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樊鵬俠,石興民
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 公共衛(wèi)生學院(西安 710061)
?
·論 著·
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對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
馬 磊1, 樊鵬俠1,石興民2△
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 公共衛(wèi)生學院(西安 710061)
目的 探討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在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DED)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將2014年1-9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就醫(yī)的80例DE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0)與試驗組(n=40)。兩組均接受為期6個月的常規(guī)心理護理,試驗組附加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1年,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心理狀態(tài)及性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勃起指數(IIEF-5)和性生活質量(SLQ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1年,兩組FBG、2hPG、HbA1c、SAS、SDS、IIEF-5和SLQQ評分均有改善,且試驗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中青年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DED患者實施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心理狀態(tài),提高性生活質量。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心理干預;心理狀態(tài);血糖;性生活質量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Bacon等[1]在美國的問卷調查顯示,DED的發(fā)生率幾乎為非DM患者的2倍, 甚至是部分DM患者的首發(fā)癥狀。Penson等[2]在意大利的研究表明,隨年齡和病程增長,DED發(fā)病率明顯增加,2型DM(T2DM)合并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發(fā)生率要略高于1型DM(T1DM)。目前,DED的發(fā)病機制認為與心理、激素、神經、血管和陰莖海綿體的不協(xié)調有關[3]。在控制血糖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性教育、性咨詢和藥物及手術治療是DED的治療原則[4]。
DM患者常伴有焦慮和抑郁情緒,而心理應激致某些胰島素拮抗物質分泌增加,胰島素及其受體親和力下降,敏感指數下降,使患者血糖增加,同時這些負性情緒對ED發(fā)展或有推動作用[5]。DED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影響婚姻穩(wěn)定與家庭和諧,是現代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且相較于其他DM并發(fā)癥遠未得到醫(yī)患雙方重視[6]。關于此問題,目前國內外有些研究,但是由于受文化、宗教和傳統(tǒng)道德等制約,在我國研究進展緩慢。
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片面強調夫妻其中一方的作用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有必要采用“配偶同期干預模式”實施干預。郭克鋒等[7]研究表明,家庭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負面心理,促進心理康復,改善性喚起及性欲障礙,提高性生活質量。為此,關注DED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狀態(tài)及性生活質量便成為臨床工作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對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DED患者采用“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模式”進行管理和健康教育,經臨床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9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就醫(yī)的80例DED患者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年齡30~74歲;②男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③在市區(qū)或周邊縣城固定居所居住5年以上;④均符合T2DM 1999年WHO診斷標準,DM癥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水平≥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水平≥11.1 mmol/L,且病程≥2年;⑤血糖控制不佳(按照2013版的T2DM綜合控制標準FBG>7.0 mmol/L,非FBG>10.0 mmol/L),目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⑥符合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NIH)ED診斷標準,按國際勃起功能指數-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問卷表測評,全部病例評分≤21分;⑦已婚或有長期固定性伴侶;⑧日常生活能自理。調查對象可理解調查內容,能獨立填寫問卷,完成隨訪,愿意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ED病史者;②泌尿生殖系統(tǒng)外傷、脊髓等神經病變及藥物所致ED者;③近期有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有精神性疾病或藥物依賴者;⑤嚴重的DM自主神經病變者;⑥失訪≥2次,或者在治療期間停藥2周以上,或者出現其他嚴重的并發(fā)癥、合并癥或不良事件,不宜繼續(xù)接受本治療者;⑦主觀因素不愿意繼續(xù)治療者。退出試驗者保留其病歷記錄,并以最后一次檢測結果轉接為最終結果。3)配偶入組標準: ①為患者配偶,且體健;②夫妻關系良好,長期共同生活;③至少初中文化程度;④愿意接受本研究。以上研究已通過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且患者、配偶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DED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研究過程中兩組各有2例參與者中途退出,最終各完成38例。兩組患者各種基線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進行均衡性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確定參與者具有基線可比性 (表1)。
表1 兩組一般狀況的均衡性檢驗[n=38,(%)]
1.2.1 研究工具 1)自行設計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2)實驗室指標由醫(yī)生測量并記錄:FBG、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3)Zung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該量表評定過去1周內情況,共20個項目,4級評分,其標準為:“1”沒有或很少時間;“2”小部分時間;“3”相當多時間;“4”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評定結束后,將20個條目各評分相加,乘以1.25得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得分≥50分判定存在焦慮或抑郁情緒,50~60分為輕度,61~70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8]。4)IIEF-5。其評估內容包括勃起功能(erectile function,EF)、性高潮(sexual arousal,OF)、性欲(sexual desire,SD)、性交滿意度(sexual satisfaction,SS)和總體滿意度(overall satisfaction,OS)5個部分。每個問題的分值為1分(幾乎從來沒有或從來沒有)到5分(幾乎總是或總是),0分表示無性活動,總分為25分。各個問題得分之和為該患者的評定總分,總分>21分診斷為無ED,總分≤21分診斷為ED。分值越高程度越輕。5)性生活質量調查表(sexual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LQQ),每個條目采用-4~4級評分,然后將其轉化為百分制,即將原始的條目評分每條加上4分,轉化成0~8分,之后將評分值除以8再乘以100轉化為標準化評分百分制,計算量表得分,得分越高,性生活質量越高。
1.2.2 測評方法 1)資料收集。在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1年共3個時間點比較兩組問卷情況,通過結果,動態(tài)關注研究對象血糖水平、心理狀態(tài)及性生活恢復情況?;颊?5 min內獨立填寫問卷,當場收回。研究過程中,兩組各有2例參與者中途退出,共收集問卷76份。調查評價內容由研究者通過與患者交談、現場實際測量、體檢、問卷的方式獲取并填寫相關量表及問卷,然后對患者的血糖、心理與性生活狀況作出評價。2)隨訪。包括電話回訪及門診隨訪。兩組干預6個月后,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干預后6個月和干預后1年,觀察各項指標變化程度。各項指標都是在隨訪時進行測量。特請1名心血管內科男醫(yī)師協(xié)助進行2周/次電話調查,為消除被訪者顧慮,在詢問有關性問題前,先重申性生活的重要性和自然性,保證對調查結果嚴守秘密,將有關性生活狀況的內容排放于一般生活狀況問題之后,減少回答問題時出現的心理障礙。涉及患者主觀感受問題時,指導用標尺法選擇答案。為保證研究質量,課題組所有成員經過專業(yè)培訓,取得資質。特邀內分泌科、男科、心理科各1名醫(yī)師參加本次研究。所有疾病咨詢由課題組各專業(yè)的固定醫(yī)師完成。大課教育授課者和授課內容固定。門診隨訪由1名高年資醫(yī)師在盲法狀態(tài)下實施各項檢查。問卷調查由課題組護士負責分發(fā)回收。
1.2.3 干預方法 1) 對照組。研究期間,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常規(guī)心理護理。干預總時長6個月,2周/次,每周六進行,共12次,45~60 min/次,地點本院DM教育室。內容包括糾正錯誤認識、介紹DM知識和鼓勵室外活動。根據疾病需要及活動可行性和有益性,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安排。加強針對性心理支持,使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問題,安心配合治療。調整和安排好患者情緒、生活。2) 試驗組。除了對患者行常規(guī)心理干預外,強調同期對患者的配偶也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干預。干預總時長6個月,2周/次,每周日進行,共12次,45~60 min/次,地點本院DM教育室。內容包括心理支持、放松訓練、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和家庭支持5個方面。采取集中授課、循環(huán)講解模式,授課內容按以上順序依次進行。隨訪咨詢采用1人1室1專家的模式。①心理支持:大課堂教育,了解心理知識,然后采用一對一訪談形式,制定個性化措施,使其學會控制情緒,并積極配合治療;鼓勵配偶從精神上給予患者安慰,幫助消除對性生活的焦慮。②放松訓練:使用贊賞、鼓勵和勸導,巧妙轉移其不良心境,讓雙方在課題組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居家想象放松、深呼吸放松訓練,3次/d,20~30 min/次。③認知干預:提供單獨診室及書籍,定期宣教相關知識;運用共情技巧談話,指導建立健康性生活的自我觀念,教育對性欲要有正確評價;介紹增強性功能的方法;指導樹立正確科學的生活方式。④行為干預:掌握運動量的計算方法;堅持服藥,定期監(jiān)測;指導識別自身非理性的應對方式和行為方式;指導制定個體化的飲食、運動和行為處方,不斷自評、自促。要求配偶持續(xù)監(jiān)督。⑤家庭支持:調動家庭及社會成員關系給予患者充分關注和理解,監(jiān)督其用藥和運動,保持飲食平衡等,指導夫妻互尊互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FBG、2hPG、HbA1c比較
兩組干預前FBG、2h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及干預后1年,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各反映血糖水平的指標逐步改善,尤其在干預后1年,FBG、2hPG、HbA1c數值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其中試驗組表現明顯(表2)。
表2 兩組患者FBG、2hPG及HbA1c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及干預后1年,逐步改善,尤其在干預后1年,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P<0.01),其中試驗組表現明顯(表3)。
主題網絡圖的每一欄活動均由兩部分組成,具體的活動名稱和涉及的相關領域。依據主題背景介紹,小資料《橋的常識》、故事《大象過小橋》、小實驗《紙橋》、歌曲《小熊過橋》設計了“橋的用處大”中班主題網絡圖(見圖1),內容不僅從家鄉(xiāng)的橋引起討論話題,激發(fā)幼兒興趣,并借以橋的觀賞、談論、制作和建構等活動促進幼兒對“橋的用處”的認識,激發(fā)小朋友發(fā)明創(chuàng)作的欲望,并從中感受到家鄉(xiāng)之美。
表3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IIEF-5、SLQQ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IIEF-5、SLQ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及干預后1年, 逐步改善,尤其在干預后1年,IIEF-5、SLQQ評分明顯高于同組治療前(P<0.05),其中試驗組表現明顯(表4)。
表4 兩組患者IIEF-5 、SLQQ評分比較,分)
3.1 來自配偶和家庭的精神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的動力資源
DED是男性DM患者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之一,發(fā)病率高,DED患者承受著配偶、家庭、社會等多方壓力,認知缺陷、羞于啟齒、惶恐不安和拒絕交流等負面心理效應可使ED癥狀加重或持續(xù)[9]。性生活質量是整體生活質量中不可忽視的部分[10]。
當今家庭的小規(guī)?;?,配偶既是ED受害者,又是疾病輔助治療者。來自配偶和家庭的精神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的動力資源。通過對配偶進行性教育,使其了解如何正確誘導和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掌握幫助勃起的技巧,相互溝通交流,減少妨礙勃起的行為焦慮,加深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對疾病的重視程度,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康復環(huán)境做好鋪墊。同時,幫助夫妻雙方了解如何進行性生活和更敏感體驗對方的性感,減少因雙方關系不協(xié)調造成的心理和行為障礙[11]。因此,配偶的參與是十分必要的。
3.2 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的應用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負性情緒及勃起
心理支持能改善ED患者的負性情緒[5]。本研究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及SAS、SDS、IIEF-5、SLQ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6個月、干預后1年進行同期比較,FBG、2hPG、HbAlc評分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IIEF-5、SLQQ評分明顯高于同組治療前,其中試驗組表現更明顯。以上結果與郭克鋒等[7]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進一步證實,通過對夫妻實施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患者能夠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及技能,并能從醫(yī)護人員身上感受到支持的源泉,激發(fā)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效緩解其負性情緒(SAS、SDS評分降低),從而大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對疾病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改善,增強了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意識,逐漸改變不良生活行為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也增進了夫妻感情,對維持婚姻關系穩(wěn)定可發(fā)揮積極作用。
3.3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及不足
以心理干預為手段的健康教育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由于文化、宗教和傳統(tǒng)道德等制約,相關研究在我國進展緩慢。作為醫(yī)護人員應重視DED患者性生活狀況,重視此方面的基礎研究,了解我國DED患者性生活的實際狀況。本研究為DED患者的性活動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原始數據,并根據研究分析的結果提出了相應對策。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調查對象只涉及年齡30~74歲的中年男性患者。性是人的本能,是一種自然而健康的需求。因此,DED患者性活動的研究對象應該包括各個年齡段的成年人,女性患者也應受到相當重視。再者,由于DM具有異質性,本研究僅納入了在本中心就醫(yī)的76例DED患者及配偶,因此還需要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以后將就此問題納入系列研究中。
總之,本研究證實了通過對DED患者實施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改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明顯緩解,勃起功能明顯好轉,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性生活質量。因此,配偶同期系統(tǒng)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中青年2型DED患者的生活質量。
[1]Bacon C G,Hu F B,Giovannucci E.Association of type and duration of diabete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a large cohort of men[J]. Diabetes Care, 2002, 25(8): 1458-1463.
[2]Penson D F,Latini D M,Lubeck D P. Do impotent men with diabetes have more severe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worse quality of life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impotent patients? Results from the Explorator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ExCEED) database[J]. Diabetes Care, 2003, 26(4): 1093-1099.
[3]許松, 高建平.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4,10(3):218-221.
[4]黃炳昆, 伍學焱.糖尿病與勃起功能障礙[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8):9-12.
[5]崔仁杰, 傅強.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7):5246-5248.
[6]韋安陽, 羅新貴,楊勇,等.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大鼠的基因表達譜芯片數據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1(4):694-697.
[7]郭克鋒, 關菊香,白憲光.心理疾病的家庭治療與心理康復[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2,6(3):340-341.
[8]黎倩, 廖運先.心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及血糖控制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33-934.
[9]黃淑妍, 陳澍,鳳儀萍.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6,12(2):178-180,182.
[10] 戴繼燦. 改良的性生活質量調查表介紹[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5,19(6):71-72.
[11] 莫大妹. 正常而有規(guī)律的性生活有益于健康[J].中國性科學,2004,13(11):45-46.
The Effect of Spouses′ Concurren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Long-term Poor Glycemic Control and Type 2 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
Ma lei1, Fan Pengxia1, Shi Xingmin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pouses′ concurren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long-term poor glycemic control and type 2 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 (DED). Methods 80 DED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ll 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while the spous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curren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 data of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the mental state and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collected bef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6 months and a year later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and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5) and Sexual Life Quality Questionnaire (SLQQ)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they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pouses′ concurren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the mental state and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long-term poor glycemic control and type 2 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
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ntal state; Blood glucos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61027.1705.054.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6.05.013
R587.1
A
△通信作者:石興民,E-mail: sxm14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