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汀
在了解紅外攝影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紅外線。這要先從光線的構成開始。我們都知道,光是電磁波的一種,而我們往往用波長來區(qū)分不同的電磁波。波長的單位通常用nm(納米)表示。我們通常說的光線(太陽光)中,肉眼可以看見的一部分稱為“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范圍是大約是380-780nm。而此之外的部分是肉眼不可見的,被習慣地稱為“線”,比如紅外線、紫外線。本文即探討紅外攝影相關技巧及后期。
什么是紅外攝影?
紅外攝影即利用紅外光譜段在780~1200納米范圍內(nèi)紅外線作為光源或紅外線加部分可見光進行感光的技術。基本原理其實跟一般攝影是一樣的,都是利用光線照在物體上反射經(jīng)過鏡片到相機內(nèi)成像,區(qū)別只是在可見光與紅外光的不同罷了。
紅外攝影器材
數(shù)碼紅外攝影的器材主要包括:數(shù)碼相機、紅外濾鏡及合適的鏡頭。
1數(shù)碼相機
幾乎所有的數(shù)碼相機加上紅外濾鏡后都可以進行紅外攝影,區(qū)別在于不同的相機由于低通濾鏡阻止紅外線能力的不同,造成曝光時間上有差異。同一塊紅外濾鏡在不同的機身上使用,得到的效果也有可能不同。
2紅外攝影濾鏡
3改裝機型和鏡頭
單反、微單相機都可以改裝成紅外相機,一般來說新型號的機型有更完善的功能和更好的畫質。根據(jù)目前的機型,推薦如下。
紅外拍攝要點
1拍攝時間的選擇
紅外拍攝時間,與普通攝影,其實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任何時候均能拍攝,包括陰天、室內(nèi)和夜晚。但由于紅外攝影有其特殊性,從紅外拍攝的效果來看,一般來說,晴天的紅外線最為充足,日光中有大量的紅外線,是拍攝紅外照片的好時候。一天中紅外線最為充足的時段大概10點到16點。
2拍攝對象的選擇
紅外攝影比較適合表現(xiàn)的題材如藍天、綠樹、碧水。在紅外照片中,藍天和水面呈深色,綠色植物呈現(xiàn)為亮色。陰云密布的場景也非常適合用紅外來表現(xiàn),紅外拍云能夠拉開反差,使云層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
3使用三腳架
如果是直接使用紅外濾鏡進行拍攝的話,因為曝光時間較長,所以三腳架、快門線是需要的,最大程度上防止晃動的發(fā)生。改機的攝友因為快門速度比較快,因此可以不用三腳架。但早晚拍攝時,建議使用三腳架。
4自定義白平衡
自定義白平衡的方法是:將相機上的白平衡設置為自定義白平衡,相機會提示你拍攝一張參照物。將相機對準陽光下的綠色草地或者白色物體,讓綠色或白色充滿取景器,拍攝作為自定義白平衡用的標準樣片。其實紅外自定義白平衡并不局限于綠色和白色,其他顏色也可以嘗試,可以拍出不同的效果。對于某些自定義白平衡不成功的機型(比如尼康絕大部分機型改為低波長時自定義白平衡失敗),建議選用改機時設定好的一個自定義白平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原設的自定義白平衡還是比較準確的。如果這些機型自定義白平衡不成功或者不準確,可以拍攝RAW 后期到軟件里校正。
5合適的光圈
紅外攝影不是光圈越小越清晰,由于熱斑和衍射原因,風光拍攝光圈用8左右比較好,最好不要小于11,光圈太小,容易產(chǎn)生熱斑(畫面中間會有一個亮斑),并且銳度會急劇下降。
6用光
紅外攝影最好的光線是順光或側光,逆光不太適合紅外攝影,逆光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眩光,除非特意而為之。
7曝光
590nm、680nm、720nm這樣的波段,通常要增加 1-2擋的曝光量;而對850nm、950nm純紅外波段,曝光要增加 4-5擋,甚至更多。
紅外攝影后期
紅外攝影與普通攝影一樣,要拍出有意境的作品,除了前期合理的構圖、精心選擇的場景,以及精準的曝光外,也需必要的后期技術支持。雖然紅外攝影的后期調整空間比較大,但紅外攝影不是突兀、夸張、怪異,后期調整要堅持作品元素的真實性,在保留紅外特征的前提下,讓畫面產(chǎn)生超凡脫俗、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
1原色調
追求的是原汁原味。其優(yōu)點是后期調整簡單,不需做紅藍通道轉換。在保留原色調的基礎上,只做少許的對比度、銳度的調整。
2黑白紅外
后期直接轉為黑白。深邃的天空,強烈的明暗對比使黑白紅外作品相較于普通的黑白作品更具有視覺沖擊力。
3紅藍通道轉換
用通道混合器對紅、藍通道互換,呈現(xiàn)出接近真實色彩的效果,這種方法在紅外風光攝影中最常用。
紅外攝影因水面、天空、樹干不能反射更多的紅外光,呈現(xiàn)出較深的顏色;樹葉、草地的葉綠素可以大量反射紅外光,呈現(xiàn)較淺的顏色,通過紅藍通道轉換及色調、影調的調整,從而使畫面產(chǎn)生超現(xiàn)實的意境。
無論是接近真實、亦真亦幻的色調風格,還是黑白、原色,紅外攝影作品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視覺感受,數(shù)碼紅外攝影是科技進步的產(chǎn)物,為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