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正
臺灣《聯(lián)合報》副刊組主任
副刊家族
宇文正
YUWENZHENG
臺灣《聯(lián)合報》副刊組主任
臺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美國南加大東亞所碩士,有作品集十余部
認識新朋友的時候,遞上名片,對方見我任職聯(lián)副,為表示友善,常贊美《聯(lián)合報》的副刊,說他是忠實讀者;但若多聊幾句,有時發(fā)現(xiàn)對方所指的副刊,其實泛指繽紛、家庭與婦女版,而不是狹義的《聯(lián)合副刊》。我當然欣然“概括承受”。
《家庭與婦女》版顧名思義針對家庭、婦女議題,另有說法,就是“婆婆媽媽”,但“婆婆媽媽”的話題,婚姻故事、親子問題,深受婦女喜愛,長年是《聯(lián)合報》軟性版面中的一大特色。我在捷運上,有時看人手中正拿著《聯(lián)合報》閱讀,最常見到的便是《家庭與婦女》版,這個版只有半個版面,車廂中手持此版,不會影響旁人,我曾見人把此版折疊成方塊,一坐下便從包包里拿出來看,訝異的是,那讀者還是位男性,我很好奇,想要偷看他讀的是哪篇文章、什么題材。從家庭版的議題,很容易看到臺灣社會“家庭”面貌的變化;隔代教養(yǎng)、性別、教改、新住民課題,在這些年里大量涌現(xiàn)。
而一般人提到“第二副刊”,更往往專指《繽紛》,其他報紙有類似相應的版面,在《中國時報》是《浮世繪》,在《自由時報》是《花編》。這些,大致都是報禁開放后的產(chǎn)物。1988年元月1日,報禁解除,《聯(lián)合報》由三大張增為六大張,《家庭與婦女》版、《繽紛》版皆自當日問世。
《繽紛》版有別于傳統(tǒng)文學性的副刊,走生活化、趣味性的路線,創(chuàng)刊后迅速崛起。這個以素人作家為主力的版面,以一則則感人、幽默、溫馨的生活小故事紓解人們的憂愁與壓力,擁有大批“死忠”讀者,至今仍保持充沛的活力。
而在高齡化、少子化日益明顯的人口趨勢下,寵物一族抬頭,動物故事儼然成為《繽紛》版的新招牌。此外,地球村年代,國人旅外、異文化經(jīng)驗普遍,加上兩岸人民互通有無密切,這些特質(zhì)也都反映在《繽紛》版的旅游見聞文章上,尤其諸多青年壯游的感動,勾勒出新時代好青年的樣貌。
作家向陽有一篇“第二副刊”的研究論文《繽紛花編繪浮世繪:報紙“第二副刊”的文學傳播取徑觀察》(《文訊雜志》,2001年8月號),結語說:“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臺灣報業(yè)在經(jīng)濟景氣不振的氣溫之下,已經(jīng)進入寒冬,市場競爭更加嚴酷而激烈,‘第二’副刊可能逐步取代‘第一’副刊而存在于報業(yè)媒體之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掌握同時形塑或領導臺灣的大眾文化。而‘第一’副刊甚至可能逐漸消失于大眾報業(yè)之中……”然而,十五年后驗證,率先消失的是《浮世繪》(2008年8月1日起??独_紛》《花編》倒也并沒有取代聯(lián)副、自由副刊。提到這個預測,絕非打臉之意,未來還很長,只是目前來看,這是耐人尋味的發(fā)展。
我無法代替他報發(fā)言,只能就自己的立場說話,在我心中,聯(lián)副、繽紛、家庭,是三足鼎立的關系,菁英性格、庶民性格,再加一點婆婆媽媽,有時互補,有時交融,合起來,便是一個多元、多姿多彩的副刊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