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蓉
看央視播出的舌尖上的浪費,有些人不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個道理,如此糟蹋糧食??粗@些報道,我不由悲從心來。小時候常聽奶奶說,治家有如針挑土,敗家有如水推沙。
回想童年趕上了“大躍進”,1958年吃食堂飯,浮夸之風盛行,糟蹋的糧食不計其數(shù),叫人看著就心疼。緊接著就是三年自然災害,造成全國性的饑困。
1964年農業(yè)學大寨,1968年我們公社里組織大隊干部去大寨參觀,我也去了。我們到農民家去參觀,發(fā)現(xiàn)家家灶頭邊都放上一個陶罐,我好奇地詢問,他們給我們解釋說,按定量稱好了一頓飯要下的糧米,臨下鍋時再抓出一把放進陶罐里,一頓飯一人也就是少吃一口,一年下來卻能攢出一斗多糧食。原來大寨人就是如此節(jié)儉,才保證了人人能渡過糧食緊缺的難關。
從大寨回來以后,我也在灶邊放一個碗,煮飯時就從定量中抓出一把米,我們一天煮三頓飯,早上抓一把,中午抓一把,晚上再抓一把。如此一日就能節(jié)約出二兩,一年下來就是七十多斤。這樣,如果有客人來,吃飯問題我就在節(jié)約出的米里解決,不會再感到窘迫了。
如今我偶爾進飯館吃飯,只要二兩米飯和一個菜。旁邊的年輕人看我吃得如此簡單,都用眼睛瞟著我竊竊議論:“這些老人都有退休金,還吃得那么節(jié)約,有一天腿一伸……”其實我并非嚴苛自己,而是足夠了,為什么非要裝闊氣剩下一些呢?現(xiàn)在年輕人聚會,總是擺滿滿一桌菜,啤酒瓶子堆滿地,??吹匠钥鸵讶?,滿桌的好菜好飯還剩一多半。
老人們常說,珍惜什么有什么,享福過了火,就要折福。我們的國家還沒到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還有些同胞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著,我們國家還沒有實現(xiàn)全面小康,我們怎么能如此暴殄天物、浪費糧米而不心疼?
每當我看到餐桌上這些浪費現(xiàn)象,真想大哭一場。
【原載2016年11月10日《今晚報·副刊》】
題圖 / “吃不了,兜著走” / 劉二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