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寒
①去南國,正逢雨季。
②一路上,雨絲繚繞如織,遠山蒸騰著水氣,一切濕漉漉的,或許,南國帶給我的,正是南國的味道。
③當夜,我寄宿在一個小村莊的院子里。這是一個四合院,干凈,寬敞,里面種著芒果、椰子、香蕉,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樹,其中二棵,紅色的花擠滿了枝頭,一朵朵鉆出葉面,落落大方。
④剛剛躺下,雨便來了。初而星星點點,細細綿綿,濺在窗上,如深山里許多的松子在跌落,繼而漫天橫來,在玻璃上敲出天花墜地的節(jié)奏??梢韵胂?,葉片和花朵上掛滿了雨珠,慢慢變成細小的一串,吧嗒掉在地上,一滴,碎了,又一滴,碎了,像年輕時許多瑰麗的夢想。吸飽了雨水后,花朵兒清清艷艷,打開生命里最華麗的章節(jié)。香蕉、芒果、枇杷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因為,成熟就在彼岸等待它們。其實不應想象,一切本來就是這樣的,伴著雨聲,所有的物事都鮮活了,它們把一片土地嚴嚴地覆蓋,就像蓋著一床被子,身處異鄉(xiāng)的我,在沒有節(jié)奏的雨聲里,睡意漸消,一些思緒的碎片斷斷續(xù)續(xù)浮現(xiàn)出來。
⑤年輕時在鄉(xiāng)下老屋里聽雨,是常有的事。雨似乎總是在夜里來,沒有節(jié)點,沒有前戲,在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就來了。敲打在整齊的瓦楞上,輕輕點點,又或者啪啪作響,不管大小輕重,總讓人心里安靜踏實。躺在泥巴屋子里,聽著從老式窗欞里鉆進來的雨聲,竟日的彷徨和憂傷慢慢消融,漸漸進入夢鄉(xiāng)。
⑥友人以為,聽雨要找適合的地方,比如客居荒村野寺,暮鼓聲里,聽雨點穿林打葉,勾起心里頭那種種淡淡的惆悵;或者坐擁空山,聽新雨從山的那邊灑來,吸一口氣,滿滿的秋天的味道,日子和心情一樣透明清幽;甚至在江南水鄉(xiāng)挑一條悠長的石板小巷,撐一把老油布傘,慢慢走在潤濕的青石板上,聽雨聲一點點打著傘衣,再從邊沿無止休地濺落,仿佛走進一條時光的巷道,能看到長袍馬褂,還有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當初,我真是贊同這樣的想法。
⑦后來讀多一點古典詩詞,才漸漸知曉,聽雨無關(guān)乎地方,這是一種心境,有什么心境,便有什么樣的雨聲,這一點大約古今類同。李商隱聽雨的時候,巴山已進入秋季,層林盡染,漲滿的秋池里漂浮著片片落葉,靜靜倚在窗前,寒燈的光暈慢慢在雨中漫漶,你問我什么時候歸來?我也不知道什么歸來!這般境地里的雨聲,真是讓人惆悵傷感。蔣捷寫下聽雨時,已是風燭殘年,歌樓上的雨聽過了,客舟中的雨也聽過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已然沉淀在心頭。如今,國破了,頭白了,僧廬下嘀嘀嗒嗒的雨聲,就讓它響吧,悲歡離合,都已風流云散。陸游聽雨時在臨安,寄居在小樓里,春雨淅瀝,杏花即將如雪,明早應該能聽到童子的叫賣聲了吧?但偏居一隅,胡未滅鬢先秋,哪有閑情去賞浮花浪蕊呢?今人也不例外,臺灣作家余光中聽雨,已過了蟄蟲驚而出走的季節(jié),地氣回暖,萬物蠢蠢欲動,可從他那飄飛的冷雨里,感受到的依然是蕭蕭寒氣。
⑧這些浮動著墨香的雨聲,今天聽來,點點滴滴,大過于悲情。莫如我聽到的南國的雨,此刻,它們正拉開陣勢,不知疲倦地打在窗外,側(cè)耳細聽,調(diào)子和節(jié)奏在不停地變換,如一聲聲長短不一的呼喚,把天空和大地同時喚醒,讓人感受到一片土地的律動,一種由青澀走向成熟的力量。
⑨窗外,雨還在敲打,睡吧,夜深了。(《湘聲報》2015-03-07)
品析:這篇文章圍繞“聽雨”這一主題,先寫夜晚在寄宿的小村莊聽雨。雨聲開始像“松子在跌落”,接著“在玻璃上敲出天花墜地的節(jié)奏”,貼切的比喻生動地寫出了雨由小到大的變化,令讀者如臨其境。接著,作者展開豐富的想像,寫窗外雨中的葉片、花朵、香蕉、芒果、枇杷,各具情態(tài),鮮活生動。
聯(lián)想的大門一旦打開,許多與聽雨有關(guān)的事情便一齊涌向作者的筆端,從年輕時老屋聽雨,到友人的聽雨,再到詩詞中的聽雨,為讀者打開了一扇扇詩意的小窗,讓人驚嘆,引人思索。
最后,作者的筆觸再次回到了南國的雨,回了雨打窗戶的夜晚,全文在首尾呼應中結(jié)束,給讀者留下了一串長長的省略號……
1.作者除了寫“南國聽雨”外,還寫了什么?
2.閱讀文章第⑦段,作者列舉了多位古今名人聽雨的經(jīng)歷,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
《雨季到來的時候》:1.從聽覺的角度,寫雨打在不同樹葉上發(fā)出的聲音。
2.因為在聽雨的時候,心靈得到凈化,可能參悟出許多人生哲理,尋找到許多社會問題的答案。
《南國聽雨》:1.還展開聯(lián)想,寫了年輕時老屋聽雨,友人對聽雨的見解,以及詩詞中的聽雨等。
2.以此告訴人們,聽雨無關(guān)乎地方,這是一種心境,有什么心境,便有什么樣的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