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問題解決中的數(shù)學策略
——以北師大版三年級“加與減”為例
□王林
說到策略,小朋友可能覺得有些難度:我才三年級,和我談什么策略,是不是有些早了?哈哈,其實你早就用上了策略,不信?讓事實來說話,請看下面的例子。
1.帶著符號搬家
例1.動物學校開展捐款活動。猴子一班捐了168元,猴子二班捐了135元,猴子三班捐了122元。猴子們一共捐了多少元?
[分析與解]讀完題目,是不是覺得挺容易的?把猴子們捐錢的總數(shù)算出來不就行了嗎?是的,沒錯!關鍵是你怎么算呢?
計算時可以這樣算:168+135+122=168+122+135=290+ 135=425(元)。把122連同它前面的“+”一同移到前面,與168相加,68與22湊成整十數(shù),再與135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記?。簲?shù)“搬家”時一定要連同數(shù)前面的符號一同搬家。
試一試,計算:475+162-275。
想想先算什么?是不是先算“475-275”,然后再加上162呢?這樣行不行?知道為什么嗎?
2.“金蟬脫殼”的策略
例2.計算:846-(546+128)。
[分析與解]按照正常的運算順序來計算,不太簡便。可以這樣想:一個數(sh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用這個數(shù)分別減去這兩個數(shù),其結果不變,計算如下:
小朋友,這樣解是不是簡便了很多??!
畫圖的策略,就是嘗試借助實物圖和直觀示意圖,來表示現(xiàn)實問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量關系,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例3.淘氣家的電表讀數(shù)如下。(單位:千瓦時)
9月底716 3月底410 4月底425 5月底456 6月底480 7月底514 8月底625
你知道淘氣家4月份至9月份,一共用了多少度電嗎?
[分析與解]解決問題之前,先要弄明白兩個問題:一是千瓦時的問題,1千瓦時就是通常說的1度電;二是如何知道這個月用了多少度電。用這個月月底電表上的讀數(shù),減去上個月月底的讀數(shù),差就是這個月的用電數(shù)量。
畫圖說明(這里線段的長短只是象征性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并
不代表實際應該畫的長度,如下圖)。
要計算4月份至9月份一共用了多少度電,可以算出每個月的用電量,然后逐月相加,但這樣計算量會很大。其實,用9月底的用電量減去3月底的用量,差就是所求(為什么呢?想一想),一共用電716-410=306(千瓦時)。
拆數(shù),顧名思義,就是把數(shù)拆開。那么,為什么要拆數(shù)呢?如何拆呢?
例4.計算:174+206。
[分析與解]這道題直接相加就可算出結果??墒悄懿荒芩愕酶啽隳??是不是有點犯難了?何不請“拆數(shù)”來幫忙呢?
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好,來試試這個吧!
計算:503-305。
剛才是求和,現(xiàn)在求差,可不可以繼續(xù)“拆數(shù)”呢?是拆503好呢?還是拆305好?自己試試吧?。ㄌ崾荆嚎梢韵扔?03減去300,再減去5)
這是兩個問題,得分開來說。先來看看“多加”的問題。
例5.計算:275+197。
[分析與解]197接近200,可以把197看做200來計算,這樣就比實際多算了3,所以后面還要減去3,這樣計算的結果才會不變。
說完“多加”,就該來說說“多減”了。
例6.計算:326-198。
[分析與解]198接近200,可以把198看做200來計算,這樣會比實際多減了2,要使結果保持不變,還要加上2,這就是“多減了要加上”。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jīng)明白了。當然,策略還有很多,限于篇幅,這里暫時只說這么多了。
(本文作者為安徽省六安市三里橋小學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