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
在壓力面前,人們要么苦苦支撐,要么選擇放棄。我過去習慣于選擇前者,“再堅持堅持,天下沒有過不去的坎”,堅持的結果,我的人生的確有收獲,18歲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某重點大學。然而,苦苦堅持也讓我的人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身心疲憊,特別是進入大學后,在與全國各地的狀元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失去了原來所有的優(yōu)勢,成績直線下降,那種沮喪和無助的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面對人生的困局,到底是放棄還是堅守?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因為抑郁找到心理咨詢師馮大榮老師,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答案。
接受老師的咨詢,老師先把我的思緒帶回到童年。同所有的孩子一樣,童年的我也有一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在困難和失敗面前從未退縮。同時,我內(nèi)心寧靜和諧、快樂無比,什么游戲好玩就玩什么。與人相處也沒有任何局限,任何人都能成為我的朋友。那時,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這些好奇恰恰隱含著我對科學與真理的濃厚興趣。那個時候,我做事情的動力來源于我對這個未知世界的熱愛,因為興趣讓我前行,自然也就不需要苦苦支撐,更沒有放棄之說。
“我們長大了,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閱歷,理應說我應該更加快樂和灑脫,但事實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呢?”老師啟發(fā)我探索自己的人生。
長大了,我經(jīng)常唉聲嘆氣,很多曾經(jīng)感興趣的事情因為害怕失敗,害怕被人嘲笑,都選擇了放棄;與女同學之間也變得不自然了,距離太近擔心男女授受不親,距離太遠了又覺得生分;我的朋友也變少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是我交友的現(xiàn)狀。
“一個幸福而充滿好奇的自己,轉(zhuǎn)瞬間就變得壓力山大,并伴隨著遲鈍和木訥,這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老師引導我繼續(xù)探尋內(nèi)心。
老師教我坐禪,突然內(nèi)心涌動著一股焦慮,瞬間,我哭了,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一樁往事。
那時候,我上小學三年級,因為家里窮被鄰居瞧不起,媽媽傷心地哭了,媽媽拉著我的手說:“孩子,一定要給家里爭光,千萬不要被別人看不起!”為了不讓媽媽傷心,小小年紀的我暗暗下定決心,“你們走著瞧,我一定要超過你們!”從此,我的人生有了壓力,為了超過他人,我必須苦苦支撐。
這件事逐漸淡出了我的意識而深入到潛意識,讓我無從知曉是什么原因把我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再加上泛化的作用,原來只想超過鄰居讓媽媽贏得尊嚴,逐漸發(fā)展到我需要超過我同學、朋友,于是,人生由一事驚心變成了事事驚心。
隨之而來的變化是,我的人生就猶如一場馬拉松賽跑,這種賽跑有起點,但永遠沒有終點,我不可能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因為我始終無法達到所有人設定的標準!但是可憐的我卻不知道人生為什么是這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曾經(jīng)掩耳盜鈴,把苦苦堅持的人生粉飾為陽光與積極!把放棄的人生美化為“換一種活法而已”!想到這些,我號啕大哭,“這些年來,我太苦了!”
從那以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我慢慢地改,我開始嘗試原諒他人;同時,我經(jīng)常暗暗地同自己說我現(xiàn)在學習不是為了超越他人,我是為了愛,愛自己、愛家人、愛這個社會。逐漸地,我的內(nèi)心開始從過去的喧囂恢復到童年的寧靜和快樂。
接受老師的咨詢還讓我找到了困擾我人生的答案,人生不是在苦苦支撐和放棄中做單選,當一顆污染的心重新回到她最初純潔而善良的樣子,幸福與成功就可以兼得。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人為學的道理,在于發(fā)現(xiàn)和彰顯內(nèi)心那個光明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