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莎
圖文轉換題中,徽標類的難度較大,我們應強化審題意識,審視從題干“概念”入手,確保審題無誤,準確答題。
[易混概念題]
所謂“易混概念”,主要體現(xiàn)在徽標題的設問技巧當中,命題人通過題干中呈現(xiàn)出的“描述”“介紹”“寫出”等不同概念,設置審題陷阱,考查我們的審題細心程度以及對不同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如不仔細分辨,可能會答非所問。
例1 8月22日,記者從江西省教育廳了解到,該省“長期從教教師榮譽徽標”已經正式揭曉。下面是“從教30年教師”的榮譽徽標,請概述圖案內容,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言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100個字。(6分)
考生答案 概述:徽標由紅燭、毛筆書法“師”字,阿拉伯數字30以及中英文“江西從教三十年”組成。(1分)
寓意:從教30年的教師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教育事業(yè),表現(xiàn)了他們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品質,諷刺并抨擊當今社會上某些不尊師重教的行為和教師地位不高的現(xiàn)象。(2分)
分析 第一問存在明顯的審題失誤:考生答的是“構圖要素”,題目問的是“概述內容”。
點撥 第一問(概述)常見有三種考法:第一種,要求寫出構圖要素;第二種,要求概述圖案內容;第三種,要求介紹圖案內容。答題時各有側重,審題時必須嚴密區(qū)分。如果是構圖要素題,直接將圖案中的要素羅列出來即可;而概述內容題中的“概述”二字實際上相當于漫畫題中的“描述”,需要對畫面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解讀,語言的文學性強一些;如果是介紹內容題,就需要用說明性文字按順序直觀、客觀地介紹畫面內容。
下面談第二問?!霸⒁狻笔恰凹耐谢蛱N含的意思”,答徽標寓意除了側重于由構圖要素的表層義,還要深入挖掘整個徽標蘊含的比喻義或象征義??忌鸢钢小爸S刺并抨擊”的內容就是畫蛇添足了。文字表述時,最好先分要素答寓意,然后再整體概括徽標的寓意,體現(xiàn)由分到總的答題思路。
示例 概述:由紅燭和漢字書法“師”字構成了徽標的主體,紅燭體積粗壯厚實、下窄上寬看似一個倒置的梯形,它的火苗飽滿、溫暖,呈悅動之勢,看起來有勃勃的生命力,紅燭內含有數字30,中英文“江西從教三十年”作為徽標的邊框。(3分)
寓意:點燃的紅燭圖形和漢字書法“師”字相結合,寓示著教師如點燃的紅燭一般,用飽含學識和溫暖的光照亮著學生們,又如燈塔一般指引著學生們走向理想的人生方向;點燃的紅燭內含有的數字30,代表著從教30年的教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紅色為基本色表達了從教30年的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與榮譽。整個徽標表現(xiàn)了從教30年的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品質,以及30年教學的人生追求和厚重底蘊。(3分)
[抽象概念題]
所謂抽象概念,主要是“因題而異”來理解的。這些概念生發(fā)于題目本身,需要細讀題目,才能先解構題干中抽象概念的具體所指,再根據解構了的抽象概念的具體內涵,按圖索驥,用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表達形式給出準確鮮明的答案。
例2 借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契機,北京將建設連接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地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請依據下圖,寫一段構圖說明文字。要求:①包含圖示所有同類型線路;②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③不超過60個字。(6分)
考生答案 北京—延慶—張家口有京張城際鐵路和110國道互通;此外,北京至延慶有京藏高速互通,延慶至張家口有京藏高速或京新高速互通。(3分)
分析 “同類型”是一個概念詞,比較抽象,細讀之下,可以馬上明確:在本題中,同類型線路包括高速公路、城際鐵路、110國道。具體來說,京新高速與京藏高速公路兩條,京張城際鐵路一條,還有一條110國道。題干就是要求我們將同類型線路作為抓手來寫說明文字,不能錯誤地以地點為抓手來寫,否則不可能做到準確、簡明??忌鸢妇褪菍忣}時沒有牢牢抓住“同類型”這個抽象概念,導致“說明”時的拖沓贅述。
示例 北京—延慶—張家口有京藏高速公路、京張城際鐵路和110國道互通;(4分)此外,延慶至張家口有京新高速互通。(2分)
[虛化概念題]
我們強調細致審題,但并不矯枉過正;有時題干中的一些問法,看起來復雜繁瑣,實際上其中的很多概念對審題、答題沒有幫助,只是虛晃一槍,審題時完全可以模糊處理,對它們視而不見,從而做到重拳出擊,抓大放小,高效答題。
例3 根據下面圖表提供的信息,將同一國家不同時期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的特點概括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語言連貫,不超過80字。(6分)
考生答案 圖示的這個國家,1935年人們處于溫飽階段,人們注重物質生活,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要比例,而到1995年,隨著經濟良好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到小康階段,人們轉而重視情感需要、尊重需要等精神生活層面的需要,最后富裕階段人們最重視自我實現(xiàn)需要。(3分)
分析 “同一國家”是一個可忽視的概念,“不同時期”在表格中有明確標注,即1935年與1995年兩個時間點,結合題干“概括”的要求,表述時可以虛化處理,不必依時間段細致分析;“多數人”決定了只需要抓住百分比大的數據,由此順藤摸瓜式地找出需要層次結構的特點。表格中的“1935年”“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的比例較大”“1995年”“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感情需要”比例明顯增大。
示例 同一國家不同時期,多數人的需要層次會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在發(fā)展的初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比例較大;在趨于富裕的過程中,高級需要的比例會逐漸增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