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常洪波、孫毅、湯嘉欣(山東煙臺)
海事系統(tǒng)的“虎鯊”
文_常洪波、孫毅、湯嘉欣(山東煙臺)
煙臺三面環(huán)海,是著名的港口城市,由于其特殊的濱海優(yōu)勢,轄區(qū)內有救撈、打撈等多個海事系統(tǒng)單位。遼寧省海事局原局長侯景華(正廳級)曾經在此拼搏多年。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侯景華從煙臺榮升后再次回到煙臺時,卻是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庭的莊嚴審判。
2016年1月29日上午,由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遼寧省海事局原局長侯景華受賄案在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公開宣判。法庭認定被告人侯景華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五十萬元;對扣押在案的贓款、贓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侯景華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侯景華是一名業(yè)務型領導干部,對待工作扎實認真。當兵出身的他從四川外語學院畢業(yè)后就到了青島港務局工作,之后一直在海事系統(tǒng)就職。梳理他的工作歷程,其中取得過不少成績,他的幾次工作調動,都是基于工作成績突出。公訴人還提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侯景華對海事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如數家珍,只要涉及工作方面的事,他可以脫口而出。
但就是這樣一名頗具工作能力的領導干部,卻對刑法等法律法規(guī)知之甚少,其利用職權便利大肆受賄。追溯侯景華的貪腐歷程,應該從調任遼寧海事局局長前后開始。據煙臺市檢察院辦案人介紹,2005年前后,正是房地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侯景華一家也想炒房,但資金缺口相當大。經不住妻子的耳邊風,原本打算在遼寧平穩(wěn)退休的侯景華將目光轉向了撈錢。
但如何快速來錢,卻不是個簡單的事。最初,侯景華將目標鎖定為當時遼寧最大的一家海事企業(yè),但當時該公司因故無法開展大規(guī)模業(yè)務,時任該公司負責人的吳某某主動找到侯景華,并介紹了張某某給侯景華認識。之后,張某某和吳某某多次請侯景華吃飯、喝酒,送禮品,關系日漸熟悉后,張、吳二人向侯景華表達了想從事海事業(yè)務的意愿。
2007年年底,“申海一號”輪的沉沒,隨船所載的5000余噸鋼材也沉沒海底。張、吳二人抓住這個時機,臨時成立一家匯通公司,在侯景華的幫助下,在沒有打撈資質的情況下非法取得鋼材的打撈權,并轉賣這些鋼材非法獲利1700余萬元。2008年上半年,二人送給侯景華200余萬元。
侯景華受審
從此,侯景華與張、吳二人越走越近,侯多次利用手中職權給該公司大開綠燈。在侯景華的扶持下,這家注冊時僅有30萬元的小公司在短短6年時間內,一躍成為遼寧最大的海事企業(yè),幾乎壟斷了當地的海事業(yè)務。與此相對應的是,二人也多次給予侯景華“好處費”多達數百萬元。除了匯通公司,侯景華在任期間,利用手中職權,還與多個企業(yè)發(fā)生業(yè)務往來,并以此來收受賄賂。
2012年8月侯景華正式退休,離任審計過程中,有關部門發(fā)現財務方面有一些問題,部分事項的辦理程序不符合規(guī)定,如一筆400余萬元的清污費的支付,支付依據不充分;4艘公務船舶的變賣程序和價格均存在疑點。隨后,中紀委駐交通部紀檢組對此事展開了調查。
很快,案件移交給檢察機關。按照紀委部門以往通報的慣例,省部級高官才能算作“老虎”。而在海事系統(tǒng),廳級干部已是高官了。海事系統(tǒng)相對獨立、封閉,業(yè)務專業(yè)性強,加之此前山東省內沒有查辦過海事系統(tǒng)案件的先例,缺乏經驗借鑒。為了辦好此案,煙臺市檢察院對移交的案件線索進行了逐一分析,深入研究,對可能發(fā)生職務犯罪問題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結合線索進行重點調查。
通過對線索的核查,一家名為大連某工程公司的企業(yè)浮出水面。檢察機關在移交的調查中發(fā)現,該企業(yè)多次與遼寧省海事局產生業(yè)務往來,且多筆業(yè)務在價格和程序上存在問題。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某某、合伙人張某某與侯景華關系極為密切。
同時,在初核中,紀檢部門發(fā)現大連某技術公司總裁孫某某名下的工商銀行一賬戶與侯景華家人、親戚的資金來往頻繁、異常,于是專案組斷定該賬戶應該是侯景華家庭實際控制和使用的,并且賬戶內的資金來源可疑。據此,檢察機關決定對吳某某、張某某、孫某某等人立案偵查。
審訊是突破賄賂犯罪的關鍵,能否拿下侯景華的口供關系到案件質量和進展,這也是突破侯景華案件的重中之重。檢察機關制定了詳細縝密的審訊策略,一步步瓦解了幾名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張某某、吳某某和孫某某三個主要涉嫌行賄人均告突破,在掌握了侯景華涉嫌犯罪的確鑿證據后,煙臺檢察機關立即組織干警奔赴青島,成功將居住在青島的侯景華抓捕歸案。2015年1月19日,對侯景華刑事拘留;2月2日,對侯景華依法逮捕。
經查,2004年下半年至2012年8月,被告人侯景華在擔任交通部北海救助局局長、遼寧海事局局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煙臺某船舶公司經理黃某等21個單位和個人在海事業(yè)務監(jiān)管、清污費結算、工程承攬、設備采購、干部任用、工作調動、人員招錄等方面提供幫助;利用其擔任遼寧海事局局長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丁某晉升職級提供幫助。自2004年下半年至2013年春節(jié)前,其非法收受上述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56萬余元。
擔任領導干部職務的侯景華很清楚,這些非法所得一定要有個安全的藏匿之處。為此,他把受賄財產剝離開來,通過他人賬戶轉移贓款。
檢察機關在核查侯景華家庭資產時,發(fā)現侯景華兒子名下的一輛車的購車款來自一個工商銀行的賬戶,但這個賬戶的所有者既非侯景華,也不是侯景華的兒子,而是一名叫孫某某的企業(yè)負責人。而通過梳理篩查這個賬戶,檢方發(fā)現,該賬戶與侯景華及其多名親屬都有過資金流動。據此,辦案人員判斷,侯景華才是這個銀行賬戶的實際控制和使用者。通過這個賬戶,辦案人員順藤摸瓜,發(fā)現了侯景華藏匿贓款的其他幾個地點。
今年63歲的侯景華是在退休兩年后被紀委調查,并移送司法機關的。在退休后被抓,又經歷了長期的心理壓力,侯景華一度認為一旦被抓就是死路一條,并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心情郁悶時,侯景華的身心都曾受到一定的煎熬。
侯景華到案后供述,在得知被調查后,他曾多次找張某某、吳某某等人串供,訂立攻守同盟,對家中的贓款、贓物進行多次轉移、匿藏,充分做好了被查拒供思想準備或選擇自殺。而這也導致他在剛到案時情緒消極,并一度抵抗。
反貪干警開展了深入的說理教育,通過講述自己所辦案件的經歷,引導侯景華盡早如實坦白,爭取從輕處理。很快,侯景華的心理防線瓦解,不僅積極認罪悔罪,還主動向檢察機關交代了多筆受賄事實。
在檢察機關訊問的過程中,侯景華逐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罪悔罪,并主動坦白,積極退贓,關于這一點,他在悔過書中也做了充分表達。侯景華供述稱,自己退休后,得知有人舉報,紀檢部門在調查自己后,惶惶不可終日,吃不好睡不好,郁郁寡歡,只好求助抗憂郁藥品度日。因為無法與他人交流排解,只能與他養(yǎng)的狗說話解悶。
2015年8月31日,該案偵查終結,有關部門認定侯景華利用其擔任北海救助局局長、遼寧海事局局長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56萬余元,涉嫌受賄罪,移送審查機關起訴。
2015年12月30日,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侯景華受賄一案。被告人侯景華的親屬,媒體記者及各界人士共87人旁聽了庭審。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4年至2012年期間,被告人侯景華利用擔任北海救助局局長、遼寧海事局局長的職務便利或者利用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在海事業(yè)務監(jiān)管、清污費結算等方面,為他人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56萬余元,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八條之規(guī)定,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庭審期間,被告人侯景華進行了最后陳述,表示認罪、悔罪。在悔過書中,侯景華寫道,“回顧過去全是悔恨和眼淚”。侯景華稱自己也曾為國家和集體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也曾立過功受過獎,但自己沒有珍惜這榮譽和信任,而是利用組織賦予自己的權力和職務謀取私利。辜負黨的多年培養(yǎng)和教育,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和委托,辜負了人民群眾的希望。自己的落網,也再一次說明“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2016年1月29日,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侯景華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五十萬元。法院認為,被告人侯景華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侯景華歸案后,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主動交代偵查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涉案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依法可從輕處罰。對于法院判決,侯景華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