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剛
陽光蘸著溫度在上面揮筆一掃,就掃出斑斕流暢的漸變,從紫檀到淺絳,從棗栗到昏黃,從駝色到赤金,氣勢磅礴,壯美如歌
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Grand Canyon)由貫穿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經過數(shù)百萬年的洶涌奔流沖蝕而成。它長446千米,寬29千米,深1857米,總面積2724平方千米,像一座依地而建的巨型浮雕,又像提坦神族與奧林匹斯神族之戰(zhàn)留下的斧溝劍痕??屏_拉多河及其支流在科羅拉多高原抬升的漫長過程中對沉積巖層層切割,記錄下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無怪乎美國探險家約翰·威斯利·鮑威爾(John Wesley Powell)在1869年率領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前往大峽谷時將沉積巖層比喻為“一本巨型小說中的書頁”。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河中的大量泥沙造就了大峽谷棕紅色的基調。陽光蘸著溫度在上面揮筆一掃,就掃出斑斕流暢的漸變,從紫檀到淺絳,從棗栗到昏黃,從駝色到赤金,氣勢磅礴,壯美如歌。站在任何一處懸崖放眼望去,無盡延伸的山巒上層次清晰的巖石就像樹木的年輪,塵封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動植物化石、世代過客駐足又離去的生態(tài)通史,還有上古混沌之中許多風云變幻不可言傳的逸事。
初游大峽谷,因為時間有限,我選擇了西緣(the West Rim)。據說西緣視野狹窄深邃,層巖陡峭林立,是大峽谷獨一無二的風景。并且西緣擁有被喻為“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玻璃觀景天橋(Skywalk)。天橋呈馬蹄形,由美國華裔企業(yè)家金鵡歷時11年構思并投資修建。它坐落在印第安華拉派部落的居留地內,以獨特的懸臂式設計,凌駕于科羅拉多河1200米之上,從飛鷹崖向外延伸21米,能夠承受時速160千米的強風和72架波音飛機的重量,堪稱現(xiàn)代工程與大自然奇景的完美結合。對我而言,在令任何巧奪天工之物不戰(zhàn)而敗的大峽谷之上所做的任何人為點綴都難免突兀。但是沒有天橋,人們又無法從得天獨厚的角度欣賞大峽谷的壯麗。正如“一棵樹在森林里倒下而無人聽見,那么它到底有沒有發(fā)出聲音?”如果一番絕世美景無人欣賞,那么它究竟是否存在?——也許天橋正是人類好奇心與大自然威嚴抗衡過程中的權宜之計罷。
站在全透明觀景天橋上,凌空絕壁,被陽光與峽谷巖壁折射而成的炫彩包圍,覺得自己是如此渺小。無云的蒼穹與密集的峰巒構成一種失重的震撼,萬丈深淵之中偶有烈烈黑影凄鳴閃過,那是羽翼泛著紫藍色金屬光澤的渡鴉,孤傲如劍槊,神秘如傳說。我不禁想起美國詩人William Wendell Riley在《大峽谷之美》中的感慨:
“人類建筑縱使完美/也終將瓦解并被忘卻/而大峽谷,這來自于落基山脈心臟的藝術/是花崗巖雕刻出的永恒/千年跨越地球,會改變地圖和整個世界/而大峽谷,造物主,請讓它永存”
所謂自古詩人最多情。奈何情誼有限,風月無邊。若有朝一日修辭消亡,熱忱退卻,是否還會有一支筆來眷戀這冷峻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