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
案例背景:
幼兒園里職業(yè)體驗館建成了,左手右手體驗館就是其中之一。還記得上學期幼兒園裝修時,木工師傅的的叮叮當當活動常常引得我們孩子駐足觀看,甚至有的孩子躍躍欲試。在最初的體驗館設(shè)計時,我們就決定將木工活動引入到我們職業(yè)體驗的范圍。木工活動能鍛煉幼兒小型肌肉的發(fā)展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提高;孩子們確定一個設(shè)計方案的時候,他們要考慮作品的樣子和材料的選擇,這個過程讓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合作能力得以發(fā)展。這些技能有益于孩子們未來的成長。叮叮當當木工體驗活動就這樣應(yīng)運而生了。
案例描述:
第一樂章——木工坊初探
小班幼兒首次進入體驗館,他們對館內(nèi)的一切物品充滿著好奇。小班幼兒來到這里更多的是看和問,老師:“這個是什么?”老師:“那個是什么?”我們則忙著給孩子們一一解答各種物品的名稱和用法。小班孩子首次進館,參觀的孩子多,體驗的孩子少,孩子們對這一活動似乎不是很感興趣。
中班孩子初來左手右手體驗館,同樣是充滿好奇但不同于小班的是中班幼兒已經(jīng)幾乎不用教師做過多的講解,他們會自發(fā)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工具敲敲打打。中班的仔仔小朋友就是一個“全能”型幼兒的典型,初次來到體驗館,仔仔就挑了一塊最大的木板、一塊中等長度的木方,幾乎拿來了全部的工具開始敲打,我走過去好奇地問:“仔仔,你在做什么?”仔仔頭也不抬地說:“還沒完成呢?!蔽易R趣地走開了。過去好一會,有小朋友來借工具,說:“仔仔,我用用鋸子好嗎?”仔仔說:“我正在用著?!苯又闷鹆虽徸娱_始鋸那塊大木板,小朋友走開后仔仔又用錘子在木板上敲敲打打,直到我們離開,仔仔一直忘我地在進行著這項敲打活動。也許此時的仔仔在乎的不是最后的作品而是敲敲打打、叮叮當當這個過程。
大班幼兒可能因為年齡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的原因,在進行這項木工活動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大班此次來體驗館的幼兒中竟然有2名女生(因為很少有女生來嘗試),那2名女生對木工積木套組興趣濃厚,她們還不時地查看拼搭圖紙來完成她們新的創(chuàng)作。而另一組似乎是由一名設(shè)計師和一位助理組成,設(shè)計師一直在操作并不時吩咐助理去尋找所需要的物品,而助理似乎也很喜歡這項工作,樂此不疲地為設(shè)計師服務(wù)著。還有一組小朋友是臨時搭伴,其中一位小朋友敲打到一半時,釘子被敲彎了,失望地停在那里,旁邊一位小男孩看見了,走過來用錘子的楔形一端,想幫他們把歪掉的鉚釘拔了出來,可是因為力氣太小的原因而失敗,最后尋求了老師的幫助。在這里,教師無須強調(diào)紀律,無須介紹工具名稱和使用方法,無須牽線搭橋分好小組,更不需要去要求幼兒做什么樣的作品。幼兒會自發(fā)地找到自己的伙伴,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第二樂章——木工坊里樂趣多
小班寶貝再一次來到木工坊已經(jīng)是兩周之后了,兩周的時間里孩子和家長老師們在敲敲打打中已經(jīng)形成了部分構(gòu)造簡單的作品。作品盒里有小桌子、小黑板、大風車和一些還沒有完成的作品。這些造型簡單的作品對小班孩子來說可能是最好不過的參照模型了,我引導(dǎo)孩子進行觀察分解,做小黑板只需要一塊長方形的木片和兩塊小木方組成,為了安全起見我給小朋友們裁好了材料的尺寸,孩子們拿起錘子、釘子開始了敲敲打打的木工之旅。
中一班的一次木工體驗課中,兩名男孩在敲打釘子時,把釘子敲彎了,兩個同伴商量著如何把它拔出來。但思來想去,仍找不出解決方法。他們一會兒把材料反過來敲,一會兒用錘子楔形的一端去拔,但都無濟于事,急得滿頭大汗。后來,一名幼兒意識到這個錘子兩個角間的空隙太大,不適合用來拔這顆小釘子。于是,他到工具箱里找了一把小一點的錘子,輪流拔釘子最后終于拔出了釘子。兩個孩子為自己的這一聰明的舉動歡呼興奮。
每次去左手右手木工坊看孩子們的體驗活動都有一股莫名的激動,有時看見孩子們?yōu)榱诉x擇合適的材料,商量著、尋找著;有時看見他們賣力的敲敲打打而一時找不準位置,邊忙亂地敲錘子、邊調(diào)整著各種動作和位置;有時看見他們在操作的工程中閃現(xiàn)出新的火花而改變思路;有時看見他們因為困難而無奈地搖頭;有時看見與老師和家長志愿者商討著、合作著。
案例分析與教育措施:
1.木工活動是幼兒園里的一個新活動內(nèi)容,孩子們活動的興趣與持久性是關(guān)鍵。有的幼兒熱衷的是敲敲打打這個過程,對木工活動最后的結(jié)果沒有興趣,幾次的活動之后幼兒便不會再光顧這里。我們就得循序漸進地提出新要求、新創(chuàng)意點讓幼兒在已有的能力基礎(chǔ)上每次都有新的提高和發(fā)展,讓孩子感受“跳一跳摘桃子”的快樂。
2.在木工活動中我們更應(yīng)該把安全放在活動的首位。木工坊里的每一件工具都是金屬制品,每次的一起一落都存在著安全隱患,為了將這種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讓幼兒快樂地在木工坊里玩耍,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1)首先了解體驗館活動規(guī)則。工具的取放規(guī)則、使用規(guī)則、使用方法等讓幼兒熟知并掌握。(2)體驗館的禮貌要牢記。讓幼兒做到相互禮讓、不爭掙搶、輪流使用。(3)嚴格控制進館人數(shù),減少擁擠和碰撞的機率。(4)正確使用各種保護裝置。進館操作時穿戴好安全帽、工服、手套等,筑好安全每一道防線。
3.合理的場館布置,讓每一位幼兒愛上左手右手。場館材料投放做到豐富而又有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作品展示區(qū)不能少,展示區(qū)既為幼兒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又為其他幼兒提供了一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幼兒此次活動的認可又是對下次活動的延伸和繼續(xù)。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豐富體驗活動。自從開館以來已經(jīng)有多位家長進館指導(dǎo),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繼續(xù)充實力量讓更多更有經(jīng)驗的家長做我們的技術(shù)顧問,讓我們的體驗活動更好地開展。
木工體驗活動還在繼續(xù),在體驗活動中我們收獲的最大成果不是孩子們完成了多少件作品,而是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勇敢精神、合作意識、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體驗館里有紛爭、體驗館里有哭鬧,但體驗館里也有和諧的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呼哧呼哧的拉鋸聲和幼兒們嘻嘻哈哈的說笑聲,他們奏響了左手右手木工坊里特有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