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云龍縣靈長類種群時空動態(tài)變化

        2016-12-09 09:57:02王浩瀚張淑霞許澤明肖文丁偉許路艷王俊偉
        四川動物 2016年6期
        關鍵詞:云龍縣舊州靈長類

        王浩瀚, 張淑霞, 許澤明, 肖文, 丁偉, 許路艷, 王俊偉

        (1. 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2. 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明650091;3. 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西寧810008; 4. 曲靖師范學院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云南曲靖655011)

        ?

        云龍縣靈長類種群時空動態(tài)變化

        王浩瀚1, 2, 張淑霞1**, 許澤明3, 肖文1*, 丁偉4, 許路艷4, 王俊偉1

        (1. 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2. 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明650091;3. 青海師范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西寧810008; 4. 曲靖師范學院生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云南曲靖655011)

        靈長類動物是世界上較瀕危的動物類群之一,掌握靈長類的分布及其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為保護行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資料。通過改良的社區(qū)訪問調查,首次對滇西北云龍縣境內集中分布的6種靈長類動物(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bieti、菲氏葉猴Presbytisphayrei、紅面短尾猴Macacaarctoides、普通獼猴M.mulatta、熊猴M.assamensis和藏獼猴M.thibetana)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分布和數(shù)量進行了調查,共訪查了11個鄉(xiāng)鎮(zhèn)240個自然村,獲得968條有效信息。結果表明,云龍縣靈長類基本呈斑塊狀、非連續(xù)性分布,其生境被瀾滄江、沘江等河流和村落、交通網(wǎng)絡分割。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6種靈長類共消失了62個種群約3 720只個體,種群數(shù)量下降率為60%~90%。綜合分析云龍縣各靈長類物種消失的時間、空間格局,發(fā)現(xiàn)1980—1990年代是靈長類動物種群消失最多且最快的時期,而各鄉(xiāng)鎮(zhèn)靈長類物種的消失斑塊數(shù)與當?shù)厝丝谠鲩L率呈顯著正相關,人類大面積砍伐森林和捕獵導致了云龍縣靈長類種群的快速消失。生境保護,尤其是對現(xiàn)存成熟森林的保護,將對云龍縣現(xiàn)有靈長類動物的保護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動態(tài)變化;時空;消失特征;靈長類;種群;云龍縣

        靈長類動物是世界上較瀕危的動物類群之一,云南省是中國靈長類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馬世來,王應祥,1988),共計15種,分屬于懶猴科Lorisidae、猴科Cercopithecidae和長臂猿科Hylobatidae,占中國靈長類物種總數(shù)(21種)的83%(張榮祖,1997),這些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西北和滇東南森林保存較完好的偏遠山區(qū),生境狹窄且多呈斑塊狀(廖瓊,2008)。近年來,伴隨云南省偏遠山區(qū)人口增加和經(jīng)濟發(fā)展,山區(qū)耕地和高山牧場不斷擴張,交通網(wǎng)絡大面積覆蓋,靈長類棲息地開始不斷退縮,靈長類在有些地區(qū)已經(jīng)滅絕或瀕臨滅絕(Xiaoetal.,2003)。掌握靈長類分布和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為開展有效的保護行動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是當務之急。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地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豐富區(qū),為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bieti最南端種群所在地,2004年報道云龍縣龍馬山的猴群數(shù)量為85只(金朝光等,2013),但種群數(shù)量現(xiàn)狀不明。同時,初步訪查發(fā)現(xiàn)云龍縣還有菲氏葉猴Presbytisphayrei、紅面短尾猴Macacaarctoides、普通獼猴M.mulatta、熊猴M.assamensis和藏獼猴M.thibetana等其他5種靈長類分布。為摸清以黑白仰鼻猴為旗艦種的6種靈長類動物在云龍縣內的數(shù)量和分布動態(tài)變化,本研究對云龍縣內植被保存尚好的鄉(xiāng)鎮(zhèn)進行社區(qū)訪問調查,試圖描述云龍縣現(xiàn)有靈長類的種類、數(shù)量和分布現(xiàn)狀,同時通過云龍縣靈長類數(shù)量和分布區(qū)的歷史動態(tài)變化,揭示其主要致危因素,提出保護意見和建議。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點

        云龍縣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地處滇西縱谷區(qū),地理坐標98°52′~99°46′E,25°28′~26°23′N,東西寬60 km,南北長73.5 km,總面積4 373 km2。境內最高海拔3 663 m,最低海拔730 m,相對高差2 933 m。地貌主要有高山峽谷、中山谷地、河流階地、山麓洪積扇、高原夷平面5種類型。境內河流呈南北走向,分屬瀾滄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具有冬春干暖、夏秋雨濕、干涼風同季、雨熱同期、寒溫熱具備、干暖濕兼有、東西差異明顯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溫度15.9 ℃,最冷月平均溫度7.5 ℃,最熱月平均溫度22 ℃。極端最低溫度-4.2 ℃,極端最高溫度34.3 ℃。年平均降水量700 mm,全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114.9 h(蘇勇飛,2006)。

        1.2 調查方法

        根據(jù)Google Earth和現(xiàn)有的地形圖統(tǒng)計調查區(qū)的植被信息,以植被覆蓋度較高的區(qū)域為重點調查區(qū)。根據(jù)林業(yè)站、保護區(qū)等部門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對重點調查區(qū)進行修正和補充(民建鄉(xiāng)植被覆蓋率較低,因此不在調查范圍內)。考慮到瀾滄江對靈長類種群的天然阻隔作用,調查區(qū)分為瀾滄江東岸片區(qū)和瀾滄江西岸片區(qū),共涉及云龍縣11個鄉(xiāng)鎮(zhèn)240個自然村(圖1)。2014年5—7月,在當?shù)叵驅У膮f(xié)助下,逐村開展針對靈長類的訪查工作,訪查對象為老人、曾經(jīng)的獵人、因放牧或其他原因經(jīng)常上山的人。主要詢問受訪者是否見過靈長類物種,如有,通過照片辨認并確定物種,同時請受訪者在筆記本電腦上利用Google Earth Portable軟件緩存數(shù)據(jù)查看村莊周邊的3D地形圖,描述目擊靈長類群體的時間、位置、種群大小,并當場標注。后通過ArcGIS 10.0分析得到靈長類分布信息。這種改良后的訪查方法已成功應用于地形復雜的獨龍江流域羚牛的種群數(shù)量及分布調查(張利祥等,2014)。

        通過各調查區(qū)內最后一次目擊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種類和數(shù)量,確定云龍縣現(xiàn)有靈長類物種的種類、分布區(qū)及種群大小。通過同一調查區(qū)多次目擊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位置和猴群大小,確定相應種群的歷史分布和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在每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中各選取1個較為接近林線的村莊,利用這些村莊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人口數(shù),計算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平均人口增長率,再利用SPSS 13.0(以各鄉(xiāng)鎮(zhèn)的靈長類消失斑塊數(shù)和對應的人口增長率為雙變量,相關系數(shù)為Pearson,顯著性檢驗為雙側檢驗)分析20世紀50年代至今,各鄉(xiāng)鎮(zhèn)的靈長類消失斑塊數(shù)與對應人口增長率的相關性。

        2 結果

        2.1 歷史及現(xiàn)有分布

        本次調查共涉及11個鄉(xiāng)鎮(zhèn)240個自然村。獲得6種靈長類物種的訪查信息968條,其中黑白仰鼻猴19條、菲氏葉猴122條、紅面短尾猴156條、普通獼猴328條、熊猴181條、藏獼猴162條。6個物種的歷史及現(xiàn)有數(shù)量及分布分別描述如下。

        圖1 研究區(qū)概況圖

        2.1.1 黑白仰鼻猴 歷史上黑白仰鼻猴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和沘江之間的檢槽鄉(xiāng)龍馬山(20世紀60年代約340只)、舊州鎮(zhèn)(20世紀70年代約30只)、諾鄧鎮(zhèn)(20世紀70年代約30只)、表村鄉(xiāng)天子山(20世紀80年代約30只),合計4個種群,共有約430只?,F(xiàn)有黑白仰鼻猴種群僅1群,分布在蘭坪縣和云龍縣交界處檢槽鄉(xiāng)的龍馬山,數(shù)量約150只(圖2)。

        2.1.2 菲氏葉猴 瀾滄江西岸為山勢陡峭的碧羅雪山,人類活動較少,因此靈長類動物及其棲息地受到的干擾較東岸少,現(xiàn)有的菲氏葉猴種群幾乎從歷史上一直延續(xù)至今,種群數(shù)量變化不大,主要分布在瀾滄江西岸的漕澗鎮(zhèn)(1群約30只)、舊州鎮(zhèn)(4群約80只)、苗尾鎮(zhèn)(1群約12只)、表村鄉(xiāng)(4群約43只),合計10群約165只;瀾滄江東岸沒有菲氏葉猴分布(圖3)。

        圖2 云龍縣黑白仰鼻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圖3 云龍縣菲氏葉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2.1.3 熊猴 歷史上熊猴在瀾滄江東岸和西岸均有分布,東岸主要分布在諾鄧鎮(zhèn)(2群約90只)、白石鎮(zhèn)(1群約40只)、長新鄉(xiāng)(1群約30只)、關坪鄉(xiāng)(3群約90只)、舊州鎮(zhèn)(1群約60只),小計8群約310只;西岸主要分布在舊州鎮(zhèn)(3群約90只)、表村鄉(xiāng)(3群約70只),小計6群約160只;歷史上云龍縣共計分布有14群約470只熊猴。

        現(xiàn)存熊猴僅分布在瀾滄江東岸的諾鄧鎮(zhèn)(1群約30只)、舊州鎮(zhèn)(1群約20只),小計2群約50只;瀾滄江西岸分布在舊州鎮(zhèn)(3群約90只)、表村鄉(xiāng)(3群約70只),小計6群約160只;云龍縣現(xiàn)存熊猴共計8群約210只(圖4)。

        圖4 云龍縣熊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Fig.4 The historical (left) and present (right) distribution ofMacacaassamensisin Yunlong county

        圖5 云龍縣藏獼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2.1.4 藏獼猴 歷史上藏獼猴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東岸的白石鎮(zhèn)(1群約40只)、長新鄉(xiāng)(1群約40只)、舊州鎮(zhèn)(1群約50只)、表村鄉(xiāng)(1群約70只),小計4群約200只;西岸主要分布在舊州鎮(zhèn)(2群約50只)、表村鄉(xiāng)(4群約75只),小計6群約125只;歷史上藏獼猴在云龍縣共計10群約325只。

        現(xiàn)存藏獼猴僅分布在瀾滄江東岸的表村鄉(xiāng)(1群約20只),小計1群約20只;西岸主要分布在舊州鎮(zhèn)(2群約50只)、表村鄉(xiāng)(4群約75只),小計6群約125只;云龍縣現(xiàn)存藏獼猴共計7群約145只(圖5)。

        2.1.5 紅面短尾猴 歷史上紅面短尾猴在云龍縣瀾滄江東、西岸均有分布,瀾滄江東岸主要分布在白石鎮(zhèn)(2群約110只)、檢槽鄉(xiāng)(1群約50只)、關坪鄉(xiāng)(1群約80只)、寶豐鄉(xiāng)(3群約200只)和舊州鎮(zhèn)(1群約50只),小計8群共約490只;瀾滄江西岸主要分布在漕澗鎮(zhèn)(4群約90只)、舊州鎮(zhèn)(3群約140只)、表村鄉(xiāng)(3群約90只),小計10群約320只;歷史上紅面短尾猴在云龍縣共計18群約810只。

        現(xiàn)有紅面短尾猴分布在瀾滄江東岸和西岸,在瀾滄江東岸白石鎮(zhèn)(1群約30只)、檢槽鄉(xiāng)(1群約10只)、關坪鄉(xiāng)(1群約30只)、寶豐鄉(xiāng)(1群約40只)

        和舊州鎮(zhèn)(1群約30只),小計5群約140只;西岸分布在漕澗鎮(zhèn)(4群約90只)、舊州鎮(zhèn)(3群約140只)、表村鄉(xiāng)(3群約90只),小計10群約320只;云龍縣現(xiàn)有紅面短尾猴共計15群約460只(圖6)。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天池自然保護區(qū)綜合考察中,云南師范大學楊士劍教授曾在龍馬山老仙廠自然村,從一位獵人手中獲得一皮張,后經(jīng)鑒定為短尾猴(鄧可,2013),但該記錄顯然超出了短尾猴的地理分布與生態(tài)分布范圍(Fooden,1990)。

        圖6 云龍縣紅面短尾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2.1.6 普通獼猴 歷史上普通獼猴在云龍縣瀾滄江東、西岸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分布。東岸主要分布在諾鄧鎮(zhèn)(8群約550只)、白石鎮(zhèn)(9群約390只)、檢槽鄉(xiāng)(13群約710只)、團結鄉(xiāng)(8群約340只)、長新鄉(xiāng)(7群約170只)、關坪鄉(xiāng)(7群約360只)、寶豐鄉(xiāng)(8群約520只)、舊州鎮(zhèn)(4群約130只)、苗尾鎮(zhèn)(2群約80只)、表村鄉(xiāng)(5群約210只),小計71群約3 460只;西岸主要分布在漕澗鎮(zhèn)(2群約80只)、舊州鎮(zhèn)(5群約240只)、表村鄉(xiāng)(3群約130只),小計10群約450只;歷史上云龍縣分布的普通獼猴共計81群約3 910只。

        現(xiàn)在普通獼猴仍然為云龍縣現(xiàn)有靈長類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在瀾滄江東、西岸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分布。東岸主要分布在諾鄧鎮(zhèn)(1群約90只)、白石鎮(zhèn)(1群約50只)、檢槽鄉(xiāng)(7群約250只)、團結鄉(xiāng)(3群約70只)、長新鄉(xiāng)(2群約70只)、關坪鄉(xiāng)(2群約70只)、寶豐鄉(xiāng)(3群約60只)、舊州鎮(zhèn)(2群約60只)、苗尾鎮(zhèn)(1群約40只)、表村鄉(xiāng)(1群約50只),小計23群約810只;西岸主要分布在漕澗鎮(zhèn)(2群約80只)、舊州鎮(zhèn)(5群約240只)、表村鄉(xiāng)(4群約130只),小計11群約450只;云龍縣現(xiàn)存普通獼猴共計34群約1 260只(圖7)。

        2.2 云龍縣靈長類消失規(guī)律

        20世紀50年代云龍縣共分布有6個靈長類物種約137個種群,個體數(shù)量約6 110只;現(xiàn)在云龍縣仍分布有6個物種,但種群數(shù)量已下降為約75個,個體數(shù)量下降為約2 390只。20世紀50年代至今,靈長類動物在瀾滄江西岸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不大。而在瀾滄江東岸分布的5種靈長類中,藏獼猴消失了3個種群約180只個體,占20世紀50年代瀾滄江東岸總個體數(shù)的90.00%;熊猴消失了6個種群約260只個體,占20世紀50年代瀾滄江東岸總個體數(shù)的83.87%;普通獼猴消失了48個種群約2 650只個體,占20世紀50年代瀾滄江東岸總個體數(shù)的76.59%;紅面短尾猴消失了3個種群約350只個體,占20世紀50年代瀾滄江東岸總個體數(shù)的71.43%;黑白仰鼻猴消失了3個種群約280只個體,占20世紀50年代瀾滄江東岸總個體數(shù)的65.12%(表1)。

        圖7 云龍縣普通獼猴歷史(左)與現(xiàn)今(右)分布對比圖

        對比各物種消失片區(qū)的時間分布(圖8)發(fā)現(xiàn),靈長類的消失時間并不同步,且不同年代的消失強度不同,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是云龍縣靈長類種群消失的高峰期,藏獼猴全部消失于20世紀80年代,普通獼猴的種群數(shù)量在這一時期下降最快。本次訪查發(fā)現(xiàn)早期消失的靈長類種群沒有恢復的痕跡。在瀾滄江東岸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消失的62個種群共約3 460只個體中,按每種靈長類的不同消失時間可以將其劃分為62個消失片區(qū),其中,20世紀50年代消失1個片區(qū),約占消失總片區(qū)數(shù)的1.61%;20世紀60年代消失3個片區(qū),約占4.84%;20世紀70年代消失10個片區(qū),約占16.13%;20世紀80年代消失24個片區(qū),約占38.71%;20世紀90年代消失17個片區(qū),約占27.42%;21世紀00年代消失5個片區(qū),約占8.06%;2010年至今消失2個片區(qū),約占3.23%。

        表1 云龍縣各鄉(xiāng)鎮(zhèn)靈長類動物分布及數(shù)量變化

        注: A. 歷史分布, B. 現(xiàn)今分布。

        Notes: A.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B. present distribution.

        在空間上,云龍縣靈長類消失片區(qū)與各鄉(xiāng)鎮(zhèn)的人口數(shù)及農業(yè)人口數(shù)沒有明顯關系,消失最密集的區(qū)域多分布在交通通達性較好、人類活動較頻繁、植被覆蓋較差的鄉(xiāng)鎮(zhèn),而云龍?zhí)斐貒壹壸匀槐Wo區(qū)和可達性較差的碧羅雪山內的消失片區(qū)較少。瀾滄江東岸各鄉(xiāng)鎮(zhèn)的靈長類物種消失片區(qū)數(shù)與其對應的人口增長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R=0.837,P=0.003<0.01)(圖9)。

        圖8 云龍縣靈長類動物種群的消失年代構成

        3 討論

        3.1 云龍縣黑白仰鼻猴種群保護的重要性

        云龍縣分布的6種靈長類動物中,黑白仰鼻猴為分布最狹窄的物種,全世界僅分布于我國橫斷山區(qū)的云嶺山系(Longetal.,1994),其瀕危程度最高,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云龍縣現(xiàn)有黑白仰鼻猴種群數(shù)量約為150只,與該物種其他已知數(shù)量的種群(芒康縣米卡拉群約50只;德欽縣巴美群約50只、阿東群約50只、義用群約50只;維西縣響古箐群約200只、攀天閣群約30只、白濟訊群約30只;麗江幣金絲廠群約50只;蘭坪縣富合山群約80只)(丁偉等,2003)相比,為較大種群,加上該種群分布于該種分布區(qū)的最南端,具有重要的地理保護意義。歷史上云龍縣內黑白仰鼻猴的種群數(shù)量約為430只,現(xiàn)其種群數(shù)量減少過半(分析結果中黑白仰鼻猴消失的個體數(shù)量最少,是由于2003年天池保護區(qū)成立后加強黑白仰鼻猴種群的保護,種群數(shù)量得到明顯恢復的結果),加上其他靈長類的種群個體消失數(shù)量都在半數(shù)以上,說明云龍縣靈長類動物數(shù)量下降明顯,因此云龍縣內以黑白仰鼻猴為首的靈長類亟待保護。

        圖9 云龍縣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增長率與靈長類消失片區(qū)數(shù)散點圖

        3.2 云龍縣靈長類基本呈斑塊狀和非連續(xù)性分布

        云龍縣現(xiàn)有靈長類分布有向植被覆蓋較好區(qū)域集中的趨勢,例如在云龍?zhí)斐貒壹壸匀槐Wo區(qū)內集中分布了4種靈長類。種群數(shù)量最大、食譜較廣的普通獼猴廣泛分布于瀾滄江東、西岸;種群數(shù)量較小或食譜較窄的其他靈長類則呈區(qū)域性分布,例如黑白仰鼻猴僅分布在瀾滄江和沘江之間的狹長區(qū)域;菲氏葉猴僅分布在地形比較復雜的瀾滄江西岸碧羅雪山區(qū)域;紅面短尾猴和熊猴主要分布在植被覆蓋較好的區(qū)域;藏獼猴僅分布于瀾滄江兩岸地形比較復雜的區(qū)域。在上述分布區(qū)內,各靈長類呈非連續(xù)性斑塊狀分布,其生境被瀾滄江、沘江等河流和村落、交通網(wǎng)絡分割。

        3.3 捕獵和生境破壞對云龍縣靈長類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綜合影響

        通過分析得知,云龍縣獵殺靈長類事件主要發(fā)生在20世紀50—90年代,那時保護區(qū)尚未建立或建立后管理工作尚未步入正軌,居民的生活水平較低,靈長類動物為居民的蛋白質食物來源之一。在商業(yè)利潤的驅使下,1995—2000年還發(fā)生過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捕殺事件,每次捕殺的個體數(shù)量在30只左右,共計7次。20世紀80—90年代是云龍縣“包產到戶”的時期,大面積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靈長類棲息地破壞最為嚴重,在生境破壞和捕獵的綜合影響下,靈長類消失速率達歷史最大值。消失的空間格局揭示靈長類消失最多的區(qū)域也是人口增長速率最快、人類對森林資源利用強度較高且地域集中的區(qū)域。向左甫等(2004)也認為農村人口增長、農業(yè)發(fā)展和偷獵行為是云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非人靈長類的威脅因素。

        雖然獵殺對種群的負面影響在靈長類種群滅絕歷史上不容忽視,但隨著保護區(qū)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民眾保護意識的增強,大規(guī)模獵殺事件已經(jīng)不會發(fā)生,雖然零星偷獵對極小種群來說也有顯著影響(貝利 JA,1991;艾懷森,1999),但其強度對當今云龍縣靈長類種群生存來說不是關鍵影響因素。而高度破碎化的生境使猴群孤立分布,對黑白仰鼻猴的種群數(shù)量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Ding & Zhao,2004)。因此,生境保護,尤其是保護成熟森林及恢復生境走廊對于云龍縣靈長類動物的保護將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致謝:感謝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訪問調查過程中提供的熱心幫助和保護區(qū)相關資料,同時感謝保護區(qū)內的3位向導(張志云、李詩文和李澤軒)在此過程中的陪伴和協(xié)助。

        艾懷森. 1999. 高黎貢山地區(qū)的傈僳族狩獵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J]. 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 11(1): 75-80.

        貝利 JA(著), 范志勇, 宋延齡(譯). 1991. 野生動物管理學原理[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27-229.

        鄧可, 張利周, 李權, 等. 2013. 云南天池自然保護區(qū)獸類資源調查[J]. 四川動物, 32(3): 458-463.

        丁偉, 楊士劍, 劉澤華. 2003. 生境破碎化對黑白仰鼻猴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J]. 人類學學報, 22(4): 338-344.

        金朝光, 楊士劍, 李發(fā)良. 2013. 龍馬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bieti)夜宿地選擇研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3(5): 71-78.

        廖瓊. 2008. 云南現(xiàn)生靈長類猴科簡述與分布[J]. 科技信息, (9): 226.

        馬世來, 王應祥. 1988. 中國靈長類的分布、現(xiàn)狀與保護[J]. 獸類學報, 8(4): 250-256.

        蘇勇飛. 2006. 云龍縣森林資源現(xiàn)狀及可持續(xù)經(jīng)營對策探討[J]. 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 31(增刊): 33-36.

        向左甫, 霍晟, 馬曉峰, 等. 2004. 黃蓮山自然保護區(qū)非人靈長類現(xiàn)狀和生存威脅因素[J]. 生態(tài)學雜志, 23(4): 168-171.

        張利祥, 白洪斌, 豐志全, 等. 2014. 獨龍江流域羚牛的種群、分布和保護[J]. 四川動物, 33(4): 493-496.

        張榮祖. 1997. 中國哺乳動物分布[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84-187.

        Ding W, Zhao QK. 2004.Rhinopitheeusbietiat Tacheng, Yunnan: diet and daytime activ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5(3): 583-598.

        Fooden J. 1990. The bear macaque,Macacaarctoide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19: 607-686.

        Long YC, Kirkpatrick CR, Zhong T,etal. 1994. Report on the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and ecology of the Yunnan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bieti)[J]. Primates, 35: 241-250.

        Xiao W, Ding W, Cui LW,etal. 2003. Habitat degradation ofRhinopithecusbietiin Yunna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4(2): 390-397.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Change of Primate Population in Yunlong County

        WANG Haohan1, 2, ZHANG Shuxia1**, XU Zeming3, XIAO Wen1*, DING Wei4, XU Luyan4, WANG Junwei1

        (1. Institute of Eastern-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Province 671003, China;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3.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4.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Province 655011, China)

        Primate is one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in the world. Know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opulation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primates may provide necessary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action. Improved interview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6 primate species (Rhinopithecusbieti,Presbytisphayrei,Macacaarctoides,M.mulatta,M.assamensisandM.thibetana) date from the 1950s. Totally 968 vali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40 villages of 11 tow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habitats of primates were discontinuous and patchy, and interrupted by big rivers, villages and traffic networks; 2) A total of 3 720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62 populations of the 6 investigated species were disappeared, and the decline rate of population size varying from 60% to 90%; 3)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primates disappeared in Yunlong county showed that the fastest disappearing speed of the most population was during the 1980s to 1990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nse human activity; 4) Deforestation and hunting had led to the rapid disappearance of primates in Yunlong county. Habitat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th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old-growth forest, may contribute to protect the existing primates in Yunlong county in the future.

        dynamics chang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appearing pattern; primates; population; Yunlong county

        2016-04-25 接受日期:2016-08-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60149; 31260145)

        王浩瀚(1988—),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動物學, E-mail:haohan016823@sina.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研究員, E-mail:xiaow@eastern-himalaya.cn

        10.11984/j.issn.1000-7083.20160098

        Q959.8; Q958.1

        A

        1000-7083(2016)06-0801-09

        **同等責任通信作者, 助理研究員, E-mail:sx01.zhang@gmail.com

        猜你喜歡
        云龍縣舊州靈長類
        靈長類生物醫(yī)學前沿探索中的倫理思考
        科學與社會(2021年4期)2022-01-19 03:29:50
        云南白族古鹽村的歷史變遷與文化遺產保護——基于大理州云龍縣順蕩村的田野調查
        創(chuàng)造(2020年7期)2020-12-28 00:48:26
        安順舊州:時光里的古鎮(zhèn)
        當代貴州(2020年4期)2020-06-08 02:59:52
        中國靈長類動物一覽表
        森林與人類(2016年7期)2016-08-11 07:08:02
        為什么人們都說猴子聰明?
        風景這邊獨好
        ——安順舊州浪塘村掠影
        當代貴州(2015年23期)2015-06-13 09:52:17
        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
        舊州 存封千年的黔中佳釀
        當代貴州(2012年21期)2012-11-02 01:48:52
        走過舊州且蘭故地
        當代貴州(2009年16期)2009-11-13 03:53:28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丰满少妇xxxx性|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综合|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国产青青草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五码一区二区三区地址|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有码|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日本久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国产精成人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在线播放| 国产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1精品日韩午夜福利| 亚洲素人日韩av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网站|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2021| 青青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老少交欧美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日本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