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眾所周知,新聞的第一要素是真實;其實,寫記敘文同樣如此,真實也是記敘的生命。一篇記敘文,如果憑空捏造故事情節(jié),表達虛情假意,不僅打動不了讀者,反而會讓人有一種厭惡感。只有那些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抒發(fā)真情實感的記敘文,才能引發(fā)讀者共鳴。那么,記敘文如何才能做到真實呢?讓我們先來看下面兩個美文片段。
【美文導航】
片斷一:
忽然,我看到我教的幾個小學生迎面走來,他們似乎也看到了我。我想,我馬上就可以聽到悅耳的喊聲:老師好!聽到那喊聲,我一定感到格外驕傲和陶醉。
沒想到,那幾個學生見了我,竟個個低下頭佯裝沒看見,從我身邊側著身,走了過去。
那一幕,讓我心里猛地一顫。我傻傻地站在那,扭頭望著他們的背影,一股酸楚涌上心頭。他們看見了我,怎么不喊我???委屈的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
這一幕,沒有逃過當了一輩子小學老師的母親的眼光。母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道,當你在馬路上遇到你的學生,看他們對你是什么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們和你之間的感情怎么樣。剛才那幾個學生的表情,似乎在告訴你,老師,我們對你有意見!孩子,你知道嗎?當好一個老師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你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愛什么、恨什么,這樣,你才能真正地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母親的一番話,像一柄重錘敲打在我心上,我感到一種羞愧……
我變了。我變得熱情、開朗了。上課時,我不再陰沉著臉,說話不再聲嘶力竭,甚至是咆哮!我感到,我似乎找回了一種當年母親在課堂上那種和藹可親的面容,還有一種抑揚頓挫的聲音。
沒想到,我這悄然無聲的變化,給我?guī)硪环N驚喜,學生們跟我變得親熱了。下課了,他們和我說說笑笑,顯得無拘無束,他們還常常將他們的小秘密講給我聽,他們不僅把我當做他們的老師,還把我當做他們的大姐姐。有時我穿了一條新裙子來上課,幾個小女生還嘻嘻地笑道,老師今天真漂亮,像個花仙子。
我笑道,是嗎?老師聽了你們的夸贊,真高興??!我就當個花仙子吧!學生們開心地笑了,那個掉了幾顆門牙的女學生韓小翠,笑起來真好看。我想,我小時候,一定也有一張這樣清純的笑臉。
(李良旭節(jié)選自《無聲的語言》)
品析:
這一片段由學生見到“我”這個老師竟然不打招呼入筆,寫“我”的尷尬、難過,寫母親語重心長的開導,寫“我”的反思和改變,寫學生對“我”的喜愛……讀起來是那么親切、自然。這種表達效果的取得,顯然與素材的真實有關。品讀這一片段,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就是在講一段真實的經歷,講一段讓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不矯揉不造作,散發(fā)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同學們在寫記敘文時,如果也能這樣,在素材上求真,那么整個記敘就會真實、生動,貼近生活,在悄然之間感染讀者的心。
片斷二: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父母對我的依戀似乎更濃更深了。有時晚上加班回家遲一些,父親便攜著孱弱的母親在街口翹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著兒子來時的路……大老遠我就能看到昏黃的路燈下站著兩個相互攙扶著的老人雕塑般靜靜地、久久地凝視著遠方,他們灰白的頭發(fā)不時被風吹起,來回飛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象得出從家到街口,他們已經進進出出很多遍了。那時候我并沒有任何異樣之感,絲毫也沒有,只覺得做父母的都是這樣。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一進大門我發(fā)現(xiàn)門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這里究竟有何用。后來我知道了椅子是父親放在這里的,是他專門坐在這里等著為我開門的。父母親年紀都大了,耳朵都有些背,母親怕我敲門時他們聽不到,便建議父親在門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來的時候,父親便坐在這兒等著我的敲門聲……
再后來,我結婚了,回家的次數漸漸少了,但是放在門口的那把椅子始終未動,我曾經幾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親攔下了,母親說:“椅子就別動了,你爸爸已經習慣坐在那兒了!”我的心怦然一動,我知道父親的習慣是因為我養(yǎng)成的。
如今我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數已是屈指可數,然而家門口的那把椅子居然還在……真的,我現(xiàn)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媽媽,我想回去看看他們。
身為游子,雖然漂泊在外、滄海桑田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幸福,只要我的父母還在,在我身后始終會有一個溫暖的港灣隨時迎候我這葉小舟的歸航,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念你們……
(何偉良節(jié)選自《回家的敲門聲》)
品析:
這一片段寫的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父母親晚上等兒子下班回家,卻非常感動人心,讓人讀后心里有一種酸酸的感覺,許多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細節(jié)情不自禁地涌進腦海,淚水悄然滑落。為什么普普通通的故事、平平淡淡的文字能產生這樣的表達效果?原因只有一個,作者在字里行間注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那種對父母的懷念和感恩,就像一只鼓槌,輕輕敲打著讀者的心。再加上作者在結尾直接抒發(fā)了內心的情感,整段文字真情依依,余味無窮。不難看出,記敘的真實,離不開情感的真摯,充滿真情的文字才能深入人心。
【寫作攻略】
既然記敘的真實來自素材的真實和情感的真摯,那么,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做到這兩點呢?
先來看素材的真實。素材就是寫作的原料,從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徑來看,素材又可分為直接的生活材料和間接的圖文資料等。譬如自己耳聞目睹的事情就屬于前者,從書本、報紙、電視、網絡上看到的就屬于后者。
素材的真實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認真觀察生活。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你只有認真觀察生活、品味生活,才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素材,把那些感動人心的人與事收入囊中,寫作時才能扎根于生活,讓自己的記敘和描寫具有生活味,符合客觀實際。
二是要對素材進行適當的加工。素材的真實不是要求我們機械地去照搬生活,同學們可以根據需要,對手頭的素材適當進行加工,甚至可以把幾則不同的素材糅合在一起,只要寫出來的文章不違反生活規(guī)律,符合藝術真實,那就完全可行。
三是在運用素材時要注重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就是在正常描寫人物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把人物身上那些不易覺察的細微之處刻畫出來,以小見大,塑造人物形象。鮮活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直觀地展示生活的真實。
再來看情感的真實?!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弊魑牟皇菬o情物,一篇作文只有充滿真摯的情感,才能深深打動人心。真情從哪里來?
一是靠作者抒發(fā)。即在寫作過程中,將自己的真情融入文字,含蓄地進行表達;或者在寫人記事過程中,直接進行抒發(fā)。有什么情感就抒什么情感,千萬不要矯情,更不能虛情假意,無病呻吟。
二是借助素材中的人物來傳遞真情。選用素材時,如果能去選用那些品性獨特的人物的故事,或誠信可嘉,或善良可愛,或英勇可敬,或大愛可贊,雖然作者不作任何抒情,閱讀者也能從這些人物身上感受到某種真情。
最后需提醒同學們的是,記敘中的真情,還與文風及寫作技巧有關。如果文風不實,矯揉造作,明明抒發(fā)的是真情,也會讓讀者很反感;如果選擇的抒情點不對,明明是有感而發(fā),也會讓讀者覺得突兀。所以,記敘中的抒情,要想真摯感人,最好是用質樸的文字加以表達;同時,要選擇最合適的抒發(fā)點,讓抒情水到渠成。