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葉傾城出版了新書《三十八周零四天》時,真還有點驚訝。她女兒都已經(jīng)十歲了,懷孕對她來說已經(jīng)是很久遠的事了。而作為一名高產(chǎn)作家,她散文是寫得最快的,通常半年到一年就能集齊一本書,就算是小說稍費點時間,一兩年也能完成一部作品了。十年一本書,在她的個人創(chuàng)作史上也算是創(chuàng)下了紀錄。
驚訝之余,忍不住好奇:為什么事隔十年才把懷孕的心路歷程出版成書?當媽媽之后,她對生命有怎樣的新體悟?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媽媽?會對教育有怎樣的見解?
葉傾城回答:我不是個教育家,只是個普通的母親。在每日的點滴中,給與孩子全身心的愛;在每日的相處中,體會著為人母的種種不易;在每日的陪伴中,思考著教育的意義,和孩子一起摸索著前進。所以,今天就聽聽她做媽媽的體會吧。
懷孕讓我懂得了命運
Q:為什么十年后,才想到要出這樣一本懷孕的書?
A:懷孕對每個女人來說都是很特殊的一段生理時期。懷孕的時候,我也找了不少懷孕方面的書,但能找到的都是關于生理方面的指導,心理層面的分享卻幾乎沒有,似乎大家都對此有所避忌。于是,那時我便決定要寫一本懷孕方面的書。
可惜我運氣不好,懷孕期住了三次院,寫書的事就這樣擱下來了,之后換工作,換城市,這件事一擱再擱。漸漸地,這個久久未實現(xiàn)的愿望變成了一根刺,如鯁在喉,讓我無法不去在意它。最后我決定先咽下去,把它消化掉再吐出來,因此,隔了這么多年后,我再次翻出了當年的筆記,十萬多字吧,整理成了書。懷孕中要面對嘔吐、腳腫等種種不適,等待產(chǎn)檢時又會有種種不安焦慮,這些事和丈夫講,他們無法體會也不感興趣;對女人講,她們又會笑你大驚小怪,過于敏感。我希望這些分享能陪伴正在懷孕的人,給她們帶來安慰。
Q:在懷孕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這個過程給你帶來怎樣的體悟?
A:懷孕的時候,因為宮內(nèi)發(fā)育受限,胎兒大小比同月齡的小兩周,我不得不第二次住院觀察。恰巧,住在我隔壁床的孕婦也是同樣的問題,稍有不同的是她的寶寶頭大身體小。在兩周觀察期中,我們倆相依為伴,相互寬慰勉勵,都忐忑不安又信心滿滿地相信寶寶一定健康。兩周后再做B超比對時,我的寶寶仍按原速成長,而她的寶寶頭更大了,身體卻一直不長,醫(yī)生建議她做X光確診。十幾分鐘后,她回來了,孩子被確診為軟骨癥,周一就得引產(chǎn)??粗曂纯薜臉幼樱覈槾袅?。那一刻,我看到命運把她牢牢地抓住,判了死刑,而我則僥幸地從它的指縫里逃脫。自此,我深刻地懂得了什么叫命運。
Q: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寶寶的樣子嗎?
A:記得她是個頭長得長長的小孩,臉上有一大塊紅斑。第二天我問醫(yī)生紅斑是怎么回事,他說這是血管瘤,長大可能會自行消退,也有可能不會。還好,沒過多久這塊斑消失了。
Q:當時你看到寶寶有紅斑一定會很緊張吧?
A:沒有。從懷孕到生產(chǎn),在這一路上我是被嚇大的。寶寶發(fā)育宮內(nèi)受限時,醫(yī)生曾直白地告訴我:雖然沒有明確指征表明孩子有問題,想要生也可以生,但是誰都不能保證這個孩子是好的。之后,26周的時候,我還出現(xiàn)過先兆流產(chǎn)的癥狀。當狀況不斷的孕期結束,孩子健康出生時,我已是欣喜萬分了,這塊臉上多出來的紅斑實在不值得擔心。
Q:好事多磨,在狀況不斷的孕期中,親人給過你怎樣的幫助?
A:親人的陪伴是我最有力量的依靠。我懷孕后的第一次住院是因為羊水偏少的緣故。醫(yī)生說:羊水偏少,意味著孩子的腎有問題,需要住院補水觀察。住在醫(yī)院里掛水時,我忍不住大哭起來,唯一想到的就是打電話告訴遠在異地的家人。姐姐當天下午就撇下一切坐火車趕來陪我,幫我張羅轉(zhuǎn)院的事。看到她,我的心踏實了,雖然心里明白接下來還有好幾個月的漫漫長路,但是有了依靠,心里的恐慌消了大半。
Q:初為人母,是怎樣的感覺?有沒有特別興奮或幸福感?
A:雖然我也在書中看到過興奮、幸福之類的描述,但在我身上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愛她。剛開始,每天忙著開奶,忙著手忙腳亂地學習給她洗澡、喂奶,我的生活被忙亂填滿了,累得什么想法都沒有。直到一兩年之后,我才慢慢敢說我有多愛她。
我第一次覺得與她生死相連,是她四個月大發(fā)高燒。生病的孩子特別作,給她喂了美林仍哼哼著睡不好,直到我把她放在兩腿之間抱著,她才睡得稍稍安穩(wěn)些。于是,我就這樣抱著她,不眠不休地坐了整整兩三個晚上,直到她退了燒。這一次讓我清晰地意識到對她的愛。
愛她,就是好好陪伴她
Q:成為媽媽這件事,給你帶來怎樣的改變?
A:我對父母變得寬容了。養(yǎng)兒才知父母恩。以前曾嫌過父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現(xiàn)在回頭看看自己,還不如他們呢。我學會承認自己在能力上有極限,因此在很多事上會變得平和很多。但同時孩子讓我的責任意識變強了,對于不負責任行為的容忍力變小了,不輕易同情人,尤其看到因自己的不負責而導致的可憐,心腸會變得硬起來。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自己的時間變少了?,F(xiàn)代父母都希望有時間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養(yǎng)育孩子恰恰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有了她之后,我的寫作時間變得有限了,每天只能趁她去上學的時候抓緊寫一些,這也成為這幾年產(chǎn)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只有盼著她有一天能管好自己,我才能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吧。
另外,這幾年來,關于她的養(yǎng)育,我也陸陸續(xù)續(xù)攢了幾十萬字,馬上就要出版了。
Q:看來你在教育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心得?
A:我不是教育家,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一個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也仍有很多困惑的媽媽。我參加過不少講座,但發(fā)現(xiàn)那些聽上去很有道理的原理,操作起來真不容易。比如,有的專家說不要阻止孩子的探索,他想把手伸進馬桶,嘗嘗里面的味道,就應該把馬桶洗干凈,讓他嘗試。但是我實在做不到,因為馬桶是永遠洗不干凈的。所以,還是聽一半就好。又有教育家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有些人天生不在乎表揚,怎么辦呢?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不能完全照書上寫的去操作,所以只能看孩子的反應,一步步調(diào)整。
我也是個有缺點的媽媽,容易焦慮。雖然討厭對孩子說:我為你操了很多心。但是在現(xiàn)實中,卻不可能不說這樣的話激勵她。同樣,我會努力克制焦慮的情緒,但也無法做到完全不焦慮。所以,有時只能安慰自己,這樣的我有勤勞的品質(zhì),起碼孩子不會有拖延癥吧。
我另一本新書出版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和更多讀者分享我的教育觀呀。
Q:那么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事?
A:陪伴吧。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愛玩手機,其實是爸媽不陪他嘛。然而,父母想有自己生活的心可以理解,但我覺得還是應該盡可能做到陪伴吧。在陪伴的過程中,你才能了解她是什么樣子的,才能調(diào)整教育的節(jié)奏。
我喜歡陪她學習。以前女兒做功課總是磨磨蹭蹭。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癥結所在:五題做完了,時間還充裕,那就再練五題,于是做得越快就意味著做得越多;要是磨蹭著做,到結束的時候說不定還能少練幾遍呢。這變成了事實上的獎懶罰勤。所以,我試了另一種方法,允許她保質(zhì)保量做完規(guī)定的題后放開膽玩耍。剛開始,她還會磨蹭,但我咬著牙忍住不發(fā)火,讓她慢慢體會新的游戲規(guī)則帶來的好處。陪伴,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見招拆招。
我希望她愛運動,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所以自己也得陪著她動起來。比如游泳吧,她在春天學會了游泳。游了一個夏天,到了秋季,她的游泳熱情也隨氣溫降了下來。眼看她要放棄,我說:媽媽陪你游。有我陪著,動力總會更足些吧。就這樣,我倆一起游過了天寒地凍的日子。太冷了,每次游泳結束,我倆都會忍不住一人一個小面包暖身御寒。一個冬天下來,女兒游泳的習慣總算養(yǎng)成了,但小面包給我添上的十幾斤肉卻再也沒少下去,而這就是陪伴的收獲與代價。
還有陪她養(yǎng)成良好的守時習慣。我一直認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得做到。我希望她成為誠實守時的人,那么我就得首先遵守這一原則—在任何事上都不遲到,如果隨意打破原則,孩子就會跟著鉆空子。不得不說這樣的陪伴對自己也是一種修煉。
希望她成為一個自得其樂的人
Q: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最看重的是哪點?你期望她成為怎樣的人?
A:我期望她自食其力,自得其樂。她越強大,越自食其力,那么就能享受更多的自由。這是我的人生心得。我從小愛寫作,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決定了這是我要走的路,但那時周圍的人都覺得我是個怪人,直到現(xiàn)在,我在這一方面得到大家肯定了,那些親人才轉(zhuǎn)變了對我的看法。想要成為特立獨行的人,就必須獲得某方面的成功,大家才更能包容你其他方面的不完美。就像喬布斯在性格上是個冷酷的人,但是他在IT界創(chuàng)造的輝煌蓋過了他的缺點,人們談起他,仍不吝贊美之詞。同樣,在學習上,你可以偏科,但是得像錢鐘書那樣偏科才行。能力越強,別人對你的包容性越強,你所能得到的自由就越多,自由是這個世界真正稀有的資源。我希望她能更自由。
自得其樂也很重要。在傳統(tǒng)觀念中,女人應該把重心放在家庭,但因此一生活得不開心的人很多?!侗幌訔壍乃勺拥囊簧吩o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生追求別人的愛,那么很容易迷失自我,從被嫌棄到自棄。在上海、北京,人的平均壽命已經(jīng)達到80多歲,誰都不能保證在這樣一條漫漫人生路上沒有艱苦、寂寞的時候,如果有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能力,即使面對這樣的境遇,也能過得開開心心,得到靈魂、精神上的滿足,這比找一個好老公要重要得多。
我希望她能表現(xiàn)優(yōu)異,擁有更多的自由,但我也有勇氣去接受她的不夠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條件太好了,她身上缺乏一種自覺學習的意愿。雖然覺得不好,但我仍只能用不學習的壞處來提醒她學習的重要性。我很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激發(fā)出“我要學”的意識。那樣即使最后只是平平凡凡過一生,我也很欣慰。
Q:在你的眼里,怎樣算自得其樂?
A:我希望培養(yǎng)孩子勇敢追求的能力,無論能不能得到都有愿意學習的決心,能體會求知的快樂。有一個愛好,并不斷地探究它,她的生活會更快樂。我也希望她有交朋友的能力,也樂于看到她帶朋友們回家。長大后,有一起吃飯的朋友,有一起旅游的朋友,有一起玩共同愛好的朋友,這樣的她永遠不會孤單。最后我還希望她在小事上能干一點。比如燈、馬桶壞了,自己都能修。我家電扇一直有些小問題,本想等物業(yè)來修,但一拖再拖,今年夏天,我忍不住自己動手嘗試修理,竟然修好了。成功的那一刻真的很爽。在生活的小事上能干點,會給她帶來比別人更多的小確幸。
Q:她要是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或是頂撞你,你會怎么辦?
A:我會生氣,但是頂撞有時是不可避免的。我明白她不是有意的,她也有不愿意做的事,但我也有我堅持的理由。比如說,她們班進行中隊委員競選,我鼓勵她去試一試,就連發(fā)言稿我也幫她擬好了。我說你練一練,上去試試看。但她百般推脫不愿意,而且怎么問都不說原因。她的態(tài)度讓我毫無頭緒又很抓狂,只能一個個問她原因,是不愿意上臺,還是害怕老師?也許她未必愿意和我講真話,但是能講多少是多少吧。沖撞能讓我看到她在某一方面存在死結,也讓我有機會去試著解開這個結。直到最后,我也依然堅持她上臺試一試,不成功沒關系,但人應該勇于嘗試,不試就不會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能看清自我。如果她這次還是不敢上臺的話,我還真會有點失望。
Q:你理想中的母女關系是怎樣的?
A:在生孩子之前,我確實期待很多,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那些理想化的想法了。在以后的歲月里,我希望她能體諒我、愛我、理解我,在她還小的時候能多聽話,大了以后,我們之間不一定要無話不說—我對母親也沒有做到這點,但是她能依然愛我,在我需要的時候能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