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福納斯山谷,滿眼鮮嫩蒼翠,山路九曲十八彎,像一條條絲柔緞帶綴入山間,森林錯落有致,四周青山環(huán)抱,有種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感覺
阿爾卑斯最奇特的山脈,不是那幾座名聲顯赫的山峰,而是意大利北部南蒂羅爾山區(qū)的多洛米蒂山脈。置身多洛米蒂山谷,才發(fā)現(xiàn)世界上還有如此神奇的地方。
多洛米蒂山脈的山體構(gòu)成物質(zhì)是一種被稱為白云石的石灰?guī)r,這種巖石表面幾乎不生任何植被,遠遠望去,光禿雄奇的山巖和鋸齒如錐的山峰垂直屹立在綠野如茵的山谷背后,強大的色彩反差和視覺沖擊力讓人過目不忘,美到讓人感覺不真實。獨特的山體結(jié)構(gòu),使得多洛米蒂山脈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
多洛米蒂的山峰中,最著名的大概要屬蓋斯勒峰了。而坐落在蓋斯勒峰峰腳下深邃綿長的福納斯山谷,也贏得了“南蒂羅爾的珍珠”的美譽。
由于公共交通并不十分發(fā)達,到達福納斯山谷并非一件易事。圣彼得和圣瑪格達萊納是山谷中兩個著名小鎮(zhèn),后者處于福納斯山谷的最深凹處,也是我們此次在山谷的落腳點。細心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小鎮(zhèn)的地名基本都用意大利語和德語雙語標注,這里的居民生活中也樂于使用雙語交流。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意大利的南蒂羅爾和奧地利的蒂羅爾地區(qū)原本在一戰(zhàn)前都是屬于奧地利的領(lǐng)土,一戰(zhàn)奧地利戰(zhàn)敗,南蒂羅爾從蒂羅爾州之中劃歸意大利,并且以其所在方位與蒂羅爾州加以區(qū)分。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南蒂羅爾,德語的使用十分普遍。蒂羅爾的前世今生,正是國家融合的真實寫照。
初入福納斯山谷,滿眼鮮嫩蒼翠,山路九曲十八彎,像一條條絲柔緞帶綴入山間,森林錯落有致,四周青山環(huán)抱,有種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感覺。蓋斯勒山峰在山谷的背后巍然聳立,仿佛山谷厚實的臂膀,默默守護著小鎮(zhèn)與居民。從太陽釋放出第一道光芒,到紅暈消失在天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散步山谷,漫山遍野大片的綠草地,猶如鑲嵌在山谷中的一塊塊嶄新的地毯,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山花爛漫,懸崖陡坡之上點綴著個別尖頂木屋,三五成群,仿佛從童話中走出來一般迷你可愛。良辰美景,我坐在山間發(fā)呆,肆無忌憚地讓綠色洗刷自己的雙眼,任憑清脆的鳥鳴在耳畔打轉(zhuǎn),感覺時間仿佛一下子停止了。
圣瑪格達萊納小鎮(zhèn)海拔1200米,依偎在氣勢磅礴的蓋斯勒山峰腳下,是福納斯山谷真正意義的中心地帶。福納斯山谷中有一座標志建筑——圣瑪格達萊納小鎮(zhèn)教堂,也是不容錯過的,但找到圣瑪格達萊納小鎮(zhèn)教堂并非易事。
我們的旅館位于小鎮(zhèn)教堂下方一二百米處,在小鎮(zhèn)的主路上可見通往山上教堂的指示牌。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大片大片的野菊花遍布在遼闊的山野。圣瑪格達萊納教堂就依偎在半山腰上。
圣瑪格達萊納教堂是典型的后哥特式教堂,這樣的教堂風格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qū)十分常見。在這個信仰天主教的虔誠國度,教堂往往是一個小鎮(zhèn)最華麗的地方。教堂旁的懸崖邊上貼心地豎著條長板凳,坐在這里,可以和對面后山的蓋斯勒峰遙遙相望。突兀的山體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時而灰白,透出一副桀驁不馴的凌厲感,時而金黃,猶如鑲上了一圈柔和的金邊。
而要想得到整個福納斯山谷最壯麗的一瞥,那么還需要沿著陡峭的山路繼續(xù)往山上走??稍酵献?,坡度愈陡,山路也愈見狹窄,有時候只有一車身寬,對駕駛技術(shù)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之后我們來到了山頂,剛才的圣瑪格達萊納小鎮(zhèn)已在身后很遠。大口呼吸著阿爾卑斯純凈的空氣,對著山間大喊一聲,余音回蕩在山谷之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切華麗的辭藻都比不上澎湃的心跳來得真實,掙脫紛繁囂雜,遠離物欲橫流,留給我們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