yī)生、銷售、農民工到榛子產業(yè)帶頭人,從技術門外漢到平榛土專家,從創(chuàng)業(yè)到業(yè)成,經歷了各種身份角色的轉變和人生的起起落落,朱友誼始終堅守著“扎根土地”的初心。而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也是他心中多年不變的情結。去年,他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同期 朱友誼(開原市眾鑫合作社技術理事):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黨員,爺爺在我們村做了三十多年的村書記。爺爺經常跟我說,你是黨的孩子,黨是要帶領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一個人富不算成功,要能幫助更多的人富起來,做人才有價值。所以我一直銘記爺爺的教誨,把我們當地最有特色的榛子產業(yè)做大并推廣出去,幫助更多的人富起來,做一個有人生價值的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