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朋
歷史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歷史中的活體我們已經無法再現。因此,學生學習歷史,更好地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就必須依靠史料。在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受到越來越多學者與一線教師的認同。史料教學最早出現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繼英國后,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史料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國,到20世紀九十年代,越來越多學者意識到史料教學的重要性,并呼吁一線教師用史料進行教學活動。在歷史教學中,為了更精準地還原歷史真相,教師需要恰當地使用材料,這樣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更培養(yǎng)了歷史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
嘗試教學法是邱學華先生在20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并且逐漸融入教學中的,經過五十多年的發(fā)展,嘗試教學法已經成為比較完備的教學理論體系,并且逐步運用到中小學一線教學中。就歷史學科而言,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對培養(yǎng)合格公民有重要意義。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歷史學科教學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形成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歷史成績,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嘗試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嘗試教學法應用到歷史課堂,史料在歷史嘗試教學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整堂歷史課中,史料可以運用到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本文中筆者以課堂實例為素材,簡單介紹史料在歷史嘗試教學中的應用。
導入在歷史課堂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精彩的導入會讓學生更快進入情境。在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的《開放與交流》一課中,筆者用李白的《哭晁卿衡》導入本課,這屬于典型的用史料導入課堂的課例。這樣的導入從課堂一開始就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分析李白的詩,感受李白對晁衡的感情,繼而引出晁衡是誰,哪國人,為什么在中國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不但了解了本課的知識點,而且形成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歷史嘗試教學的導入中,還有很多以史料導入的例子,筆者不再一一贅述。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比較頭痛的是原因、背景類問題,教師感覺講不清楚,學生感覺聽不明白,總感覺云里霧里。筆者在多次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史料來解決這類問題,讓學生自主看材料、自主討論、相互辯駁。在嘗試教學的過程中,真理越辯越明,學生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事件背景和原因。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新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為例,中美建交的原因,學生就難以理解,從新中國與美國的相互敵視到友好,學生不能理解。因此,在本課中,筆者出示了三則史料,分別來自于美國《外交季刊》,專著《毛澤東與美國》和光明日報的報道,三則史料,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到了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了中美關系變化的原因,其實就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
在歷史課堂中,事件的過程敘述也適合運用史料來進行教學,這與過程敘述的特點有關。首先,過程敘述不難,運用史料,學生嘗試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其次,過程敘述材料,使用的是原汁原味的史料,還原的是相對真實的歷史,比之教師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更上一層。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為例,為鞏固新疆與蒙古地區(qū),康熙皇帝堅決鎮(zhèn)壓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這部分教師可以講,學生聽聽就過,但筆者嘗試給出康熙皇帝的圖片和烏蘭布通戰(zhàn)役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自主講的時候,教學效果就更上一層樓。再如本課乾隆皇帝鎮(zhèn)壓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筆者也無需多講,給出史料,學生有能力找出叛亂失敗的原因和清朝鎮(zhèn)壓叛亂的影響,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歷史課堂中,有時候會需要評價,不管是對人物的評價還是對事件的評價,都是初中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師空洞說教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嘗試教學法的課堂中,運用恰當的史料,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筆者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一課《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為例,課的最后要學習大運河的影響。大運河的影響在課本中是一段話,雖然概括全面,但學生只能停留在記誦層面上,難以理解。因此,筆者以唐朝的兩首詩來解決這個難點問題,兩首詩正好描述了大運河影響的兩個方面,一首是積極方面,一首是消極方面,學生通過分析這兩首詩,對大運河的影響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學生在分析過程中愈發(fā)喜愛唐詩,增強人文素養(yǎng),同時,分析能力也在無形中有了提升。
嘗試教學法經過五十多年的發(fā)展,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巨大提升,嘗試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更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而在歷史嘗試教學法中,史料的作用尤為重要,教師對史料的篩選、運用對歷史嘗試教學發(fā)揮巨大的功能,是歷史嘗試教學課堂的重要內容。鑒于此,筆者等一線中學教師致力于研究史料在歷史嘗試教學課堂中的運用,并付諸實踐,不斷探索,以求進步。當然,探索的過程是曲折的,但總體是前進的,我們秉承嘗試教學法理念,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更合適、更準確的史料給學生,相信歷史課堂會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相信學生會在歷史課堂中學得更好,培養(yǎng)更多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曉斌.基于史料運用的中學歷史教法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1).
[2]馮一下.史料、史實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