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優(yōu)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jié)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
隨著現代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
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早期的裝配式建筑外形比較呆板,千篇一律。后來人們在設計上做了改進,增加了靈活性和多樣性,使裝配式建筑不僅能夠成批建造,而且樣式豐富。美國有一種活動住宅,是比較先進的裝配式建筑,每個住宅單元就像是一輛大型的拖車,只要用特殊的汽車把它拉到現場,再由起重機吊裝到地板墊塊上和預埋好的水道、電源、電話系統相接,就能使用?;顒幼≌瑑炔坑信瘹?、浴室、廚房、餐廳、臥室等設施?;顒幼≌饶塥毘梢粋€單元,也能互相連接起來。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構件種類主要有:外墻板,內墻板,疊合板,陽臺,空調板,樓梯,預制梁,預制柱等。
2. 現場大量的裝配作業(yè),比原始現澆作業(yè)大大減少。
3. 采用建筑、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理想狀態(tài)是裝修可隨主體施工同步進行。
4. 設計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構件越標準,生產效率越高,相應的構件成本就會下降,配合工廠的數字化管理,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性價比會越來越高。
5. 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
17世紀向美洲移民時期所用的木構架拼裝房屋,就是一種裝配式建筑。1851年倫敦建成的用鐵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裝配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國房荒嚴重,迫切要求解決住宅問題,促進了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到60年代,裝配式建筑得到大量推廣。裝配式建筑按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一般分為五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決定大力發(fā)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升級。會議提出要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要求,大力發(fā)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這類建筑具有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新產業(yè)、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等一舉多得之效。
會議決定,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重點,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此,一要適應市場需求,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guī)范,推進集成化設計、工業(yè)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支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yè)完善品種和規(guī)格,引導企業(yè)研發(fā)適用技術、設備和機具,提高裝配式建材應用比例,促進建造方式現代化。二要健全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發(fā)包承包、施工許可、工程造價、竣工驗收等制度,實現工程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及采購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強化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三要加大人才培養(yǎng)力度,將發(fā)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規(guī)劃建設考核指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規(guī)劃審批、基礎設施配套、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確發(fā)展裝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裝配式建筑服務發(fā)展方式轉變、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砌塊建筑
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墻體的裝配式建筑,適于建造3~5層建筑,如提高砌塊強度或配置鋼筋,還可適當增加層數。砌塊建筑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較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業(yè)廢料。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塊適于人工搬運和砌筑,工業(yè)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jié)省砌筑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砌塊有實心和空心兩類,實心的較多采用輕質材料制成。砌塊的接縫是保證砌體強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采用水泥砂漿砌筑,小型砌塊還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漿的干砌法,可減少施工中的濕作業(yè)。有的砌塊表面經過處理,可作清水墻。
板材建筑
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筑。它是工業(yè)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wèi)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jié)點設計。在結構上應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板材之間的連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連接和后澆混凝土整體連接)。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縱墻式、內柱式和大跨度樓板式的內部可靈活分隔)。
盒式建筑
從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一般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而且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安裝好,甚至可連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裝配形式有:
1.全盒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疊組成建筑。
2. 板材盒式,將小開間的廚房、衛(wèi)生間或樓梯間等做成承重盒子,再與墻板和樓板等組成建筑。
3.核心體盒式,以承重的衛(wèi)生間盒子作為核心體,四周再用樓板、墻板或骨架組成建筑。
4.骨架盒式,用輕質材料制成的許多住宅單元或單間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也有用輕質材料制成包括設備和管道的衛(wèi)生間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結構形式的建筑內。盒子建筑工業(yè)化程度較高,但投資大,運輸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裝設備,因此,發(fā)展受到限制。
骨架板材建筑
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其承重結構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柱、梁組成承重框架,再擱置樓板和非承重的內外墻板的框架結構體系;另一種是柱子和樓板組成承重的板柱結構體系,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承重骨架一般多為重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采用鋼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組合,常用于輕型裝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裝配式、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裝配整體式兩種。保證這類建筑的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和整體性的關鍵是構件連接。柱與基礎、柱與梁、梁與梁、梁與板等的節(jié)點連接,應根據結構的需要和施工條件,通過計算進行設計和選擇。節(jié)點連接的方法,常見的有榫接法、焊接法、牛腿擱置法和留筋現澆成整體的疊合法等。
板柱結構體系的骨架板材建筑是方形或接近方形的預制樓板同預制柱子組合的結構系統。樓板多數為四角支在柱子上;也有在樓板接縫處留槽,從柱子預留孔中穿鋼筋,張拉后灌混凝土。
升板和升層建筑
板柱結構體系的一種,但施工方法則有所不同。這種建筑是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升板建筑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yè)和垂直運輸,節(jié)約模板和腳手架,并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升板建筑多采用無梁樓板或雙向密肋樓板,樓板同柱子連接節(jié)點常采用后澆柱帽或采用承重銷、剪力塊等無柱帽節(jié)點。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多用作商場、倉庫、工場和多層車庫等。
升層建筑是在升板建筑每層的樓板還在地面時先安裝好內外預制墻體,一起提升的建筑。升層建筑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比較適用于場地受限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